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预览: kPezR:
31
r[4dGt
V\P
.uOI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 -}KW"#9c
_[{oK G^u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hB~|
a<#
9HG" }CGZP
第一课时: G4{TJ,~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HSX:qAP$
教学目标: PmlQW!gfBi
1. 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6r }w
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V$@2vBVX4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XT{o
]S~nq
教学过程:
)vy_m_f&
一、主题图 引入 ?a{>QyL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g<Y[Fi2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ur41HM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f@H>by
N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M6:$ 0(r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09k I
O)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Hr!%L*h?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5Tiap8x+<
等等。 TykY> cl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KYC<*1k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OJ,
Z
二、新授 TF-a1z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mExJ--}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bCzWg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ea6`%,lF~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f (ug3(j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WlRaD%Q
(1)71-44+85 nAk;a|Q
=27+85 0wZAsG"Bg
=113(人) Py~N.@(:1u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wOr pp3I
(2)987÷3×6 6÷3×987 UjcKvF
=329×6 =2×987 x_
OZdI
=1974(人) =1974(人) )!g@MHHL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of0hJR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Ep8 y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MURHv3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Z.3*sp0
yv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d;E
(^l
4.巩固练习 ^=,N]
j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L,*#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Dt
Ry%fA_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i$dF0.}Q
(2)P5/做一做1、2 Rq,Fp/
三、小结 dZ"d`M>o6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DP=\FG"}x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6<Ohe4j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P/ 7aj:h~P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0JX/@LNg0
四、作业 u!9bhL`
P8/1—4 % QI6`@Y"
板书设计: "j% L* J)
四则运算(一) &d i=alvv1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MVZ9x%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eN-lz_..7
72-44+85 (1)987÷3×6 (2)6÷3×987 S\W&{+3
=27+85 =329×6 =2×987 :AM_C^j~
D
=113(人) =1974(人) =1974(人) GL'zNQP-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c%x.cbu>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Nh7>d(
!?J?R-C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从算理上帮助学生理解。从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学生掌握得都不错。 nCPIpw,]M
[Ontip
第二课时: 7,,#f&jP
~_W>ND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Z$2Vd`XP
教学目标: y>|AX/n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06fs,!Q@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D[bPm:\0M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axLO: Q,
教学过程: '^~38=FA
一、主题图引入 m_,j)A%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O*-sSf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Egf?|[
二、新授 LAPCL&Z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u,),kj<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e
3x;(@j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hsHtLH+@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5HMDug;
(1)24+24+24÷2 P
s9YP B-
=24+24+12 %LBT:Aw
=48+12 n^$HC=}S
=60(元) egy#8U)Z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5H
|<
h
(2)24×2+24÷2 Ll'!aar,
=48+12 .}DL%E`n
=60(元) 4&'_~ qU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k
ks
?S',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j(D&?ao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Z=CY6Zu7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C;.+ kE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s&~.";b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d&5GkD.P
等等。 B)L;ja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Dd$CN&
Ca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Oky9GC.a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0
fU^
汇报。 ljRR{HOl
(1)270÷30-180÷30
qr[+^*Ha
=9-6 DU.[Sp
=3(名) 4Q
FX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QKRl5RM-
(2)(270-180)÷30 "f3KE=cUm
=90÷30 ?ne!LDlE|
=3(名) t4CI +fqy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PbN"+q M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3+| {O
学生进行小结。 6N]V.;0_5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rCFTch"
三、巩固练习 4E.K6=k|=a
P7/做一做1、2 Il,^/qvIY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C*fSPdg?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b6~MRfx`7
四、作业 {glRXR
P8—9/5—9 &+>)H$5
板书设计: 6
&)fZt
四则运算(二) xtP=/B/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5Pu
F]5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XAD#GYM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t(F] -[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aNdh[t.
=48+12 =60(元) =9-6 =90÷30 Je~d/,^WU
=60(元) =3(名) =3(名) ~ E|
L4E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yNu%D$6u7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J>Uzd,
/
*^5..0du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节课,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但是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这类型的练习中出错:124-24×4+73,他们会先计算124-24,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算理的理解。 %*wOJx
hr] :bR
o4g<[X)
Uv"GG:
K_
niIjatT
第三课时: 1
GL@t?S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W!G2$e6
教学目标; 8FY/57.W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wc5OK0|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Q
?|}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T c{]w?V
教学过程: =2=n
一、复习引入 h7H#sL[^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d!(npw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v].mV/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Ghgo"-,#
二、新授 g)Byd\DS
出示例5 fC4D#
(1)42+6×(12-4) \O
w-o0
(2)42+6×12-4 HLy}ta\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T8i9
两名学生板演。 wGC)gW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Sh_ =dzM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G;%Pf9o26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90Q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i-EFq@xl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LF~=,S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n{$OR
学生自由回答。 2S
\~
三、巩固练习 _ .%\czO
P12/做一做1、2 *QF3l0&
P14/4 6_wf $(im
教师巡视纠正。 @lP<Mq~]
四、作业 43;@m}|7$
P14—15/2、3、5—7 G'<J8;B*
t
板书设计: Q\
~4J1
四则运算(三) 2>l:: 8Pp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3?vasL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8T:r S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4C;4"6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j)H!|R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Vpr7_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xi=qap=S^9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O\
T
号里面的。 L30x2\C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0O>8DX
课后小结: Xz=MM0o
w49Wl>M
反思:这节课我主要从算理上强调小括号里面的内容为什么要优先。在巡堂的时候发现个别同学总有最简单的计算更容易出错,我想下一个阶段要通过口算来加强计算的准确性。 8E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