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LDj'L~H
ElAho3W
1. 怎样才能省力 M~0A-*N
教学目标: 6 9 PTo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 QFP3S(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4+ew>BLSv
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fn$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N2?o6)
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RDY-~#~
教学准备:图钉 磁铁 小铁片 绳子 木板 钉锤 相关图片 }~?B>vZS
教学过程: kQ,#NR/q6
第一课时 6m.ChlO/
一. 导入 *4i)aj
1、 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 hi{#HXa
2、掰手腕比赛: F:PaVr3q
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 uCc
.dluU
(同学评判) di@4'$5#
老师参与比赛:(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 02Ftn&bi
(2)找个支点进行比赛:请同学们点评。 E%eTjvvxus
3、认识简单机械: [79 eq=
有了支点,我们可以借力,或者说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理。我们把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作杠杆原理。杠杆是简单机械之一。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工作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 (M1HNIM;(
4、 拔图钉比赛: Xq3n7d.
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 U4DQ+g(A
方法:手拔 磁铁吸出来 用小铁片撬 0W asE1t|
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的区别(不使用机械会手痛,感觉很用力,使用机械感觉很轻松,省力。) 7x/S4Gs'4
讨论:人们还使用那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E<[_L!2
二. 新授 `1cGb *b/
1. 简单机械的应用 bv.DW,l%'
出示任务: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任务? *%G$[=
将油桶送上台阶 U
Hej5-B
将桶盖打开 yIm@m[B;
将泥桶送上房檐 `y&d
将谷物磨碎 t/;@~jfr@
分组讨论、交流(使用各种机械,也有同学会说到机械的组合使用。) [m9Pt]j
@
小结: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简单机械。 i+/:^tc;
2. 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e&Z\hZBb
出示图片(看书中插图):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简单机械? U
oskfm
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R;9a"nr
全班汇报交流 QHt;c
3. 动物的省力“工具” .Z,3:3,]
动物身体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细观察,比比谁的发现多。 ;j#$d@VG"
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M*DF tp<
啄木鸟:杠杠、斜面 uCA!L)$
蜘蛛、蚂蚁:杠杆 pK)*{fC$`
虎:斜面 0jS"PH?
[
板书设计: %+WIv+<
Fq{Z-yVp
_%HpB=
] gN]Cw\L
课后小结: u/Os
1、掰手腕活动让同桌为一组进行比赛,全员参与,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用力的不同。比赛分两次,一次是悬腕,一次是支撑桌面,强调用腕力而不用臂力,体会两次不同比赛腕力的不同感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支点,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认识简单机械的概念、认识杠杆。
5^Gv!XW
2、活动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图下面写出简单机械的名称,再小组讨论汇报。效果会更好。使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Vbz7+!
3、吊车一图可参考课本第11页分解图认识,只要简单讲讲就行了,具体的到讲第三课的时候再详讲。 JvA6 kw,
}uI(D&?+h
2、撬棍的学问 '64&'.{#>r
教学目标: _3q%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 kI|Vv90l
2. 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OSQt:58K
3.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DVu_KT[H d
教学重点: L*ZC`
.h
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ThBMa
教学难点: dg%Orvuz
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 oB
9t&yM
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 E,Q>jH
教学准备: F&{RP>
简单机械实验盒 钩码 各种重物 平衡尺 天平 n@LR?
