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303阅读
  • 2回复

[各科试卷]《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测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海豚
 

发帖
16485
金钱
485239
威望
0
贡献值
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2-09-22
DG"Z:^`*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测试题及答案 RP4P"m(   
1.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C!}9[X!7@:  
) 、 ( iSxuor ^;  
) 和 |cUBS)[)X  
Y:} !W  
) 具有重要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Yn }Ivg  
2. 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 wsLfp82  
) 、 ( Ykd< }KE>  
) 的学习 !o&b:7  
和发展机会。 -Lbi eS%  
3. ( s0x;<si_  
)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 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nB.f.e`  
4.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fxDe[J:  
) 。 \z PcnDB  
5. 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 正确的, 但是随着 :=K <2  
k3B-;%3I;  
) 的增加, 会不断完善和深入, 甚至会发展变化。 A[O'e  
6. 科学探究包括( oaJnLd90W  
) 、 ( L H`z '7&/  
) 、 ( u$?t |Ll  
) 、 ( R3=]Av46  
) 、 R s)Nz< d  
]DO"2r  
) 、 ( 0*Is#73rjY  
) 、 ( U}Aoz|  
) 、 ( 52JtEt7E  
) 等 8 个要素。 0QxE6>xL=  
7.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是开展( \6U$kMGde  
) 与( !3'&_vmG$  
) 。 Gv3AJ'NL  
8、 在实事求是方面, 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分别是 1——2 年级、 7D%}( pX  
lP:ll])p2  
) 、 3——4 年级 [10;Mg  
#c:b8rw  
) 、 5——6 年级( ;,yjkD[mWE  
) 。 H(TY.  
9. 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W;Ei>~E  
CAl]Kpc  
zU)Ib< $  
$M=W`E[g  
b\O%gg\p%!  
i>`!W|=_  
qOk=:1`3  
PHh&@:  
D8''q%  
V 2WcPI^  
R~R?0aq  
dNL<O   
xiW;Y{kZ  
10. 运用科学、 技术和 41[1_p(  
, 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 xrPC  
_#8OHG.x  
igD,|YSK`z  
49. 技术与工程领域在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i!JVGs  
jw"] U jub  
?$#,h30  
(7qdrAeP  
kr|u ||   
Uxyj\p  
XPt<k&o1,  
11. 教科书是 b&V}&9'[M;  
的载体, 它系统地呈现 =R  <X!@  
:sY pZX1  
的内容。 教科书的编写应以 XOe8(cXa9  
为指向, 从 5k^UZw  
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上, 要力求体现以 L/VlmN_v>s  
为本, 而不是单 6?3f+=e"~!  
纯呈现课程内容。 c9eLNVM  
12. 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 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体 -$[o:dLO  
2C!K o"1Y'  
/ ao|v  
Yc,qXK-  
dt -=7mz#  
13. 根据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 探究活动可分 #Wz7ju;  
为 、 ; SS/bS|  
|Ts|>"F'  
,y+}0q-Ou  
14. 小学科学倡导 b5MCOW1+  
学习方式。 o"Dk`L2  
15. STEM 是科学、 v?U;o&L(  
/@<&{_sybp  
与 的简称, 是 "0(H! }D  
一种以 、  6tPgFa#N  
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C.{7ZNt  
16. 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 教师应注意 mct$.{~  
oA ;sP'  
BP6|^Q  
9"=1 O  
\!erP!$x .  
答案 FSs<A@  
1. 科学素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7+xAwS  
2. 适合的、 公平的。 |Mj2lZS  
3. 科学探究。 DaV:Slp9  
4. 探究活动。 ._uXK[c7P  
5. 质疑与反思。 YQ&Ww|xe  
6. 1-2 年级: 能如实讲述事实, 当发现事实与自 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 能尊重 ya<nD'%9  
事实, 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vCf{k  
3-4 年级: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不从众, 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F.s*^}L[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 己的观点。 ^*{:;F@  
5-6 年级: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 坚持正确的观点; 当多人观察、 实验结果出 1gA9h-'w  
现不一致时, 不急于下结论, 而是分析原因, 再次观察、 实验, 以事实为依据 P9Yw\   
作出判断。 &X^ -|7~N  
7.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 植物能适应环境, 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 /YP,Wfd%  
持自身的生存。 动物能适应环境, 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 < dGmkx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分工配合, 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 DHUK_#!  
代, 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植物之间、 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 R|jt mI?  
关系。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F ka^0  
8. 工程, 人工世界。 -A?6)ggf.  
