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302阅读
  • 2回复

[各科试卷]《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测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海豚
 

发帖
16485
金钱
485239
威望
0
贡献值
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2-09-22
bzXeG;c<7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测试题及答案 dBkM~ "  
1.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iYf)FPET  
) 、 ( G=F_{z\}  
) 和 3L CT-rp  
9SBTeJ$RZ  
) 具有重要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qX u+  
2. 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 %Z3B9  
) 、 ( n) j0 h-  
) 的学习 %g~&$oZmq  
和发展机会。 Ne)3@?  
3. ( js9^~:Tw  
)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 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rb*0YCi  
4.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BM{*5Lf  
) 。 AtUtE#K  
5. 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 正确的, 但是随着 #N$\d4q9  
/9A6"Z  
) 的增加, 会不断完善和深入, 甚至会发展变化。 Q;s {M{u  
6. 科学探究包括( Hr7?#ZX;e  
) 、 ( ^?2zoS#iw  
) 、 ( (5;nA'  
) 、 (  "D'r sEh  
) 、 !9{hbmF#  
)}7X4g6X   
) 、 ( ?t<g|H/|6  
) 、 ( >,QCKZH  
) 、 ( "L;@qCfhO  
) 等 8 个要素。 po(pi|  
7.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是开展( 2acT w#  
) 与( n2~WUK  
) 。 D~bx'Wr+  
8、 在实事求是方面, 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分别是 1——2 年级、 h;#046-7  
;.Ld6JRunw  
) 、 3——4 年级 m] yUcj{F  
 .^2.h  
) 、 5——6 年级( U)M&AYb  
) 。 %JH/|mA&|  
9. 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_#1EbvO*l  
 gnkeJ}K  
wwRPfr[  
PhPe7^  
cs7^#/3<  
lQiw8qD  
&Z3%UOY  
Ke:WlDf  
$)nPj_h  
xC9{hXg!  
+!W:gA  
k ~Q 5Cs  
'7}2}KD  
10. 运用科学、 技术和 5rfDm  
, 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 -LT!LBnEkf  
;5.<M<PH  
Caz5q|Oo  
49. 技术与工程领域在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6"+9$nFyW  
f_$hK9I  
)o~/yB7  
$f _C~O  
~1E!Co  
XjCx`bX^<  
*>"NUHq  
11. 教科书是 %6%mf>Guf  
的载体, 它系统地呈现 *]; QPi~  
P(FlU] q  
的内容。 教科书的编写应以 UmvnVmnv  
为指向, 从 mQ<4(qd)  
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上, 要力求体现以 #t;]s<  
为本, 而不是单 O$;#GpR  
纯呈现课程内容。 ` d^Q!QxE  
12. 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 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体 !*L)v  
Yi,`uJKh  
:4-,Ru1C"  
_3D9>8tzE7  
!h4A7KBYG  
13. 根据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 探究活动可分 @"BhKUoV$K  
为 、 3!\h'5{  
9a=>gEF],@  
a] 7g\rg)  
14. 小学科学倡导 FNuE-_  
学习方式。 kX+9U"` C  
15. STEM 是科学、 DQ3 L=  
PVH Or^  
与 的简称, 是 S9r?= K  
一种以 、 cD6^7QF  
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W7'<Jom|?  
