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605阅读
  • 6回复

[大学教育]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17319
金钱
88512080
威望
88
贡献值
2007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6-11-03

 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1.wmv {YxSH %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2.wmv fjz2m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3.wmv sEgeS9a{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4.wmv ><:lUt*N2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5.wmv C7c|\T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6.wmv 1z $}*`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7.wmv MU^xu&MB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8.wmv CoKj'jA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09.wmv WMdz+^\(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0.wmv cr=FMfhB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1.wmv O.  .@<.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2.wmv \CEnOq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3.wmv I,`D &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4.wmv 2)j#O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5.wmv %+j]vP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6.wmv $'I$n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7.wmv  c+G:@%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8.wmv !_/8!95  
http://vod.dytvu.com/csmedia/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艺术学概论(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19.wmv 19YJ`(L`x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千古一爱
发帖
24
金钱
22490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18
艺  术  概  论  教  学  大  纲 p6k'Q  
ai123guo123@163.com   2004-12-30 .WPR}v,.Z  
~D-OL* 2  
总 则 /IQ-|Qkg  
一.教学教材 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 NcY0pAR*  
二.授课对象 音乐系本、专科学生 Le$u$ulS  
三.学时安排 一学期 KA* l6`(  
四.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及期末笔试 AB|VO4-?  
五.学 分 2分 p(b1I+!  
六.目的要求 了解各门艺术的基本特点;熟记艺术的基本规律;能评析艺术作品 G<WDyoN=O  
和艺术现象,能解决一些艺术问题 L|xen*O  
七.教学方法 形象感知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 )V =K#MCK  
八.学习方法 通过感知艺术现象去理解艺术规律 ;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把知识改编为一个个问题 ;列表 CR|&VxA  
九.参考资料 文艺理论的经典论著 `] dx%  
十.平时作业 每章3---4道书面作业;每章10--15道问题设计 jX8C2}j  
OB I8~k  
绪 论 QIz N# ;g  
g(}8n bTA  
一.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即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 =A&*SE o5  
二.学习目的是克服重视技艺、忽视理论的倾向 Tk|;5^#H  
三.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辨证唯物主义提供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为艺术定位、定性 y2hFUq  
------------------------------------------------------------------------------- hq[ gj?P  
千古一爱
离线千古一爱
发帖
24
金钱
22490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18
第 一 章   艺 术 本 质 论 IqJ=\  
~ z&A  
一.艺术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性质  6!D  
1.艺术是处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列社会结构表) o0+BQ&A)s*  
2.艺术与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 r^tXr[}  
3. 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 (h;L$  
4..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QO_t)?  
5..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W%Nu]9T  
nXaX=  
二.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 KGLhl;a  
1. 把艺术看作生产形态的立足点是人的社会实践本质 A VG`r2T  
2. 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本质区别 表现在需要 、目的、消费、过程、 结果等方面 NX #d}M^V  
3. 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具有一般生产的性质,但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Gy7x?  
z ex.0OT;  
三. 艺术的社会本质 ~I^[rP~  
(GOrfr  
四. 艺术的认识本质 92ww[+RQ@  
1. 马克思的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 iwx0V  
2. 艺术的方式,或者说艺术的认识本质 Hh=::Bi  
3.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感染性 ~W2&z]xD  
\ #c+vfq  
五. 艺术的审美本质 yacGJz^f=  
1. 现实美的分类 l*MUDT@M8\  
2.艺术与美的关系,即反映、创造、审美对象 g<tTZD\g  
3.人与现实的各种关系 '# 2J?f'  
4.人与现实审美关系建立的条件 tZ24}~da  
5.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人的内在的尺度,本质力量 KK3xz*W0  
6.艺术的审美本质 'Mhdw}  
7.艺术的审美特征 h_"/@6  
Z8 n%=(He  
六. 掌握重点 ;mKU>F<V  
1. 艺术的社会位置 4z DAfi#0  
2. 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人的对象、人化的自然的经典论述 ;m:GU p^[  
3. 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和审美本质 _q}%!#4  
$ttr_4=  
七. 问题与讨论 (G!J==  
1.中国人为什么攀折花木,乱丢垃圾 [!efQap  
2.白求恩为什么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BjJ gQ`X  
3.用马克思对象性原理解释运斤成风、对牛弹琴、伯牙摔琴、杞人忧天、斯芬克斯跳崖自杀、好死不如赖活着、我思故我在等现象和哲理 YHtI%  
4.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里说,在西方,人以具体的现象为对象,因而人各有所见,集思广益,自古迄今积累了智慧和发明,发展了社会 aq| [g  
5. 在中国,以天道作为人的对象,那个以牛和天作为研究对象的聪明人却至今被人嘲笑,否则,我们中国在唐代就飞上了月亮,飞行员就是李白和杜甫,他们不必在地上举头望明月,而是在天上手可摘星辰 \I{A33i2w  
-------------------------------------------------------------------------------- 84\o7@$#  
千古一爱
离线千古一爱
发帖
24
金钱
22490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18
第 二 章    艺 术 门 类 论 Q*{ 2  
lhODNWi  
一. 艺术门类及其划分标准(列表) +~]g&Mf6o  
1. 亚里士多德的 2.黑格尔的 3.存在方式 4.感知方式 5.创造方式 u;1NhD<n  
6. 反映客观现实与表现主观情感意念的关系 7.功能 8. 展示方式 <4bo7XH  
9.系统论  10.材料和技法 .]l2)OlLQ  
OB@t(KNx*P  
二. 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分类和一般特征(列表) -^"?a]B  
1.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为其定义 包括语言手段、表现内容、感知方式 ?q&mI*j!  