9.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 快捷、 舒适,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gH+s)6  
‚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 是人们对自 然的利用和改造。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 <}G*/ z?/  
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Q_J{[F  
10. 新证据。 $S_xrrE#  
11.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搜集证据、 处理信息、 得 *Vbf ;=Mb  
出结论、 表达交流、 反思评价等 8 个要素。 Y+,ii$Ce~  
13. 课程内容, 科学习。 学生的学习, 学生。 $Z{ap  
15. 活动性、 生动性和开放性。 _M;n.?H  
16. 指导性探究、 引 导性探究和自 主性探究。 (重要) 4@iMGYR9!s  
2022 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解读 =N62 ){{  
2022 年 4 月, 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 (;9-8Y&_d  
其中《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 年 $ ]ew<j  
版) 》 ] 的发布, 引起了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 相关的介绍文章陆续 H{}Nr 4  
发表。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继承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 借鉴了世界 9; \a|8O  
各国的研究成果, 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针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教育 @>r3=s.Q  
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 提出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与 2017 r%craf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 I`$"6 Xy  
年版) 》 ] 相比,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有哪些新的变化? 主要体现出哪些 ma +iIt;  
特点? 对教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研究这些内容将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 kM0TQX)$m  
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科学教学。 Bb,l.w  
一、 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eucacXiZ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主要由课程性质、 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 N(6Q`zs  
容、 学业质量、 课程实施和附录七个部分组成。 m| / ?((s  
此外,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还新增了以下内容: 核心素养的描述及学 DRDn;j  
段目标; 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学 \jkMnS6FvL  
业质量标准; 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等。 ?06+"Z  
二、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主要特点 SBf8Ipe  
从《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整体出发, 对其进行研读, 可以发现不少新 9!``~]G2  
的特点, 体现了新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要求。 .T2P%Jn.  
(一) 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 pR3@loFQ`o  
国家的课程方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内容进行了整 yDuMn<=3  
体设计, 打通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要求, 科学课程也不例外。 这虽然有利于科学 XF6ed  
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 但也对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 oMb&a0-7u  
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上, 需要瞻前顾后, 注重前后联系, 关 jkVX>*.|oy  
注学段衔接, 从整体和大局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 Y<]A 5cm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设计逻辑非常严密。 从学段上看, 《课程标准 .T>^bLuFy  
(2022 年版) 》 分设一至二年级、 三至四年级、 五至六年级、 七至九年级四个学 8h.Dc&V  
段, 体现了进阶要求; 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来看,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核 W~!uSrY  
心素养为纲, 由核心素养、 学段目标、 学习内容、 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组成了一 ^&!S n M  
个严密的体系, 各要素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 ]O^C'GzZ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OCb^y  
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修订的基石, 也是课程培养的目标。 \CY_nn|&g  
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 lpy( un  
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 !`A]YcQ  
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包括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YtdU(^J$  
等方面。 kBRy(?Mft&  
科学观念是基础, 也是实现其他核心素养的载体。 它既包括科学、 技术与工 TtWE:xE  
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 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还包括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  dcd9AW=  
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作为素养的科学观念既包含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又 ^Fn~@'  
包含对科学知识的应用。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 wN+3OPM  
力, 特别是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S8fFV  
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 主要 F> H5 ww9E  
包括模型建构、 推理论证、 创新思维等。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第一次明确 R v/=bY  
地把科学思维作为科学核心素养之一, 是一个重大突破。 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多数 Knjg`f  
学科都非常重视思维培养, 因为这是关键能力的核心。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u ? }T)B  
提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 如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 ^$D2fS  
括、 归纳与演绎、 联想与想象、 重组、 发散、 突破定式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 J7RO*.O&Iq  
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 还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即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 推理与 WZ A8D0[  
论证、 创新等科学思维方法。 fz[-pJ5[  
探究实践指的是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 是关键能力之一, 主要在于了解和探 mj7Em&  
索自然、 获得科学知识、 解决科学问题, 以及开展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 Xi:y35q  
的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中, 自主学习能力是 -4=\uvYh  
所有学科都应培养的共通能力, 它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能力支 dsUt[z1w5  
撑。 探究实践也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 >O z~j>jL  
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培养其刻苦坚韧的精神和毅力, 提高 >jBa  
其多方面的能力。 zm&?G  
态度责任指的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 理解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之间 ev LZ<|  
关系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学生所有的核心素养最终将影 NbyXi3@v  
响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 正确的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灵魂。 ;bMmJ>[l-  
课程标准是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的, 体现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 人 >T)#KQ1t  
才需求相适应的特点。 只有掌握核心的知识, 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 才能适应未 ol7^T  
来社会的需要。 所以, 由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组成的核心素养, 成 TwT@_~ IM  
为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 2," (  
(三) 更加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 p%]ZG,  
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本次所有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 也是《课程标准(2022 ~stG2^"[  
年版) 》 的重要特点。 课程方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加强学科间的相 ?O|CY  
互关联, 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强化学科的实践性要求。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 UWPzRk#s"  
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WKWin  
淡化了四大领域的名称, 隐去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中凸显的物质科学、 \G~<O071  
生命科学、 地球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 强化了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 ;+Mee ^E>!  