16. 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 教师应注意 $'>JG9M  
8 AFc=Wx  
7M4J{}9  
.D ^~!A  
M49l2x=]9  
答案 9unRMvE u  
1. 科学素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hg3R~A  
2. 适合的、 公平的。 $[Z~BfSQ  
3. 科学探究。 S<NK!89  
4. 探究活动。 8#lq:  
5. 质疑与反思。 n[gE[kw  
6. 1-2 年级: 能如实讲述事实, 当发现事实与自 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 能尊重 .{c7 I!8  
事实, 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A.("jb@I  
3-4 年级: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不从众, 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7I'C'.6iM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 己的观点。 M;Pry 3J  
5-6 年级: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 坚持正确的观点; 当多人观察、 实验结果出 yU&;\'  
现不一致时, 不急于下结论, 而是分析原因, 再次观察、 实验, 以事实为依据 W>i%sHH6  
作出判断。 ,dTmI{@O  
7.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 植物能适应环境, 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 V4NQcy? H  
持自身的生存。 动物能适应环境, 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lH`TF_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分工配合, 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 [|1I.AZ{  
代, 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植物之间、 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 x55W"q7  
关系。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YS-.J#,  
8. 工程, 人工世界。 k9OGnCW\  
9.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 快捷、 舒适,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NJ.oME@=  
‚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 是人们对自 然的利用和改造。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 ,8Po _[  
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f$\ O:E=  
10. 新证据。 8ta @@h  
11.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搜集证据、 处理信息、 得 zsQ|L wQ  
出结论、 表达交流、 反思评价等 8 个要素。 Sx QA*}N  
13. 课程内容, 科学习。 学生的学习, 学生。 RG'76?z  
15. 活动性、 生动性和开放性。 5N $XY@  
16. 指导性探究、 引 导性探究和自 主性探究。 (重要) hXth\e\[{`  
2022 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解读 `j@1]%&z  
2022 年 4 月, 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 Pb>/b\&JS  
其中《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 年 j\IdB:}j  
版) 》 ] 的发布, 引起了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 相关的介绍文章陆续 ~?Ky{jah:^  
发表。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继承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 借鉴了世界 Z3hZy&_I  
各国的研究成果, 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针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教育 yD7}  
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 提出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与 2017 <fG\J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 rkR5>S( 2M  
年版) 》 ] 相比,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有哪些新的变化? 主要体现出哪些 s$>n U  
特点? 对教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研究这些内容将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 M Zz21H  
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科学教学。 hBpa"0F  
一、 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O# ZZ PJ"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主要由课程性质、 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 -grf7w^  
容、 学业质量、 课程实施和附录七个部分组成。 c?HUW  
此外,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还新增了以下内容: 核心素养的描述及学 @9KW ]7  
段目标; 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学 uO LShNo  
业质量标准; 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等。 \alV #>J5  
二、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主要特点 ]}N 01yw|s  
从《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整体出发, 对其进行研读, 可以发现不少新 .>F4s_6l  
的特点, 体现了新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要求。 Rv9jLH  
(一) 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  9D1WUUa  
国家的课程方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内容进行了整 _ C?Wk:Y@  
体设计, 打通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要求, 科学课程也不例外。 这虽然有利于科学 Kus=.(  
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 但也对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 : gU5CUm  
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上, 需要瞻前顾后, 注重前后联系, 关 aim\ 3y~  
注学段衔接, 从整体和大局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 8]&:'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设计逻辑非常严密。 从学段上看, 《课程标准 `"&Nw,C  
(2022 年版) 》 分设一至二年级、 三至四年级、 五至六年级、 七至九年级四个学 q/U-6A[0  
段, 体现了进阶要求; 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来看,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核 Xj/z) ,  
心素养为纲, 由核心素养、 学段目标、 学习内容、 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组成了一 Icrnu}pl_  
个严密的体系, 各要素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 Ha-]U:Vcx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U[f00m5{HV  
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修订的基石, 也是课程培养的目标。 (^ EuF]  
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 kaekH*m~  
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 `R8&(kQ  
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包括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1B2#uhT]r  
等方面。 ]qv0Y~+`-K  
科学观念是基础, 也是实现其他核心素养的载体。 它既包括科学、 技术与工 >[|N%9\  
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 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还包括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 I61S0l z/  
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作为素养的科学观念既包含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又 vlbZ5  
包含对科学知识的应用。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 Vz/w.%_g  
力, 特别是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VT/KT{  
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 主要 +_i{4Iz~p  
包括模型建构、 推理论证、 创新思维等。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第一次明确 F,p0OL.  
地把科学思维作为科学核心素养之一, 是一个重大突破。 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多数 zk8 )!Af  
学科都非常重视思维培养, 因为这是关键能力的核心。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 4L/I  
提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 如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 UrvUt$WO  
括、 归纳与演绎、 联想与想象、 重组、 发散、 突破定式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 Uv *A a7M  
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 还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即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 推理与 TsaQR2J@  
论证、 创新等科学思维方法。 Cr7Zi>sd<!  