教学过程: HaP0;9q
第一课时 T [w]w
一. 导入 P]bq9!{1
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9aLS%-x!+
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
<
V?CM(1C
二. 新授 G)(\!0pNZ
1、杠杆三要素。 O<3i6
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 zNE"5
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nwwKef(
1. 将重物抬起来 U @Il:\I
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 u-W6 hZ$
学生实验制作,记录。 2.I'`A
汇报交流。 cD-.thHO
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1(:W[M
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1vcI`8%S+u
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 NO4V{}?a
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xtjB8gc
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 UOn
L^Z}
提出探究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v1hrRf2<
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 39;Z+s";
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9G.%W
第二课时 oE+s8Q
小组实验并记录,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能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吗? 1'5I]D
ec
小结:规律 阻力X 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 2#4_/5(j*
3、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0A
%>'<
再次实验,完成以下任务: Z+!3m.q
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n +r5u
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的将它抬高? Rd5ni2-nve
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CroI,=a&,
学生实验并用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ETP}mo
4、 寻找生活中的杠杆 X\SZ Q[gN
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的杠杆三点在那? Az.k6)~
跷跷板 蒜夹压汁器 夹子等 RUTlwTdv
讨论分析:剪刀、船桨、高尔夫球杆用到了那种杠杆? m1 78S3
5、拓展: K
7)
1wiEj
(1) 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3F,$}r#
帮阿基米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球的装置,并划出简图。 $or?7 w>
(2) 阅读“科学在线”,认识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 6Wlu3I
(3) 设计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简易天平。 %K^l]tWa@
2e}${NZN
板书设计: 8?S32Gdu
2.撬棍的学问 ..qAE.%%
lAsDdxB`
阻力X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 Ti/t\'6
fI%+
教学后记: DPvM|n`TW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杠杆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实现阿基米德的设想中去探究发现;杠杆怎样保持平衡也要让学生先思考,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再实施实验。使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有序。 QDlEby m
省力杠杆放在探究保持杠杆平衡后面,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 !FweXFl
3、轮子的妙用 :sRV]!Iw
教学目标: U;n$
1、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nG;wQvc
2、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优点和不足。 LOyL:~$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变形轮轴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轮子的作用。 vjG:
1|*e
4、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遇到的应用了轮轴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DpIv <m]
教学重点: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dfc1 UjB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和不足。 1xM'5C?~7
教学准备:螺丝刀、扳手、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7CS=)
教学课时:3课时 `"v5bk
教学过程: eqcV70E8cK
第一课时 w]n20&
一、导入 ~je#gVoUR
谈话:人们利用杠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发现,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人们又进一步地改造了杠杆,发明了其他简单机械。 ]%I cUd}
二、杠杆和轮轴 7<[p1C*B
1、多媒体出示石磨工作图。 #LlHsY530N
(1)学生观察、分析石磨上使用木棍有什么好处? X>mY`$!/
(2)进一步分析石磨杠杆的工作原理;并试着找出石磨杠杆的三个点。 {aI8p}T
2、多媒体出示汽车方向盘图。 f[3DKA
(1)比较汽车方向盘与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并试着找出方向盘上杠杆的三个点。 ;aBK4<-vl
(2)分析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Evkb`dU3n
3、教师介绍: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w2H5f{fR
4、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I]P'wav~O
(1)小组讨论交流。 H4LZNko
(2)全班交流。 <Vyv)#32o3
三、巧用“轮子” :mLcb.E
1、谈话: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对轮子进行改造,使它变成另一种简单机械,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 wZVY h
2、多媒体课件出示改造的“轮子”。 &eV& +j
3、小组讨论: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_[-+%RP
4、交流。 c0]^V>}cl
第二课时 7N "$~UfC
四、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D3V5GQ\=
1、分组观察吊车图片,讨论 o{yEF1,c\
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u2
a
U0k:
2、交流。 H8~<;6W
3、分小组研究吊车上的一种“轮子”。 $X_JUzb
(1)分组制定研究计划,教师指导。 JqTkNKi/s
(2)交流研究计划。 Z%
~
j)
(3)分组实施研究。 *vFVXJo
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并给自己研究的“轮子”取一个名字。 i"%
X[(U7
4、交流研究结果。 R6HMi#eF
5、活动:到底谁的力气大。 ghm5g/
第三课时 !%x8!;za
五、研究另一种“轮子” W R@=[G#TJ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另一种轮子——齿轮,看看齿轮有什么作用。 `k65&]&d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研究计划,并制定出本小组的研究计划。 eRQ}`DjTk
3、发放材料,分组开展研究活动。 D.o|pTZ
4、交流研究结果。 !YL|R[nDH|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种新“轮子”。 yfeX=h
Pl<r*d)h
板书设计: ";38vjIV
3.轮子的妙用 Ei2Y)_
杠杆和轮轴 Pk[:+. f(
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c%v[p8
%
%pgie"k
O[f* !
