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82阅读
  • 0回复

[教案及计划总结]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有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17331
金钱
88512805
威望
88
贡献值
2007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6-21
教案预览: ~sq@^<M)s  
_8\B~;0  
C46jVl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 Zp9kxm '  
K5jeazasp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R-wz+j#  
!DF5NA E  
第一课时: 6}|h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I zD`  
教学目标: _c5*9')-)  
1. 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Kn@%?$  
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H /={RuU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sNP ;  
教学过程: Z a S29}  
一、主题图 引入 (=EDqAZg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A(cR/$fn6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RAuVRm=E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zbWz=nq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eg1F[~YL/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GJs~aRiz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YG-LEh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esb"beGLa  
等等。 Ps[#z@5{x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k]`-Y E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1-&L-c.  
二、新授 ?ks.M'@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xAF=t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k,f/9e+#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F@goiuC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PrA(==FX/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Xkg  
(1)71-44+85 5}Xi`'g,  
=27+85 NSH4 @x  
=113(人) HPJHA ,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mKH,r  
(2)987÷3×6 6÷3×987 Ndgx@LTQQ  
=329×6 =2×987 x;Slv(|M  
=1974(人) =1974(人) yf4L0.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TU*EtE'g/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NK(_ &.F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Vo6g /h?`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z0#2?o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8F@Sy,D  
4.巩固练习 m7u`r(&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j3dB tc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l=(( >^i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G#^0Bh&  
(2)P5/做一做1、2 +lhCF*@*N  
三、小结  5sN6&'[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G.v(2~QFd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nAAv42j[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e?*Teb ?R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Hrph>v  
四、作业 =  
P8/1—4 %\ n|2*r  
板书设计: 2gMG7%d  
四则运算(一) !6@'H4cb=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 w2 HF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CX3P)% `  
72-44+85 (1)987÷3×6 (2)6÷3×987 >x q. bG  
=27+85 =329×6 =2×987 m8e()8lZ3  
=113(人) =1974(人) =1974(人) D} j`T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o0|Ex\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kfT*G +l]  
v\@ RwtP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从算理上帮助学生理解。从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学生掌握得都不错。 0Oc?:R'$  
5b*knN>  
第二课时:  (/,l0  
2lOUNxQ$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5gqs"trF  
教学目标: W I MBw mg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w>=N~0@t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N};.DB1Y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fb>$p_s]  
教学过程: Jww#zEK  
一、主题图引入 X;Sb^c"j1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Y:t?W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 42/P4:  
二、新授 hh&$xlO)(v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TjYHoL5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uoF5|O6K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2A[hMbL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eQ.y- 4  
(1)24+24+24÷2 |?8nO.C~V  
=24+24+12 DL1nD5  
=48+12 M*kE |q/K  
=60(元) r~ 2*'zB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V K 7  
(2)24×2+24÷2 EwA*  
=48+12 ZH9Fs'c=  
=60(元) b \ln XN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_Z -} f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m m`#v g,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AKP ea=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M(LIF^'U:m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n$r`s`}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e5P9P%1w  
等等。 )H{1 Xjh-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3IlVSR ^py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VN!nef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1BZ##xV*:G  
汇报。 3Z=yCec]  
(1)270÷30-180÷30 }6/M5zF3  
=9-6 %oTBh*K'o  
=3(名) _#6Q f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9&AO  
(2)(270-180)÷30 jqc}mI\#  
=90÷30 7Y(Dg`8G  
=3(名) \&;y:4&l8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jS##zC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2Yt[8';  
学生进行小结。 \GxqE8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MyllL@kP  
三、巩固练习 h%ys::\zF  
P7/做一做1、2 Vb\g49\o/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Td'(RV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HPYnIe  
四、作业 Pd"c*n&9  
P8—9/5—9 a'?;;ZC-  
板书设计: 76 )"uqv1x  
四则运算(二) 9$ ;5J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pF- _yyQ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w|s2f`!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8T T#b?d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YvtT (Gt  
=48+12 =60(元) =9-6 =90÷30 XxS#~J?:_  
=60(元) =3(名) =3(名) aH 'fAX0bF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SYA~I-OYc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4/pE@RIy  
0lg'QG>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节课,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但是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这类型的练习中出错:124-24×4+73,他们会先计算124-24,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算理的理解。 8xgBNQdPT  
zdrP56rzZ  
D5@=#/?*  
f/UU{vX(  
z}u`45W+  
第三课时: 1LRP R@b^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1bCE~,tD  
教学目标; f^B8!EY#: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Y $v#>w_M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y 2> 93m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6kX?sNl)X  
教学过程: u0&R*YV  
一、复习引入 >B**fZ~L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i>)x*I#AI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j.a >{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D =;M/  
二、新授 v.Bwg 7R3  
出示例5 _.; PLq~0  
(1)42+6×(12-4) Y p;Z+!!UZ  
(2)42+6×12-4 #&Tm%CvB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1n^N`lD8]6  
两名学生板演。 ;QXg*GNAv$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eef"DJ9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g]?pY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zl :by?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hHJvLs>^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7aqe*|vm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6GunEYK!N8  
学生自由回答。 M11\Di1  
三、巩固练习 #RR;?`,L}  
P12/做一做1、2 L?N&kzA  
P14/4 ?;~E*kzO&  
教师巡视纠正。 ~F'6k&A^q  
四、作业 yO%^[c?  
P14—15/2、3、5—7 %"mI["{  
板书设计: Az:~|P  
四则运算(三) L.'61ZU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 O\A 0e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iuX~QA[9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mc?IM(t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yl~;!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erEB4q+ #O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_`? cBu`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lu"0\}7X  
号里面的。 j;`Q82 V\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iRsB|7v[,  
课后小结: 1cOR?=G~  
aH1CX<3)~  
反思:这节课我主要从算理上强调小括号里面的内容为什么要优先。在巡堂的时候发现个别同学总有最简单的计算更容易出错,我想下一个阶段要通过口算来加强计算的准确性。 h6D4CT  
附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rar (68 K) 下载次数:20 ,售价:100金钱[记录]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