探究实践指的是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 是关键能力之一, 主要在于了解和探 [UzD3VPg  
索自然、 获得科学知识、 解决科学问题, 以及开展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 NA vR^"I~  
的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中, 自主学习能力是 gfg,V.:  
所有学科都应培养的共通能力, 它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能力支 h.>SVQzU  
撑。 探究实践也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 b/z-W`gw  
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培养其刻苦坚韧的精神和毅力, 提高 aP  
其多方面的能力。 ,-y9P  
态度责任指的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 理解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之间 >5~#BrpwG  
关系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学生所有的核心素养最终将影 )FQ"l{P  
响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 正确的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灵魂。 R}=5:)%w  
课程标准是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的, 体现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 人 C!5A,|DX  
才需求相适应的特点。 只有掌握核心的知识, 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 才能适应未 8~o']B;lJ  
来社会的需要。 所以, 由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组成的核心素养, 成 AYA{_^#+3  
为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 _ Ncbo#G  
(三) 更加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 ^r\ rpSN  
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本次所有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 也是《课程标准(2022 \tI%[g1M  
年版) 》 的重要特点。 课程方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加强学科间的相 Wgls+<l8  
互关联, 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强化学科的实践性要求。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 E?XaU~cpc  
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0!|d .jZI  
淡化了四大领域的名称, 隐去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中凸显的物质科学、 >s{I@#9  
生命科学、 地球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 强化了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 D9oNYF-V  
旨在通过这些概念的学习, 逐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四个跨学科概念。 R#d~a;j  
强调综合性, 就要加强课程内容、 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间的联系, 整合学科 rY_~(?XS  
知识, 统筹设计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 学生的生活情境是综合的, 而科 XA2Ld  
学课程研究的是学生周围的世界, 所以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综合的。 这是科学课 2H |:/y  
程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 /e'3\,2_  
强调实践性, 是为了变革育人方式。 过去, 教育过度注重书本学习和纸笔考 V^2_]VFj  
试, 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 却缺乏应有的能力。 如今, 加强实践性成了课程 n(F!t,S1i  
改革的重点, 也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中学习科学 ^ F]hW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它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 其中, 技术与工 %hnBpz  
程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抓手, 其地位在《课程标准(2022 PdcIHN  
年版) 》 中得到了强化。 SN{+ Pk  
学生必做的探究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强调的内容, 它针 iNA3Y  
对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设置了最低要求, 目的是促进我国实验教学的发展, 培养 N6y9'LGG`  
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 Lj1l ]OD  
(四) 以核心概念为主体建构内容结构 QO'Hyf t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提炼了十三个核心概念来组织课程内容, 旨在让 ~wb1sn3  
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形成核心素养, 这继承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的 Q Q3<)i  
思想。 聚焦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利于通过集中精力学习最少的知识, 达到最大的效 !,Uo{@E)Y  
果。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建构了内容结构, 如图 ebk>e*  
1。 l$;"yVdks  
图 1 9*)&hhBs,  
21 世纪以来, 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影响, 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 C Bkoky 9&  
的变化: 不再提倡让学生获得许多具体的科学知识, 而是提倡让学生掌握核心概 JY0aE  
念。 这是因为核心概念是可以迁移的,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周围的生活现象和 a$My6Qa#  
事件, 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利用核心概念进行教学, 有利于达到“学得少效果 uks75W!}U  
好” 的目的。 Yr9'2.%Q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四个跨学科概念。 跨学科概 OM\J4"YV$  
念的形成依赖于核心概念的学习。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核心概念为主线, p&<Ssc  
旨在让核心概念、 跨学科概念、 技术与工程实践三者实现有机整合。 Js,!G  
(五) 以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建构课程内容体系 DK4yAR,g  
学习进阶是近年来国际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刻画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 ;>J!$B?,  
过程, 是“对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 依次进阶、 逐级深 A5XMA|2_  
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 。 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六至八年) , 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某 c?A$Y?|9  
一概念或主题的过程中, 思维是依次进阶的。 “进” 描述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方 ?Z#N9Z~\  
向, “阶” 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 并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7Q .Su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和学段为经线, 以学科核心概 *4cuWkQ,  
念、 学习内容和内容要求为纬线, 构成了一个纵横交汇的内容框架, 建构了完整 Ww]$zd-bo  
的课程内容体系。 同时, 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学习, 都有相应的学业要求、 相关的 Lzh8-d=HQ  
教学提示和活动设计与之匹配, 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以“月球是地球 \H] |5fp*  
的卫星” 这一知识点为例, 进阶内容体系如表 2。 DB'0  
表 2 “月 球是地球的卫星” 知识点的进阶内容体系 hw DxGiU  
学生的学习进阶过程就像爬楼梯的过程, 起点是学生在未接受教育之前的原 AjVC{\Ik  
有经验, 目标是接受教育后所要达到的水平, 中间过程类似于逐级上升的台阶, @j46Ig4~b  
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达到的不同水平。 当前, 通过学习进 TjW!-s?S  
阶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实现学以致 uBm"Xkxe|w  
用,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已经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c,3/ tyA  
(六) 新增学业质量标准 H5K Fm#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反映课程核心素 \QvGkcDc{  
养的要求。 它以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 结合课程内容, 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 G]K1X"W?  
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 -/Q5?0z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 学到什么程度。 !7N:cx'Qy  
其中的学业质量标准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 反映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也反  s5VK   
映了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按四个学段对学业质量标 ; vH2r~  
准进行描述, 呈现每个学段结束时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特征, 并从学习结果的角 I\@r ~]+y  
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 以该学段大多数学生的典型表现特征为依据 Q dj(D\.  
