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32阅读
  • 0回复

[教案及计划总结]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有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17325
金钱
88512685
威望
88
贡献值
2007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6-21
教案预览: -lLq)  
Q+#, VuM  
'jfI1 ]q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 "S6d ^  
 okfhd{9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gI T"nG=a4  
)C <sj   
第一课时: <.:B .k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0] 5QX/I  
教学目标: =o9 %)  
1. 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g.z/%Lp K  
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5)mn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t&-7AjS5  
教学过程: [,l BY-Kz+  
一、主题图 引入 Thz&wH`W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E*k=8$Y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AeN5W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E?%rmdyhL!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r1t  TY?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Pc1vf]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Y2Y/laD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Sq?f-9@  
等等。 &Tl3\T0D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n}{ )Ef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m[%&K W(  
二、新授 ve'hz{W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ocJJc9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gX]?`u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hfVJg7-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HjL+Wg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hn "NXy  
(1)71-44+85 UKn>.,  
=27+85 Dy0RZF 4_  
=113(人) i?||R|>;"'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gh3_})8c  
(2)987÷3×6 6÷3×987 = q;ACW,z  
=329×6 =2×987 !~PV\DQN  
=1974(人) =1974(人) vr2tMD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wR\%tumk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3-z57f,}6~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EtKy?]i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rr9N(AoxW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M#G;W5c  
4.巩固练习 { ge^&l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O &;Cca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ZC@Pfba[`  
(2)P5/做一做1、2 <D!"<&N  
三、小结 !-p5j3A4L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4 Bs '5@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HZ )z^K?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g \&Z_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9K~X}]u  
四、作业 c7,p5[  
P8/1—4 Qne@Vf kA  
板书设计: 9x23## s  
四则运算(一) x rf z-"n4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d3<7t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X8"4)IZ3  
72-44+85 (1)987÷3×6 (2)6÷3×987 <D%.'=%pZ  
=27+85 =329×6 =2×987 RG0kOw0  
=113(人) =1974(人) =1974(人) X@RS /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Hgi l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p*D.We  
DS%~'S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从算理上帮助学生理解。从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学生掌握得都不错。 o#fr5>h-w  
Q V)>+6\  
第二课时: UQ c!"D  
FC@h6 \+a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L7;8:^  v  
教学目标: jmPnUn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T\?$7$/V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o8Sy2PaV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X6 *4IE  
教学过程: 3:C)1q  
一、主题图引入 VkdGGY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m~&2l\N=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K*(# [  
二、新授 ~@=(#tO.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n+MWny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y'EIf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G!dx)v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i`+yh>pc#  
(1)24+24+24÷2 FkE)~g  
=24+24+12 Pm&hv*D  
=48+12 : e1kpQ  
=60(元) ,.9k)\/V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U}@xMt8@l  
(2)24×2+24÷2 ,_iq$I;  
=48+12 `>)[UG!: |  
=60(元) 5(>SFxz"t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O,6Wdw3+-3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e[ yN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P9`R~HO'`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d|?Xo\+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5}N^X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b:Z&;A|"{  
等等。 `+z^#3l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i#aII+T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 IHIXncv[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0vETg'r  
汇报。 w=pr?jt1:  
(1)270÷30-180÷30 HS[($  
=9-6 *5IB@^<  
=3(名) G/*;h,NbNr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4A/?Z]ub  
(2)(270-180)÷30 3xT9/8*  
=90÷30 CYRZ2Yrk?"  
=3(名) >-w(P/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t0+i ]lr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_ f'v >"K  
学生进行小结。 > vdmN]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w A\5-C7 j  
三、巩固练习 ~)^'5^  
P7/做一做1、2 ],_+J *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r3@|UY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0:f]&Ng  
四、作业 h2 KI  
P8—9/5—9 tI1OmhNN  
板书设计: LH)XD[  
四则运算(二)  g5 T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P#O2MiG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K>dB{w#gS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vfc:ok1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1n=y  
=48+12 =60(元) =9-6 =90÷30 T]ls&cW5  
=60(元) =3(名) =3(名) 4;fuS_(X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l|=4FIMD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O&1qL)  
J91[w?,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节课,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但是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这类型的练习中出错:124-24×4+73,他们会先计算124-24,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算理的理解。 3V<@ Vkf5  
|~r-VV(=  
i|J%jA  
GL=}Vu`(*  
_Z23l F 9  
第三课时: q pCI [[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h%Uy?XY  
教学目标; - 8p!,+Dk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SD1m1P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TG%B:^Yz!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P$|9<_q7x  
教学过程: tO&ffZP8$  
一、复习引入 L.Qz29\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V&w2pp0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WgN+A0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p&h?p\IF  
二、新授 z Fo11;*D  
出示例5 51SmoFbMz  
(1)42+6×(12-4) |M7cB$y  
(2)42+6×12-4 qx t0Jr8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j-":>}oW2.  
两名学生板演。 hW~.F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_dJ(h6%3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vQ"8J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SVZocTt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f =m+QXU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 + >/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k?H T'3)  
学生自由回答。 _!n sEG VV  
三、巩固练习 s_'&_>D  
P12/做一做1、2 "2l`XH  
P14/4 U[@y 8yN6M  
教师巡视纠正。 5o#JHD  
四、作业 f8Iddm#  
P14—15/2、3、5—7 z aqX};b  
板书设计: Mfj82rHg  
四则运算(三) -L1785pB85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7OL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Jsz!ro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DC(2:o!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x4oWZEd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9 r!zYZ`)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J@s>Pe)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AcC &Q:g  
号里面的。 q,vWu(.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DxJ;C09xNa  
课后小结: X\AH^I6S  
 .Q{RT p  
反思:这节课我主要从算理上强调小括号里面的内容为什么要优先。在巡堂的时候发现个别同学总有最简单的计算更容易出错,我想下一个阶段要通过口算来加强计算的准确性。 F$C6( C?  
附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rar (68 K) 下载次数:20 ,售价:100金钱[记录]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