旨在通过这些概念的学习, 逐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四个跨学科概念。 % k}+t3aF  
强调综合性, 就要加强课程内容、 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间的联系, 整合学科 's>./Pf  
知识, 统筹设计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 学生的生活情境是综合的, 而科 =9;2(<A  
学课程研究的是学生周围的世界, 所以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综合的。 这是科学课 }TD oQ]P  
程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 jg3 X6/'  
强调实践性, 是为了变革育人方式。 过去, 教育过度注重书本学习和纸笔考 1oSU>I_i  
试, 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 却缺乏应有的能力。 如今, 加强实践性成了课程 # VAL\Z  
改革的重点, 也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中学习科学 sq;nUA=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它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 其中, 技术与工 lI&5.,2MP  
程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抓手, 其地位在《课程标准(2022 p4sU:  
年版) 》 中得到了强化。 =*\(Y (0  
学生必做的探究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强调的内容, 它针 xfFsW^w  
对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设置了最低要求, 目的是促进我国实验教学的发展, 培养 7K`Z<v&*  
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 ^*@D%U  
(四) 以核心概念为主体建构内容结构 W02t6DW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提炼了十三个核心概念来组织课程内容, 旨在让 Dx*tolF  
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形成核心素养, 这继承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的 d+iV19#i  
思想。 聚焦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利于通过集中精力学习最少的知识, 达到最大的效 6z3`*B  
果。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建构了内容结构, 如图 vk K8D#K  
1。 l(j._j~p  
图 1 j}F;Bfq!  
21 世纪以来, 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影响, 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 'X(Sn 3  
的变化: 不再提倡让学生获得许多具体的科学知识, 而是提倡让学生掌握核心概 pLtAusx  
念。 这是因为核心概念是可以迁移的,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周围的生活现象和 :vWixgLg  
事件, 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利用核心概念进行教学, 有利于达到“学得少效果 2$=I+8IL  
好” 的目的。 6jpfo'uB$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四个跨学科概念。 跨学科概 loByT p ^  
念的形成依赖于核心概念的学习。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核心概念为主线, rWS],q=c  
旨在让核心概念、 跨学科概念、 技术与工程实践三者实现有机整合。 11Y4oS  
(五) 以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建构课程内容体系 <3WaFi u  
学习进阶是近年来国际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刻画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 _2 Hehw  
过程, 是“对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 依次进阶、 逐级深 J!"#N}[  
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 。 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六至八年) , 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某 ^a #  
一概念或主题的过程中, 思维是依次进阶的。 “进” 描述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方 C%T$l8$  
向, “阶” 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 并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M WHzrqCA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和学段为经线, 以学科核心概 #P/}'rdt  
念、 学习内容和内容要求为纬线, 构成了一个纵横交汇的内容框架, 建构了完整 (V:)`A_-  
的课程内容体系。 同时, 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学习, 都有相应的学业要求、 相关的 tFrNnbmlQ  
教学提示和活动设计与之匹配, 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以“月球是地球 \O G`+"|L  
的卫星” 这一知识点为例, 进阶内容体系如表 2。 _Y 8RP%  
表 2 “月 球是地球的卫星” 知识点的进阶内容体系 Z-;I,\Y%  
学生的学习进阶过程就像爬楼梯的过程, 起点是学生在未接受教育之前的原 0J5IO|1M  
有经验, 目标是接受教育后所要达到的水平, 中间过程类似于逐级上升的台阶, /~6)Vt  
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达到的不同水平。 当前, 通过学习进 f)9{D[InM^  
阶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实现学以致 +T*]!9%<`:  
用,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已经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w NtPh&  
(六) 新增学业质量标准 @S#Ls="G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反映课程核心素 wVac6q  
养的要求。 它以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 结合课程内容, 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 ~H\1dCW  
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 'joE-{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 学到什么程度。 227 Z6#CF!  