教学后记 WyVFhAuU
Z8nj9X$
2#l<L>#
4、斜坡的科学 -}0S%|#m
教学目标:
sBY*9I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AR AC'F0
2.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0k3
3、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GwxxW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jF]SN
教学难点: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cc7*O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多媒体课件等。
x/Se
/C
教学课时:2课时
1VK?Svnd
教学过程: ]&\HAmOQS
第一课时 fv_}7t7
一、导入 9@
[R>C
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斜坡的科学) <m9hM?^q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WH'aGG
1、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Ca6cm3Tg
2、感受: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B
PTQm4TN
3、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RvKP&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l!WO`.zp=
(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pZ1uN!b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jW*|Mu>2
我们小组的猜想是 。 i`/_^Fndyu
4、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开展实验。 B1 T:c4:N
①把木块立在桌上,将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S-{[3$
②每组滚轮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80qwN,
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F,Q\_H##x4
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 A<l8CWv[
5、分析整理。 8A}w}h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dt(~)*~R
第二课时 K,e"@
G
三、把斜面“卷”起来 l
T~RH0L
1、照图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zbK=yOIOd
2、讨论交流: =gS?atbX
(1)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d n9tY3
(2)卷起来的斜面由什么优点? "*W:
3、画出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D+"+w/
4、交流本组的发现。 CsHHJgx
四、斜面的应用 K}"xZy Tm1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 YXI_ '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i'9aQi"G
板书设计:
wqB{cr}!
4、斜坡的科学 eqbQ,, &
斜面能省力 52?zBl`|
斜面不省距离 k#Qav1_
斜面越长越省力 n&ZArJ
eygmh aE
5、自行车 !.1oW(
教学要求: 0Jz H dz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3qJOE6[}%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常见的机器由哪几部分构成。 ITJ{]7N
3.能设计并制作一架简单的机器。 -F=?M+9[
教学准备: 挂图。 ly"Jl8/<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M1~K
一、复习前几课教过的几种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O O?e8OU
二、新授 [8|Y2Z\N
1.分析一种复杂的机械 出示挂图。 .j?`U[V%a
自行车的三个部分:刹车:杠杆。龙头:轮轴。脚踏:轮轴。 >B>[_8=f@
2.机器的四个部分 ]j> W9n?
出示自行车挂图 $/;D8P5/&=
工作部分:转动的车轮。 O b'B?
动力部分:它靠什么力量转动。 j6v|D>I
传动部分:是通过什么把动力部分的能量传到工作部分的。 Py*( %
操纵部分:是通过什么来操作自行车的运转的。 wK OljE6d
小结:完整机械有四个部分。 2%|
选择自行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F.5'5%
第二课时 wZ6D\I
3.认识动力机和传动部分 ZoX24C
'
蒸气机:通过燃烧煤产生热蒸气,再变成动力。 gGF]Dq
内燃机:燃烧油料产生动力。 <T]%
Gg8
皮带传动:通过皮带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69{#qN
链条:通过链条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np2oXg%
齿轮:通过啮合的齿轮来传动。 X`#,*HkK
4.巩固 Mo?eVtZ
分析洗衣机、机械表、缝纫机的四个部分。 8K+(CS>xvO
找出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ldp
x,
三、作业: zVN/|[KP4
1.找出生活中常见机器的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中简单机械的作用。 Zoe>Ow8mE`
2.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我的机器。 u=_"*:}
板书设计: 5.自行车 j>jZg<}J
动力部分 %Aaf86pkp
机器 传动部分 Mx9#YJ?t~
工作部分 EdGA#i3
控制部分 {UqS q
W0e+yIaR
,b[}22
6、小鸟和小猫 5ncjv@Aa
教学目标: vJZ0G:1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务,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_vOV(#q2a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图表和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能力 X3
[gi`