2.美术 中西绘画的技法和指导思想 雕塑的题材和形象 工艺美术对生            活的美化作用 现代工业设计的范围 Ot<!YM  
3.音乐 音乐表现感情的特殊性 IKp x~  
4.舞蹈 舞蹈动作的标准 OyZ>R~c'B  
5.戏剧 戏剧行动表现戏剧冲突 悲剧的分类及代表作 喜剧的作用和分类 正剧的取材 dAt[i \S  
6.摄影  纪实性和主体性 按题材划分的类型 +' 4dP#  
7.电视与电影 艺术特征的基本相同 传播方式和接受环境的不同 运动的画面和蒙太奇为电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依靠蒙太奇让时空自由转换 影视真实与戏剧真实的 影视的分类 DYl{{L8@  
8.文学  想象的艺术 表现的广泛性 类型及各类表现的内容 `t2! M\)  
9.建筑与园林 建筑的功能 空间与实体的统一 建筑的时代风格 IsL/p3|  
 园林的发展简史 园林三大流派的特点 建筑与园林的关系 WF0>R^SpZ  
11.曲艺 分布和分类 P6'I:/V  
12.木偶 分类和表现内容 [=!MS?-G  
{<8#T`I  
三.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l, m8Hly  
1.借鉴 2.配合 3.结合 7 [ji,.7  
q0<`XDD`  
四. 掌握重点 Tr!X2#)A!  
1各类艺术的根本特征、语言手段、表现内容和欣赏方式 h:90K  
2蒙太奇 .r"?w  
:M`BVZ1t  
五.问题与讨论 "VCr^'  
1.从中西园林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UciFIa  
2.有些人为什么不喜欢看外国歌舞 F9hWB17u  
3.中国戏剧大团圆的结局为什么不同于西方戏剧主人毁灭的结局 !!>G{  
4.比较普罗米修斯用各种动物的心脏造人心的神话传说与中国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虚伪说教,二者有何不同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 bm?TMhC  
------------------------------------------------------------------------------- !d_A?q'hN  
千古一爱
离线千古一爱
发帖
24
金钱
22490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18
第 三 章   艺 术 发 展 论 LOzKpvGl  
XPKcF I=  
一.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Xly5J  
1. 艺术发生的动力系统 `-m7CT sA  
2.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前提 必要条件 直接动因 史前艺术的遗迹分析 ;wZ.p"T9^  
3. 图腾、 巫术、 神话、 宗教的产生 @su,w,xLS  
4. 审美发生的三阶段 ]Hq%Q~cE  
5. 根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归纳的《原始社会各文化时代及其演变概况表》 Qg=~n:j  
3\ed4D  
二.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_aYQ(FO  
1. 原始艺术混沌性 2T5ZbXc+x  
2.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RPwSo.c4  
3. 准艺术的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 K6oLSr+EAK  
4. 准艺术的繁荣是陶器的应用和装饰 39#>C~BOl  
5.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后,标志是玉器和青铜器艺术 4G ?k31,k  
(z{xd  
三.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g=Jfp$*[  
1.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决定艺术的发生、性质、发展及不平性 Vo()J4L  
2. 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8T{bJ5  
3. 宗教对艺术的阻碍和促进作用 |1R @Jz`  
4. 道德对艺术格调和品位的影响 5N0H^  
5. 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和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g> f394j  
6. 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 8qveKS]vZ  
7. 宗教与艺术的相同与对立 /FY_LM  
8. 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变化 pz+#1=b]  
,H8P mn?  
