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预览: $zD}hO9
P<MNwdf(+
*Ry{}|_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 ,#hx%$f}d
:FWo,fq?:{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7yFV.#K3O
,_!MI+o0
第一课时: egh_1Wg2a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gQlL0jAV
教学目标: @ZtDjxN
&
1. 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bZ}vJ5b
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j&LC
/]o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M'}iIO`L
教学过程: 'G8.)eTA'
一、主题图 引入 kdp- |9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3!2TE -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iGfWJ^+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b5Vn _;V*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lbnH|;`$]m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L0EF
CQ7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N3?@CM^hHw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louas&
等等。 AA~6r[*~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Fpckb18}(O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Mhiz{Td
二、新授 :}3;z'2]l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IHStN,QD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p}9bZKyf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rBrJTF:.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QTbv3#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KQ2jeJ/pj
(1)71-44+85 \K%A}gn
He
=27+85
s2;b-0
=113(人) az;o7[rI^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eQw\o,a
(2)987÷3×6 6÷3×987 0zr Zrl
=329×6 =2×987 8"KaW2/%
=1974(人) =1974(人) hkoCbR0}8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E&
-gXJ4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I+g[
p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7FvtWE*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FCPiU3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A=:6R%Qb
4.巩固练习 Kf
k/pYMDq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1 <*mbb0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TF- k|##G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Uq"hT(41
(2)P5/做一做1、2 a[A9(Ftn
三、小结 0
V3`rK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F2Nb]f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MO-)j_o-Z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oRQJ YH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0gwN2Nv"L
四、作业 K6nGC
P8/1—4 k.("<)
板书设计: X
0e#w?
四则运算(一) bj`mQMC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D9AtN] R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CF_pIfbaf
72-44+85 (1)987÷3×6 (2)6÷3×987 Yk!TQY4
=27+85 =329×6 =2×987 /
+9o?Kxya
=113(人) =1974(人) =1974(人) YMfjTt@Q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g<=n&S?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_pe_w{V-b6
b$k|D)_|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从算理上帮助学生理解。从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学生掌握得都不错。 VdetY\
lx"#S'^~
第二课时: QGpAG#M9?
568qdD`PS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i77v,
(#|
教学目标: +8~C&K
: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fBRU4q=^T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B`i5lD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E"[h20`\/
教学过程: Re^~8q[
一、主题图引入 f9FLtdh
\7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L]ce13K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Rx`uRx\
二、新授 8fX<,*#I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L|EFa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0B7_6B+@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n&Y6@W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xQK;3b
(1)24+24+24÷2 9/_
F
=24+24+12 D<:J6W7]
=48+12 cTQ]0<9:e
=60(元) {'e%Hx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r}]%(D](v
(2)24×2+24÷2 l6O8:XI
=48+12 Y&JK*d
=60(元) {} gr\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4IH,:w=ofN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QqU>V0y"w(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0k'fYCa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f z!]/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K-@*k3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5B76D12
等等。 j68_3zpl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N4Yflz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q+}KAk|]V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J jp)%c#_
汇报。 'gQ0=6(\
(1)270÷30-180÷30 dW`!/OaQD
=9-6 yoc;`hO-
=3(名) y
+2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CW)JS3}W"
(2)(270-180)÷30 g{d(4=FM
=90÷30 2MQ
XtK
=3(名) VvSe`E*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PG*h|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g4[p^A
学生进行小结。 9z0G0QW[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suy?
三、巩固练习 XVwJr""+
P7/做一做1、2 lNwqWOWy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Uzzt+Iwm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c1x{$
四、作业 v%2 @M
P8—9/5—9 AIU=56+I\
板书设计: .4&pi
四则运算(二) 7XU$O$C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
zc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z6xS;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WNmG'hlA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TEN~3 Ef#
=48+12 =60(元) =9-6 =90÷30 =lOdg3#\a
=60(元) =3(名) =3(名) dWK"Tkf\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 X`t~Y'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W_bp~Wu
@
yj$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节课,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但是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这类型的练习中出错:124-24×4+73,他们会先计算124-24,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算理的理解。 LuE0Hb"S8
>.o<}!FW
%5
yP^BL0
D_)N!,i
r"&uW!~0
第三课时: #6F|}E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u6Cj x
教学目标; dIq*"Ry+~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f!K{f[aDa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JH+uBZh6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TO/i:{\
教学过程: $g&_7SJ@
一、复习引入 <0btwsv}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6.Gi)|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uW=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Ga}eCM
二、新授 6ee1^>
出示例5 &~ '^;hy=
(1)42+6×(12-4) )u=46EU_
(2)42+6×12-4 d04fj/B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_+ERX[i
两名学生板演。 'byao03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gEz<}Av.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Sd *7jW?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bo
&QKK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c?}{>ig/)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Zw{6P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a*F>S!
学生自由回答。 F#Bi*YY
三、巩固练习 `^:
v+!
P12/做一做1、2 @N6KZn|R
P14/4 "u3 N9
教师巡视纠正。 iUk#0 I
四、作业 X<uH [
P14—15/2、3、5—7 )AXa.y
板书设计: Wl{wY,u
四则运算(三) eo<=Q|nI&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7,ffY/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r+`vJ$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Q@-
h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4I~
{Qy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txU5#vs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M[5_OK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c:xK{Ik
号里面的。 RQW<Sp~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t**o<p#)f
课后小结: A{ Ejk|
W_ubgCB
反思:这节课我主要从算理上强调小括号里面的内容为什么要优先。在巡堂的时候发现个别同学总有最简单的计算更容易出错,我想下一个阶段要通过口算来加强计算的准确性。 #6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