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643阅读
  • 0回复

[教案及计划总结]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有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17325
金钱
88512360
威望
88
贡献值
2007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6-21
教案预览: 6a{b%e`  
 JU=4v!0  
k]A$?C0Q<%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 <a D}Ko(  
0'`#I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Reg%ah|$/=  
PV/hnVUl  
第一课时: wF['oUwHH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G`u";w_  
教学目标: QWwEfL  
1. 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JB5-EtL(  
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_?FmuU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Z&J.8A]L  
教学过程: 5jcy*G}[  
一、主题图 引入 2wYY0=k2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MrS~u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h=cwT6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W -5wjc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59a7%w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c/Z W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LN3T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io4/M<6<  
等等。 SRyot:l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7{u1ynt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J|WkPv2  
二、新授 9,A HC2kn%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cR]-Yr~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EwOi` g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Hl*/s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OjY#xO+'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 Em fw9L  
(1)71-44+85 )Yw m_f-N  
=27+85 9$N~OZ;-*x  
=113(人) f}zv@6#&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ZG-[Gz  
(2)987÷3×6 6÷3×987 .!h`(>+@  
=329×6 =2×987 ,*{9 g6  
=1974(人) =1974(人) :=,lG ou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7?~*F7F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Xr nD#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2S_7!|j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VaFv%%w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7D)i]68E  
4.巩固练习 c UHKE\F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7V7iIbi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O??wN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WH0$v#8`v  
(2)P5/做一做1、2 A>Oi9%OY:  
三、小结 N:7; c}~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c *]6>50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G<S'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ojy[<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kX:d?*{KB  
四、作业 c27\S?\ Jd  
P8/1—4 ~;B@ {kFY)  
板书设计: d^ YM@>%  
四则运算(一) c/ABBvd|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u MM?s?q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ll TVB  
72-44+85 (1)987÷3×6 (2)6÷3×987 9..! g:  
=27+85 =329×6 =2×987 N13wVx   
=113(人) =1974(人) =1974(人) t"L-9kCM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S}4b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XCU>b[Cj,  
 vB T]a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从算理上帮助学生理解。从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学生掌握得都不错。 T@,tlIM  
K\vyfYi  
第二课时: YU24wTe;k  
-H(\[{3{V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V sMTzGr  
教学目标: }O7b&G:nW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NKW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BjyGk+A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O!#bM< *  
教学过程: B D (  
一、主题图引入 A +J&(7N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y72=d?]W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pV>>LX|  
二、新授 {Kkut?5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0h",.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WT9 k85hqj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jV!9IK;HA.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u}1 S1  
(1)24+24+24÷2 =]yzy:~ey  
=24+24+12 { E+o+2L  
=48+12 12MWO_'g8  
=60(元) Fj~,>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r @ IyK%  
(2)24×2+24÷2 &>&UqWL  
=48+12 )"Vd8*e  
=60(元) z7'C;I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S;]][h =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D$[@-7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S>s{ t=AY~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RF9R"t$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MTxe5ob`$Q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Q-M"+HO  
等等。 8KU5x#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b _#r_`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kDin~!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M@b:~mI[sw  
汇报。 bF X0UE>  
(1)270÷30-180÷30 :yTpjC-S]  
=9-6 K_X10/#b&  
=3(名) C0$KpUB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D[ -Gzqh  
(2)(270-180)÷30 -l # h^  
=90÷30 tEXY>=  
=3(名) jR CG}'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ya^zlj\`0e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N4JJA+  
学生进行小结。 - P$mN6h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fxKhe[;  
三、巩固练习 /T_@rm  
P7/做一做1、2 g~i%*u,Y<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 w#n<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3RyB 0 n  
四、作业 ,J3s1 ]~^  
P8—9/5—9 <.yL&$9  
板书设计: !C$bOhc  
四则运算(二) utDj N"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t kJw}W1@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dq&N;kk |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g_l=z`,8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sD[G?X  
=48+12 =60(元) =9-6 =90÷30 oju}0h '1  
=60(元) =3(名) =3(名) mrgieb%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18xT2f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0$~zeG"  
np#RBy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节课,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但是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这类型的练习中出错:124-24×4+73,他们会先计算124-24,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算理的理解。 L\u6EMyV  
/Dl{I7W   
`(rnD  
`?fY!5BA  
cy6lsJ"?  
第三课时: 5A~lu4-q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lBY  
教学目标; -t:~d: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O ~1vX9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BZPyV<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TNHkHR[&  
教学过程: iksd^\]f  
一、复习引入 CQ`$' oy?W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kDz!v?Z2+B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i^2yq&uT(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Gidh 7x  
二、新授 sKvz<7pag  
出示例5 7vRFF@eq}  
(1)42+6×(12-4) GjmPpKIu\  
(2)42+6×12-4 1+f>tv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z,"fr%*,N  
两名学生板演。 aOj(=s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w[bhm$SX]B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HYrJr$y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 %O@%v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hd@ >p.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91 ]"D;NN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a=m7pe ^  
学生自由回答。 Y] ZNAR  
三、巩固练习 ^"g # !  
P12/做一做1、2 _wC4n }J  
P14/4 ]~!jf  
教师巡视纠正。 yt+"\d  
四、作业 _Py/,Ks.q  
P14—15/2、3、5—7 K|n$-WDG}  
板书设计: U',9t  
四则运算(三) zO)>(E?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B-@ ]+W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Fjc4[ C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fQ/a`AsU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TY4 bJ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8pmClVvmR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qUel\PEC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Y'75DE<BC  
号里面的。 "`aNNIG&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JwkMRO  
课后小结: rM sd)  
<0Mc\wy  
反思:这节课我主要从算理上强调小括号里面的内容为什么要优先。在巡堂的时候发现个别同学总有最简单的计算更容易出错,我想下一个阶段要通过口算来加强计算的准确性。 AS} FRNIVx  
附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rar (68 K) 下载次数:20 ,售价:100金钱[记录]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