四.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_45 "Z}Zx  
1. 纵向发展史与横向联系 `N+ P ,  
2.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的表现、原因、原则、条件、类型 ;C'*Ui  
3. 艺术革新的表现   革新与继承的关系 mD US9>  
4. 民族性格与艺术民族性的灵魂、根源、必要性 PoZBiw@  
5.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必然性、表现、条件、过程 Sr IynO  
6. 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条件 `'`XB0vb  
A\>qoR!Y  
五. 掌握重点 NT'Yh  
1.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和历史过程 3V]a "C   
2. 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gqd#rjtfz  
3. 图腾、巫术、神话、宗教的产生和作用 /DCUwg=0  
4. 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条件 T=vI'"w  
D@e:Fu1\R  
六.问题与讨论 KC'{>rt7  
1. 古希腊为什么很早就结束了图腾崇拜而创造了具有永恒魅力的希腊神话,希腊神话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vHmn)d1pl  
2. 宗教为何产生在中亚,它的作用是反抗专制还是拥护专制 q_bB/   
3. 中国有没有本土宗教?如果有,是不是以吏为师、升官发财 I6+5mv\  
4. 儒道释禅的本质是不是逍遥世外,并被朱扬享乐哲学所利用 "\ md  
5. 但丁的《神曲》是不是利用宗教反抗黑暗 zQ~nS   
6. 中国的恶龙和毒蛇的图腾崇拜为何延续至今,龙由哪些图腾组成,为何我们怕上法庭,为何怕蛇 p{Uro!J,K  
7. 产生爱情的文化土壤是什么,什么是爱情。 (#~063N,#  
8. 普遍的人性是什么 n7vi@^lf(  
-------------------------------------------------------------------------------- FsjblB3?E  
千古一爱
离线千古一爱
发帖
24
金钱
22490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1-18
第 四 章 艺 术 创 作 论 Pg7/g=Va  
CKK8 o9W  
一. 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 \\Z!7  
6;Bqu5_Cj  
二. 艺术家的社会职责、献身精神和主体性 y7JJ[:~~  
Onao'sjY  
三.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 $P$OWp?b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1YqDK0  
6.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7.艺术心理定势的奇异功能 S[Et!gj:  
I?gbu@o  
四.艺术创作的三个重要阶段 ;-59#S&?tB  
1. 生活体验 素材积累 主题的产生 想象的材料 创作初衷 创作准备 nL9m{$Zv  
2. 艺术构思 两大阶段 艺术意象形成的三种类型 典型化的三种方法 & 0'BCT  
3. 意象物化  生活表象的艺术语言性质 艺术技巧的炉火纯青 WE\V<MGS/  
艺术语言运用的规律 kAMt8  
]'{<O3:7  
五.意识的六种类型及其对艺术创作的作用 EG,RlmcPp  
1.习惯无意识的形成、特点、实质、功能 se&:Y&vrc~  
2. 集体无意识的两种内容及体现方式 c8h 9  
3. 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作用、产生条件及生理机制 : 7'anj  
>Gkkr{s9  
六. 形象思维 j:g /[_0s  
1. 形象思维的五大特征、四种形式、三条规律 @<_4Nb  
2. 文艺创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反复转化的原因和特点 |X>:" ?4t  
TWMD  f  
七.艺术的创作方法 ,Ao8QN  
1. 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关系 mU;TB%#)  
2.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及其历史流变 {B 34^H:  
3.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 HghNI  
4. 古典主义、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特征 4q2aVm  
5.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艺术流派、产生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uv,t(a.^  
6. 西方后现代艺术的产生背景、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_15r!RZ:1  
Jf 2  
八.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C [7V{4(%  
1. 形成艺术流派的两个条件和两种情况 *g7dB2{  
2. 艺术思潮的产生与社会思潮、哲学思潮及艺术自身发展的关系 qvCl mZ  
3. 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p\Jz<dkN1  
4. 创作方法与艺术思潮、艺术流派的关系 |VIBSty2d  
5. 研究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现实意义 dLLF#N  
6:Ra3!V"v  
九.掌握重点 Ef69]{E  
1. 艺术家的修养与艺术心理定势     2.创作过程    3.形象思维 e(cctC|l  
4.习惯无意识、艺术灵感和集体无意识     5.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WSL_Dc  
tR1 kn&w  
十.问题与讨论 w _n)*he)z  
1. 中国作家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AR):ZKq?  
