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641阅读
  • 0回复

[教案及计划总结]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有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17325
金钱
88512360
威望
88
贡献值
2007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6-21
教案预览: ^U,C])n  
o@aXzF2  
29|nt1Z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 L6!Hv{ijn  
1 un!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i7CF3  
tO"AeZe%|  
第一课时: 7suT26C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 O#$n  
教学目标: ~HtD]|7  
1. 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MHF  
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0X yPG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15frr?  
教学过程: 6ZjY-)h  
一、主题图 引入 MD,BGO?C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5C*- v,hF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KZW*-"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EF=5[$ u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v"Ryg]^_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r]~]-VZ /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Rx.5;2m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t{Tz}g*  
等等。 XZ8]se"C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HI2Vp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MBQ|*}+;  
二、新授 vJx( lU`Y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Id[6Z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Y[>`#RhP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eU]I !pI<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X~\O]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W}(T5D" 3x  
(1)71-44+85 %)&Tr`   
=27+85  _Vc4F_  
=113(人) F^}d>2W(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b1."mT!p  
(2)987÷3×6 6÷3×987 * $1F|G  
=329×6 =2×987 7s}F`fjKP  
=1974(人) =1974(人) Ggv*EsN/cC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nKTi"2dm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a785xSUV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R7X!tO q4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OsYZ a`$,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UvqnNA  
4.巩固练习 Zl]@;*u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V% zo[A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0B~x8f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8N<m V^|}  
(2)P5/做一做1、2 $!\L6;:  
三、小结 n+vv %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5fmQ+2A C1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PV@WrU>B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CG% PjCO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moMNd(p  
四、作业 jpMMnEVj6P  
P8/1—4 7+6I~&x!Lz  
板书设计: 7WmY:g#s  
四则运算(一) <si cldz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S)j!m`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q+w] Xs;  
72-44+85 (1)987÷3×6 (2)6÷3×987 fM*aZc*Y  
=27+85 =329×6 =2×987 eqWs(`  
=113(人) =1974(人) =1974(人) TA#pA(k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yK_$d0ZGE~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XuU>.T$]c  
xa{.hp?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从算理上帮助学生理解。从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学生掌握得都不错。 Fa#5a'}I  
$lUz!m jG  
第二课时: 8CvNcO;H0  
m/,8\+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scrss  
教学目标: izu_KBzy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 ">0\#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lr -+|>M)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65XT^  
教学过程: G=kW4rAk  
一、主题图引入 %PK (Z*>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J DOs.w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ifm#  
二、新授 +.m:-^9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Qqs s8a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ZiaFByLy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h|A#Kh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V.ae 5@;  
(1)24+24+24÷2 }5B\:*yW  
=24+24+12 %F:; A  
=48+12 _+%p!!  
=60(元) C7&L9k~jf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K>-01AGHL  
(2)24×2+24÷2 ykxAm\O  
=48+12 >aCY  
=60(元) ?U2 'L2y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3i9~'j;F3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G 5O_T$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j& L@L.d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OgCNq W d-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S*WLb/R2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e%%ik,<  
等等。 _) UnH p_^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j`MK\*qmz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JDO n`7!w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r[2*K 9  
汇报。 m;>:mwU  
(1)270÷30-180÷30 iN5[x{^t  
=9-6  ?H8dyQ5"  
=3(名) d"lk"R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q$}gQ9'z'  
(2)(270-180)÷30 !0v3Lu ~j  
=90÷30 $3eoZ1q'U-  
=3(名) VpED9l]y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M L7vP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zHq  
学生进行小结。 hE4qs~YB!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Qxv5HS2  
三、巩固练习 <J.q[fd1*  
P7/做一做1、2 t&_X{!1X"w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a! ;#u 8f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gMU%.%p2  
四、作业 Z55C4F5v  
P8—9/5—9 :fnK`RnaQ  
板书设计: [4;G^{ bX  
四则运算(二) K4OiKYq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Mh@n>+IR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D\4b,?nm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S&c5Q*- >[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9)4_@rf%  
=48+12 =60(元) =9-6 =90÷30 *\`<=,H6<  
=60(元) =3(名) =3(名) [|(=15;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C)%qs]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Cli:;yi&n  
##OCfCW  
反思:上这节课时,由于内容不是新的,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节课,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但是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这类型的练习中出错:124-24×4+73,他们会先计算124-24,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算理的理解。 STPRC&7;  
r,P`$-  
NT9|``^Z  
*thm)Mn  
R pT7Nr  
第三课时: vr_Z0]4`C9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A8ErfA  
教学目标; $|AasT5w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0<)PJ T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eq.&{&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IU ^(W  
教学过程: v'r)d-T   
一、复习引入 ;f)AM}~^Q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PU Y8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8U!$()^?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ieXi6^M$  
二、新授 /+m2|Ij(  
出示例5 (]zi;  
(1)42+6×(12-4) j@{dsS: 6  
(2)42+6×12-4 .-Dc%ap]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CW] Th-xc  
两名学生板演。 @R(Op|9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MS!t6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0!tuUn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xT!<x({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x1Z*R+|>2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DD`DU^o<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FwD q@Oj  
学生自由回答。 ~Bi%8G  
三、巩固练习 `oM'H+  
P12/做一做1、2  "+Sq}WR  
P14/4 R]0`-_T  
教师巡视纠正。 0;hn;(V]"  
四、作业 QXgfj o  
P14—15/2、3、5—7 Fqh./@o  
板书设计: %.HLO.A  
四则运算(三) $xjfW/k?M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qeC)T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U=5~]0g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RF~G{wz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6{yn;D4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4t>"-/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p9k> )'J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C4wWh-A  
号里面的。 8~ &=vc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8%q@6[  
课后小结: 7zIfsb  
W_,7hvE?"H  
反思:这节课我主要从算理上强调小括号里面的内容为什么要优先。在巡堂的时候发现个别同学总有最简单的计算更容易出错,我想下一个阶段要通过口算来加强计算的准确性。 ^dE[ ;  
附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案.rar (68 K) 下载次数:20 ,售价:100金钱[记录]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