其中的学业质量标准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 反映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也反 E 7AYK&  
映了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按四个学段对学业质量标 ki<4G  
准进行描述, 呈现每个学段结束时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特征, 并从学习结果的角 D]B;5f  
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 以该学段大多数学生的典型表现特征为依据 cK _:?G  
进行整体性描述, 反映不同学段素养表现特征的质性差异, 为有效实施教学、 评 Q~#[_Upkc  
价、 考试命题等提供了指导。 wU(N<9  
三、 基于《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教学建议 ^^ +vt8|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 $?Z-BD1  
的过程中, 应该把握学科特点, 以素养为导向, 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导向为目标的 GGF;4  
教学方法。 EhK ~S(r^  
(一) 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 /}&@1  
首先, 教师要确定指向素养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 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关键。 iD`>Bt7gD  
根据《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要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85isco  
进行描述。 以其中的案例为例, 具体如下: 科学观念目标——不但要确定所学习 ZB5u\NpcW  
的科学知识, 还要关注它的应用, 如通过分类对典型现象的分析, 能简单描述一 y1*z," dx  
年四季的典型现象与主要特点, 初步了解季节变化会对植物生长、 动物迁徙和人 OdHl)"#  
类生活产生影响; 科学思维目标——要写明运用哪些科学思维方法做什么, 如观 MB3 0.V/\  
察季节礼盒中的物品, 通过交流、 分析、 归纳, 概括出季节的特点以及制作季节 ,?(IRiq%  
礼盒的方法; 探究实践目标——要写出具体的探究实践活动及其要求, 如对教师 a, ~}G'U  
提供的礼盒清单进行交流、 辨析, 能完成夏季礼盒的制作; 态度责任目标——要 >#8J@=iuqv  
写出通过什么培养什么态度责任, 如通过观察、 交流、 制作等活动, 培养进一步 <rAWu\d;  
探究季节变化对动、 植物影响的兴趣。 +8eW/Bs@2  
其次, 教师要根据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素养导 e_z"<yq  
向, 以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注重迁移应用, 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IP-}J$$1  
和素养培养效果。 ^_o9%)RL(  
最后,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提倡通过探究性实践活动进行 y jQpdO  
教学, 但也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还介绍了很多其 0$e]?]X6  
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 学情的方法进行教学。 r5(-c]E7  
(二) 强化动手实践, 促进学思结合 t]PO4GA  
动手实践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手动脑相配合, 教学效果更佳。 浙 oNa*|CSE>  
江省监测结果表明, 动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因为这符合小学生的学 .BqS E   
习心理和认知方式。 教学中,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使 x"xtILrI  
思维过程外显, 使交流得以顺畅进行。 观察思考、 动手实践、 推理论证为科学学 ?> SH`\  
习提供了有效支撑。 Ii4lwZnz  
(三) 着力实现“教—学—评” 的一致性 -YfpfNt  
把握好学段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十分重要。 教师要学会阅读《课程标 itmQH\9 8  
准(2022 年版) 》 , 把其中的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关联起来进行考虑。 在教学过 o;<oXv  
程中, 教师应把握好课程内容的进阶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 将其用于指导 a eo/4  
自己的教学, 不超过标准也不低于标准的要求。 I~: AWS9  
评价要体现素养导向, 教师要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分量, 体现评价的全面性、 j@b18wZ  
发展性和多元性, 同时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 其中, 日常教学 Y/aNrIK7  
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终结性评价 6: o?@%  
则要综合平时与期末的表现, 进行综合性评价。 J Je?Zu\  
教师要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 如在命题时, 要把握好学业质量标 |e#ea~/b  
准的要求, 以此确定题目的难度系数, 多采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题目, 体现导 $Y Cy,Ew   
向性。 考试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与实践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考查不仅要考查学 #6 yi  
生使用工具的技能, 更要考查他们迁移应用和在新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 j 4;=}  
突出考试的素养导向, 做到“教—学—评” 一致。  )$ +5imi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颁布, 给人们传递了很多前沿的信息。 教师要 v4V|j<R  
学会以此来指导日常教学, 把用教材教和用课程标准教结合起来, 把先进的理论 'G-zJcU  
转化为教学行为, 内化为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提高科学教学 0o+2]`q)Q  
的质量。 >kJEa8  
_'lrI23I  
PDF电子版下载 s]p3dB#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及答案(含课标解读).rar (2758 K) 下载次数:32 1*!`G5c,}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爱潜水!
离线海豚

发帖
16485
金钱
485239
威望
0
贡献值
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09-22
XDF文件为高清版,XDF文件可以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我爱潜水!
离线lnnhzx

发帖
369
金钱
30642
威望
1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09-23
有初中物理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