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
-
- 注册时间2003-12-31
- 最后登录2025-09-11
- 在线时间701小时
-
- 发帖1732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5
- 金钱88512685
- 威望88
- 贡献值2007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7325
- 金钱
- 88512685
- 威望
- 88
- 贡献值
- 20070
|
一 少男少女 2[|52+zhc 活动设计 }`KK 12、13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早期。他们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叨唠,这样的叨唠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课程首先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叨唠,然后要清楚叨唠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是探讨在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么对待长辈的叨唠。
_U.|$pU 辅导目的 A0hKzj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叨唠。 C7*n<+e 2、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P.bxq50 3、探讨对待叨唠的好办法。 Vu.VH([b]Q 辅导方式 '41'Gn 1、小组讨论 (
jAC Lo 2、小品表演 ')N[)&&Q{ 3、社会调查 eHHY.^| 辅导前准备 SR%k|YT 1、课前做好一份社会调查。 u7&q(Z&&O 2、排练小品《小亮在家一、二》。 ^h\(j*/#X 3、准备一幅田园风光油画。 W(pq_H' 辅导时间与场地 v[;R(pt? 辅导时间:一学时。 )
>;7"v 辅导场地:团体辅导室。 }NjZfBQW` 辅导步骤 o|:c{pwq 一、谈话引入 >?<S(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Y5c,O>T5Y 二、说说自己 WwsH7X) 1、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我今年……) e5RF6roxO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 k&[ (教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cwuzi;f 三、说叨唠 o6tPQ (Vi 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讨论(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一分钟) "QD>m7 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叨唠呢?(指名发言) E5aRTDLq
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 $RH. 小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GP>\3@> 4、讨论: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 xU/7}='T 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叨唠?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举手发言) L4DT*(;!E 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解”等。 f=k_U[b4> 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叨唠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N3&JL5\"E 教师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 0=0,ix7?# 四、爸爸妈妈的话 |\zzOfaO 1、教师:上课时,老师做了一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下面,我们一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v:oLgUdH 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实况 &(7=NAQsE (问:×××,您好,现在,想请你来谈谈关于“叨唠”的话题…… ]d67 HOyK 问:×××,您好,你的孩子快12岁了,当你想跟他说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他有时候就表现得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1=Z!ZY}}e (这份社会调查一定要提前两周去做,而且要细致,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让每一位被访的家长说出他们最想与孩子讲的话,家长的姓名尽可能不公开。) 6Hbu7r*tm
3、小结: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灵的震憾。叨唠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8 )%[ 五、消除烦恼 2FR+Z3&z 1、讨论: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NnH]c+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 80zpR
U" (1)安静聆听法; 6ao~f?JZ (2)转移注意力法; vPz$+&{I (3)自我讽刺法; O1D|T"@ (4)解释说明法。 KomMzG: ……
qnCjNN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NZL~p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亮亮调皮地一笑:“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说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讨论:亮亮是怎样对等长辈的叨唠的?(让学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来解答。) E!'6vDVC: 六、帮帮你 :YQI1 q[6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叨唠,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解决。) fy]c=:EmD