2. 为什么有的中国当代作家把文学色情化、暴力化 J?HYN%  
3. 中小学数理化学习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 r^+-  
4. 后进生之所以差劲关键在于对表象的忽视 7^=O^!sa  
6. 《故事新编》和《女神之再生》对原始救世意象的呼唤和回归,终于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 F9N)UW:w  
7. 当时代和人生发生混乱和匮乏,就回归原始意象 再如屈原天问问及追问先祖 {/N4/gu  
8. 我们都是神话的传人,如女娲,多生孩子(补天,即补人。大,正面顶天立地站立的人),剧于务(中国妇女包揽家务、孩务、交往),英雄的配角(骂丈夫是挨砍刀的,被统治者砍去头) Y<l{DmrsA  
9. 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对原始意象及神话的重复和颠覆 如《红楼梦》用木石前盟的爱情神话批判代替女娲补天的英雄神话   +`zM^'^$  
  ~b*f2UVs  
茫茫雾里挥大斧, 5TqX;=B  
悠悠岁月把天补。 .Gw;]s3  
开天辟地亦枉然, .Um.dXBYU  
青埂峰下石长叹 VUk2pEGO.  
(后文略,见已发贴《中国文学诗歌史》) in$Pk$ c  
-------------------------------------------------------------------------------- T0i_X(_  
千古一爱
离线千古一爱
发帖
24
金钱
22490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1-18
第 六 章   艺 术 接 受 论 4$C:r&K  
Q u{#4qToA  
一.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点 h5>JBLawQP  
(一).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 wpO-cJ!,  
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Tj9btM*cL  
2.艺术接受方式与艺术的本质 6Dwj^e0  
3.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_Uc le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 VU9w2/cM  
1. 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2. 艺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 > -OQk"o  
(三).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创造的过程 YLk/16r  
B[}#m'Lv  
二. 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 })%WL;~  
(一).构造和组成   主体  机构  制度 Cwl#(; @  
(二).性质与功能 va[@XGaC3  
)Z2HzjE  
三. 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F<VoPqHq  
EA8K*>'pv  
四. 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点 |p}qK Fdi  
8S R~{  
五. 艺术欣赏的过程 _gxI=EYi  
(一).准备阶段  1.定向与期待  2.审美态度的形成 _Gv n1"l  
(二).初级阶段  1.知觉-完形与弥散  错觉  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0 fX  
(三).高级阶段  1.理解  理解与前理解 理解的五种循环 还原与误解 2.体验  体验的作用 体验的心理机制   3.回味 '#L.w6<B  
>fNRwmi  
六. 共鸣现象与共同美感 MIGcV9hf  
(< gk<e*  
七. 艺术的社会功能 v47Y7s:uQ  
1. 认识功能  鲁迅的作品 俄国革命的镜子 古希腊雕塑与民主政治 ;rC)*=4#  
2. 教育功能  五经的作用 温柔敦厚 吟咏性情 伦理态度 d ]R&mp|'  
3. 审美功能  移情 抽象冲动 e@|/, W   
WW\t<O;z  
八. 审美教育 S3l$\X;6X  
1. 美的观念是首要任务 2.特殊的能力 3.审美态度  4.审美的对象与方法 bxLeQWr6  
5. 审美教育的特点  6.审美教育的意义 d2Pqi* K  
( E;!.=%  
九. 掌握重点 vau0Jn%=ck  
1. 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 ))JbROBU,  
2. 艺术欣赏的过程 ~\<aj(m(|  
3. 体验 康德的论述 _Z'[-rcXWh  
4. 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 lky{<jZ%  
5.沃林格的移情与抽象冲动 s~V%eq("}  
/i.3v45t"  
十. 问题与讨论 *uoc;6  
1. 写作为了什么 sTv;Ogs.  
2. 维纳斯塑象的教育意义 +X #JCLD  
3.东方艺术的性质: Kw_> X&GcJ  
专制土壤——表现心灵——自我满足——逍遥法外——逃避责任——自然题材——主观意象——自然物镜——意境幽雅——忠孝道义——国家兴衰——家庭中心——图腾传人——屈原旗帜——比兴手法——言志抒情——吟咏性情——极乐世界——短篇诗歌——男性中心——团圆结局——自我欺骗——抽象冲动 Y=94<e[f"  
4.西方艺术的性质: f sRRnD  
民主土壤——再现社会——面向社会——拯救社会——直面苦难——社会题材——客观形象——社会环境——典型人物——性格个性——个人事业——爱情主题——神话后裔——荷马范本——描绘手段——穷情尽象——批判现实——宗教裁判——长篇叙事——女性对象——悲剧意识——革命镜子——净化移情 f}qR'ognUu  
5.千古一爱老师的语文单篇教学模式(2)骨架——肌质法完美地利用了完形和弥散的心理机制 g?-HAk6  
6.骨架:课文主要内容——主题——思路——内外结构 S&N[@G  
7.肌质:课文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即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