3、知道不同类型的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不同的,及什么叫做生殖。 WP7RX|7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图表和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能力 S&/</%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图表和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能力 ]0
N'Wtbn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生殖资料 Tl
jN!nv]
教学过程: o95)-Wb
第一课时 YywiY).]@
一、 教学导入 LX<arHz
讲述: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不同种类的动物是怎样产生后代的,让生命得以延续,使人类拥有更多朋友的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g8uMt\4
二、 新生命的诞生 0IZaf%zYc
1、交流汇报:各种不同的动物它们是如何产生下一代的? OAigq6[,
2、汇报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汇报一类动物 w2*.3I,~)B
3、动物类型举例: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U'(Exr
[
4、教师适当板书 UN ;9h9
5、比较分析:各种动物是怎样进行生殖的? "FuOWI{in
它们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6 3TeTGp$
6、分类:怎样根据生物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给他们分类,说说自己的理由 $DPMi9,7^
7、比较分析鲤鱼、青蛙、海龟、麻雀四种动物的繁殖方式 s|er+-'
a、填写记录表 BR&T,x/d
b、讨论交流:表中四种代表动物的产卵环境、卵的数量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规律吗? GMk\
l
表中每种动物一次产卵数量有什么差异?所产的卵都能成活吗?为什么? nc<wDE6
鸟和猫在产生下一代的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表中四种动物产生下一代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5\\#kjjx
第二课时 9Z?P/
o
三、 特殊的本领 ggluQGA
1、阅读资料 'XW[uK]w)
2、搜集信息,介绍更多特殊的本领 B$A`thQp
四、 阅读科学在线,并讨论: :Y? L*
试管婴儿为人类解决了哪些问题,带来了那些弊端? mL5 Nu+#
板书设计: -NzO ,?
6. 小鸟和小猫 . <xzf4C
新生命的诞生 D$X9xtT
生殖 %>,B1nt
试管婴儿 Q?"o.T';
Za,MzKd=
7、落地生根 6yDj1PI
教学目标: hz:^3F`>/&
1、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 2!-?
2、通过搜集有关植物繁殖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b{ -y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植物繁殖的知识。 TcB^Sctf
教学重点: g)Ep'd-w"
植物的繁殖方式。 m/{HZKh
教学难点: @ P:b\W
CI
掌握有关的植物繁殖的方法。 7JC^+rk
教学准备: 9NUft
8QB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花盆、剪刀、植物枝条等。 D.7,xgH
教学过程: K)-Gv|*
t
第一课时 [^N8v;O
一、 激趣导入 rw CFt6;v
二、 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 M.DU^-7
1、 交流: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举例说说植物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繁殖。 h
bZ]DRg
2、 讨论: woSO4e/
(1) 植物的这些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Iw07P2
(2) 动物的生殖方式和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CMQlxX?
3、 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HYq`!g%7
4、 小结:大多数植物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有些植物也可以通过根、茎、叶进行繁殖。 hMcSB8 ?
5、 \o|5/N
第二课时 _:RQ9x'
三、 帮助植物繁殖 (~59}lu~
1、谈话: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创造了一些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 [G.4S5FX.]
2、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方法吗? wEQ7=Gy
x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0页有关内容。 eA4dDKX+
4、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用以上方法进行植物繁殖的实例。重点介绍扦插的方法。 tx$i(
5、分小组利用扦插的方法繁殖一株植物。 Sf_q;Ws
6、课后作业:利用其他方法繁殖一株植物,并将帮助植物繁殖的方法和经验与同学交流。 0LX"<~3j
板书设计: *HT)Au"5
7. 落地生根 ;HKb
开花 传粉 受精 =O~ J
扦插 压条 嫁接 v~l_6V}
`zRE $O
/mdPYV
UJ\[^/t
8、相似与差异 %_kXC~hH_
教学总目标: Yg @&@S]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m=saUhI*9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 ;q=0NtCS=4
3、知识目标:了解遗传与变异,学习数据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 a'NxsByG]s
教学重点: >rbHpLm1`
了解遗传与变异,观察人与人、动物与动物的相似与变异之处。 Lg;b17
教学难点: Y 6NoNc]h
数据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 K;n2mXYGM
教学时数:二课时 N }$$<i2o
第一课时 !b !C+ \v
教学分目标: G<F+/Oi&DX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E?VPCx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 %NyV2W=~X
3、知识目标:了解遗传,学习数据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 P M
x`
PB
教学重点: \t
pJ
了解遗传,观察家人、同学与自己的相似之处。 fX:)mLnO/
教学难点: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