七、小结 ,Nt^$2DZW 父母亲由于爱而叨唠孩子,因为感激,我们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让我们共同架设起一座虹桥,人和人之间多一份理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dfC}x(3h 补充活动 QM![tZt%; 开展辅导两周之后再次做社会调查,让家长谈谈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变化,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o\F>K' 建议 o$eo\X?J? 本课程适用于小学5、6年级以上至初中学生,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避免说理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辅导室里以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座位轻松入座,不必要求学生坐姿如何,只要得体大方即可,使辅导活动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Kw>s@ LSo*JO6 j]FK.G' qu1+.z=| 二 《性格哈哈镜》 (dZ]j){ [YP{%1*RM 教学目标: eF]8Ar1 1、 理解老师,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理解老师的行为,谅解老师的过失。 j+fib} 8} 2、树立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交往的意识。 EK=
y!> 3、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处理与老师之间矛盾、冲突,学会与老师友好交往。 C1'y6{,@ 教学重点: |h}4J 理解老师,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理解老师的行为,谅解老师的过失。 O wuc9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请有关老师录音 n$`+03 a |p!($ 教学过程: m}u)C&2> 一、话老师 %ufh 1、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个关于老师的话题,你心目中的老师是怎样的。(板书:老师) !zvjgDlZv 2、指名回答: .%y'q!? 3、你过去、现在或者你看到的老师,还有什么行为让你无法理解或感到不满的,请你写在纸上。学生独立书写。 obE8iG@H 4、全班交流: WW.@S5 二、理解老师
5F+G8 (一)漫画启示 =\_gT=tZ 1、过渡:非常感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把心中的想法告诉我。与在坐的同学一样,我这里有几位同学对老师也很不满。现在请同学们以法官的身份来评判一下。 n\)1Bz 2、(出示漫画图)你觉得图中同学的想法合适吗? Y0.'u{J* 3、小组讨论。 iGSA$U P| 4、小结:老师自有一番爱,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或许有时候处理问题过于简单、粗暴,让同学们无法接受。但我想,对学生的一切都不闻不问的老师绝不会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当然,有的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太恰当,伤了同学们的心,在此我先代表我们老师向同学们道歉,请同学们接受我这一份歉意。 mogmr eFG(2OVg}M (二)老师的心里话 sa4w.9O1GS 1、连接语:我们常说:理解万岁,我们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但同样,老师也希望能够获得同学们的理解。你们想听听老师的心理话吗? ] re=8s
6 2、播放录音 EC;
>-s (1)我也想整天笑,但我不只是老师,还是母亲、妻子。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怎能时时面带笑容呢? xsB0LUt (2)学生们都希望老师是朋友,可当我站在讲台上,有的同学还吵吵嚷嚷,首先就是不尊重朋友的表现;另外,作业乱涂乱画,你说“朋友”能不生气吗? vo`& (3)你们知道老师每周要上多少次课?改多少本作业本?处理多少烦心的事吗?有时候难免脾气不好,真希望同学们能够谅解。 Inv`C,$7Q# (4)我也用尽了办法,可学生总还是没有好转,万般无奈只好用高压政策来试试,我心里也不愿意呀! V-}}?c1 F 3、深入分析:听了心里话,你是否对老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才同学们写了对老师不理解、不满的行为。现在你能否为老师找理由,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找到了理由,你能否理解老师?理解的打上*;非常理解觉得老师的确实是为自己好打上* *;还是不能理解的就不打 * 。 R`cP%7K 4、学生填表。(可小组交流) m9oOH5@K~ 5、交流。 J _;H 6、请理解老师的举右手,不理解老师的举左手。 .Zcz
ya (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步(1)若还有较多的同学不能理解老师,可以让这些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请其他人谈谈老师的优点和自己的看法。 (2)若学生已理解老师,可以出示课题:“学会与老师交往”) 1*9.K' 三、学会和老师交往 <-!1`@l> (一)情景体验 ,JE_aje7 1、看来同学们已不同程度地理解了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老师批评你时,你一定会接受批评,当老师误解你时,你会谅解老师。如果遇到下例情景,你觉得怎么做最合适? 8rH6L:]S 2、创设情境,学习交往。(小组选择一件讨论) =&} _bd/] A、老师正在给另一位同学讲解题目,而你也有问题要问老师。 HKXC=^}x' B、你上课一贯认真听讲。一次,同桌找你讲话,老师批评他时, 也批评了你。 M/quswn1 C、你考试时作弊,放学后,老师找你谈话,直到天色已完,才把你送回家。 nFNRiDx 3、交流: ]~I+d/k
d 4、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与老师交往,(板书学会和交往)老师非常感谢同学们能理解老师,谅解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主动与老师交往,在交往中真正学会和老师交往。 X n$ZA- R,G*]/r` (二)我想对老师说 Os@b8V 8,A 1、教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能写下来吗? >Ua'* 2、学生写话,交流,总结。 Y@0'0 3、在《每当》这首歌中结束这堂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