进行整体性描述, 反映不同学段素养表现特征的质性差异, 为有效实施教学、 评 UUt"8]@[  
价、 考试命题等提供了指导。 gX}'b\zxC  
三、 基于《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教学建议 clE9I<1v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 LE\*33k_  
的过程中, 应该把握学科特点, 以素养为导向, 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导向为目标的 _Id'56N]J!  
教学方法。 [?]N GTr#  
(一) 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 B"^j>SF  
首先, 教师要确定指向素养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 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关键。 ^h[6{F~J  
根据《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要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dO9  
进行描述。 以其中的案例为例, 具体如下: 科学观念目标——不但要确定所学习 Y)rK'OY'  
的科学知识, 还要关注它的应用, 如通过分类对典型现象的分析, 能简单描述一 :@L7RZ`_  
年四季的典型现象与主要特点, 初步了解季节变化会对植物生长、 动物迁徙和人 !dqC6a  
类生活产生影响; 科学思维目标——要写明运用哪些科学思维方法做什么, 如观 PUdv1__C  
察季节礼盒中的物品, 通过交流、 分析、 归纳, 概括出季节的特点以及制作季节 d<m;Q}/l&h  
礼盒的方法; 探究实践目标——要写出具体的探究实践活动及其要求, 如对教师 F @ PPhzZ  
提供的礼盒清单进行交流、 辨析, 能完成夏季礼盒的制作; 态度责任目标——要 "-4|HA  
写出通过什么培养什么态度责任, 如通过观察、 交流、 制作等活动, 培养进一步 _}l(i1o,/  
探究季节变化对动、 植物影响的兴趣。 !nmZ"n|}p  
其次, 教师要根据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素养导 `Y&`2WZ ~  
向, 以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注重迁移应用, 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q}3#TvP@  
和素养培养效果。 jD S?p)&  
最后,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提倡通过探究性实践活动进行 y,D9O/VP  
教学, 但也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还介绍了很多其 S^QEctXU  
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 学情的方法进行教学。 y1V}c ,  
(二) 强化动手实践, 促进学思结合 1-kuK<KR  
动手实践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手动脑相配合, 教学效果更佳。 浙 N63?4'_W  
江省监测结果表明, 动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因为这符合小学生的学 M Kyj<@[  
习心理和认知方式。 教学中,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使 !wYN",R-  
思维过程外显, 使交流得以顺畅进行。 观察思考、 动手实践、 推理论证为科学学 ndSu-8?L  
习提供了有效支撑。 Pf;OYWST  
(三) 着力实现“教—学—评” 的一致性 MK#   
把握好学段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十分重要。 教师要学会阅读《课程标 i~!g9 o(  
准(2022 年版) 》 , 把其中的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关联起来进行考虑。 在教学过 {j wv+6]U  
程中, 教师应把握好课程内容的进阶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 将其用于指导 |_53So: g  
自己的教学, 不超过标准也不低于标准的要求。 {v"f ){   
评价要体现素养导向, 教师要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分量, 体现评价的全面性、 _}{KS, f]0  
发展性和多元性, 同时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 其中, 日常教学 (hc!!:N~q  
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终结性评价 Kzev] er  
则要综合平时与期末的表现, 进行综合性评价。 Ws2q/[\oz  
教师要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 如在命题时, 要把握好学业质量标 (Jq m9  
准的要求, 以此确定题目的难度系数, 多采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题目, 体现导 Es=G' au  
向性。 考试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与实践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考查不仅要考查学  hb[ThQ  
生使用工具的技能, 更要考查他们迁移应用和在新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kL"*y/"p  
突出考试的素养导向, 做到“教—学—评” 一致。 v`h>5#_[  
《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颁布, 给人们传递了很多前沿的信息。 教师要 q ;K]NP-_p  
学会以此来指导日常教学, 把用教材教和用课程标准教结合起来, 把先进的理论 {z oGwB  
转化为教学行为, 内化为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提高科学教学 KXWcg#zFY  
的质量。 M"z=114  
]OpGD5jZ  
PDF电子版下载 6~dAK3v5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及答案(含课标解读).rar (2758 K) 下载次数:32 iM .yen_vp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爱潜水!
离线lnnhzx

发帖
369
金钱
30642
威望
1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09-23
有初中物理吗?
离线海豚

发帖
16485
金钱
485239
威望
0
贡献值
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09-22
XDF文件为高清版,XDF文件可以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我爱潜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