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29阅读
  • 0回复

[教案及计划总结]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有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17325
金钱
88512685
威望
88
贡献值
2007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6-21
教案预览: Y@TZ Reb  
O%tlj@?  
_V1O =iu-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 J Q%e'  
I^[R]Js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909  
/+"BU-aQk  
第一课时: r{#od 7;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ub{<m^|)  
教学目标: C "<l}  
1. 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g>_6O[;t%  
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SvAz9>N4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V~&P<=8;Wl  
教学过程: >VE,/?71@  
一、主题图 引入 L<J';#BD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uMy|d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5Mhrb4.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C=h$8Q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Z ] <L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su>0'a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V Z}^1e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f&js, NU"  
等等。 )2g\GRg6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d\3L.5]X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xQ* U9Wt;T  
二、新授 E&#AX: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o3e0JCq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x5WFPY$wM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tUGnD<P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7v!:xF!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tt{,f1v0t  
(1)71-44+85 4G;+ETp  
=27+85 AGx]srl  
=113(人) *,%H1)T j}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9 @!Og(l  
(2)987÷3×6 6÷3×987 G{knO?BK  
=329×6 =2×987 zM|d9TS  
=1974(人) =1974(人) H(lq=M0~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zob^z@2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6U @3 xU`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YS{])+s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fk5!/>X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R KFz6t  
4.巩固练习 X< x"\Yk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GL cf'$l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xSFKu *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nl#}5S  
(2)P5/做一做1、2 V);{o>%.K  
三、小结 8ysU.5S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p01&+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 A x$Y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Gk;==~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I')URk[  
四、作业 aG%KiJ7KEN  
P8/1—4  ~Hd{+0  
板书设计: \wCj$- ;Jt  
四则运算(一) MQ$[jOAqP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W|NzdxCY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GLB7h 9>  
72-44+85 (1)987÷3×6 (2)6÷3×987 6Hi3h{  
=27+85 =329×6 =2×987 B0?E$8a  
=113(人) =1974(人) =1974(人) qx18A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1tDd4r?Y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mEa\0oPGB  
05g U~6AF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从算理上帮助学生理解。从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学生掌握得都不错。 E b-?wzh  
<T)9mJYr  
第二课时: #|v\UJ:Pf/  
L}h?nWm8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S:v]3G  
教学目标: 'VS!<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P$tLOrG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b>a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x@| 6Sb  
教学过程: ~ k/'_1)c  
一、主题图引入 cWl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B# |w}hj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i~ @e}=  
二、新授 V k5}d[[l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ZF_*h`B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j5Vyo>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7K cD\fCj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NS:X7p!V  
(1)24+24+24÷2 ;2(8&.  
=24+24+12 w=vK{h#8  
=48+12 G%Hr c  
=60(元) "a6[FqTs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j'?|2o%  
(2)24×2+24÷2 s]#D; i8  
=48+12 Jt\?,~,  
=60(元) ]OL O~2j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y))d[ 1E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o+#T==p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Di5eD,N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V'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N\ChA]Ck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q-]."W]t~  
等等。 v#q 7hw=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Wz)s#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x9bfH1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X!ZUR^  
汇报。 OBqaf )W  
(1)270÷30-180÷30 5 < wIJ5t  
=9-6 L9M0vkgri  
=3(名) ;{[&&qMwU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 #B`GV  
(2)(270-180)÷30 KC9_H>  
=90÷30 5MfbO3  
=3(名) qPDe; $J )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enm#0Ha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2~7?$!  
学生进行小结。 lQj3# !1}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p~D/<  
三、巩固练习 HJ?p,V q5_  
P7/做一做1、2 -f@~{rK.L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48vKUAzx`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LG0+A}E=C  
四、作业 2kzm(K  
P8—9/5—9 ]&w8"q  
板书设计: HR]*75}e  
四则运算(二) Yj)H!Cp.xD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fQ33J>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L}5nq@Uu)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U2 m86@E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J5e  
=48+12 =60(元) =9-6 =90÷30 [vh&o-6  
=60(元) =3(名) =3(名) 2L Kpwz?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2XI%z4\)!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b )/,  
aqJ>l}{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节课,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但是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这类型的练习中出错:124-24×4+73,他们会先计算124-24,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算理的理解。 C ioM!D  
@px2/x  
V<:scLm#OF  
q ;a"M7  
;}"!|  
第三课时: P7np -I*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x8 :  
教学目标; HjCcfOej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O(q1R#n-}+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i E p{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E>>@X^ =  
教学过程: "=8= G  
一、复习引入 50h?#u6?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UP]X,H~stU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6+`+$s0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KYBoGCS>  
二、新授 6?\X)qBI  
出示例5 U0>Uqk",  
(1)42+6×(12-4) K;j}qJvsb  
(2)42+6×12-4 $0+n0*fp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0 ~K4vSa  
两名学生板演。 is`O,Met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ip.aM#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bit@Kv1<C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hGi8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kD1[6cJ!=.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9?W!E_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S 2vjjS  
学生自由回答。 *O6q=yg;K:  
三、巩固练习 0P)"_x_  
P12/做一做1、2 4FLL*LCNX  
P14/4 +'aG&^k4  
教师巡视纠正。 vu7F>{D  
四、作业 vhsHyb  
P14—15/2、3、5—7 KlOL5"3  
板书设计: -hv<8bC~4  
四则运算(三) sUl/9VKl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t0\Q; @($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F[;D7sZ~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7%}SV 2)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l)Q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lHl1Ny\?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 }t[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Ee[rAVGp  
号里面的。 #i6ZY^+ee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kjd  
课后小结: #\DKU@|h  
2o5Pbdel  
反思:这节课我主要从算理上强调小括号里面的内容为什么要优先。在巡堂的时候发现个别同学总有最简单的计算更容易出错,我想下一个阶段要通过口算来加强计算的准确性。 ZP*(ZU@j=Z  
附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rar (68 K) 下载次数:20 ,售价:100金钱[记录]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