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611阅读
  • 0回复

[教案及计划总结]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17325
金钱
88512360
威望
88
贡献值
2007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8-04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PTV`=vtj  
x@bl]Z(ne/  
1. 怎样才能省力 kHIQ/\3?Q  
教学目标: #}]il0d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 HuLm!tCu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k HQKQmq  
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MH~qfH>K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cd%g]T)#1  
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gt~2Br4  
教学准备:图钉 磁铁 小铁片 绳子 木板 钉锤  相关图片 fm2Mi~}0  
教学过程: :aFpz6<  
第一课时 t;~`Lm@hY  
一.  导入 kGTc~p(  
1、    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 Q9'p3"yoE  
2、掰手腕比赛: D@vvy6>~s  
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 OQb9ijLeK  
(同学评判) 8J(zWV7 r  
老师参与比赛:(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 l$ _+WC*wp  
              (2)找个支点进行比赛:请同学们点评。 ~ X(xa  
3、认识简单机械: ke6cZV5w  
有了支点,我们可以借力,或者说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理。我们把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作杠杆原理。杠杆是简单机械之一。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工作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 1R~WY'Ed  
4、 拔图钉比赛: (w:ACJ[[  
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 ,ce^"yG  
方法:手拔  磁铁吸出来 用小铁片撬 EF^=3  
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的区别(不使用机械会手痛,感觉很用力,使用机械感觉很轻松,省力。) Ol5xyj  
讨论:人们还使用那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H8L(BsI  
二.  新授 8}E(UsTa  
1.      简单机械的应用 JY8"TQ$x  
出示任务: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任务? s=@Ce V@4W  
将油桶送上台阶 I\6<)2j/L  
将桶盖打开 } K-[/;  
将泥桶送上房檐 ]M"'qC3g  
将谷物磨碎 bvRGTOxO  
分组讨论、交流(使用各种机械,也有同学会说到机械的组合使用。) Qi]Z)v{^  
小结: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简单机械。 xi^e =:;`  
2.      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eE}W~Z  
出示图片(看书中插图):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简单机械? ~TR|Pv  
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O,Gn2Do  
全班汇报交流 ]<z(Rmn`Q  
3.      动物的省力“工具” 2 3w{h d  
动物身体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细观察,比比谁的发现多。 Afl'-  
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O}!@28|3"  
啄木鸟:杠杠、斜面 z(68^-V=:  
蜘蛛、蚂蚁:杠杆 w:+#,,rwzV  
虎:斜面 !#s7 F  
板书设计: Q3 1c@t  
"(VcYQ+  
7f,W zvV  
Y. tFqzo3  
课后小结: DA@hf  
1、掰手腕活动让同桌为一组进行比赛,全员参与,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用力的不同。比赛分两次,一次是悬腕,一次是支撑桌面,强调用腕力而不用臂力,体会两次不同比赛腕力的不同感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支点,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认识简单机械的概念、认识杠杆。 z5' nS&x  
2、活动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图下面写出简单机械的名称,再小组讨论汇报。效果会更好。使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WN1-J(x6  
3、吊车一图可参考课本第11页分解图认识,只要简单讲讲就行了,具体的到讲第三课的时候再详讲。 x}j41E}  
^i1:PlW]  
2、撬棍的学问 dph6aN(49  
教学目标: N0hU~|/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  I omJo  
2.      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QLg9aG|  
3.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6YO!B>7  
教学重点: B`EgL/Wg[  
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 xr   
教学难点: PaJwM%s)L  
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 b<7 qmg3  
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 .w)t<7 y  
教学准备: TvwIro  
简单机械实验盒 钩码 各种重物 平衡尺 天平 @1Lc`;Wd  
教学过程: W RaO.3Q@.  
第一课时 ]zY'w,?D\F  
一.  导入 1]`HX=cl  
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k@U`?7X  
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 h!GixN?  
二.  新授 RVx<2,['  
1、杠杆三要素。 nP31jm+A  
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 pjM|}i<'Q  
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hh}EDnx  
1.      将重物抬起来 OG`O i^2  
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 vn0*KIrX  
学生实验制作,记录。 x0GZ2*vfsb  
汇报交流。 bf(&N-"A  
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O8SSBH  
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eO G%6C%a  
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 B35f 5m7r  
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g;xw?~#  
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 mX_`rvYII  
提出探究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c Zr4  
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 |; yb *  
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fh<G& E8 p  
第二课时 *[n^6)  
小组实验并记录,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能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吗? a-y5\x  
小结:规律 阻力X 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 UC@"<$'C  
3、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8ipLq`)  
再次实验,完成以下任务: w[-Bsf  
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0gpS y$#  
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的将它抬高? lh5d6VUA  
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s'I$yJ)@2E  
学生实验并用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t Es$+b  
4、 寻找生活中的杠杆 ` 454=3H  
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的杠杆三点在那? 8{u 01\0}  
跷跷板  蒜夹压汁器 夹子等 M czWg  
讨论分析:剪刀、船桨、高尔夫球杆用到了那种杠杆? iN*@ f8gf  
5、拓展: $n"Llw&)  
(1)    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Ut rbkuT  
帮阿基米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球的装置,并划出简图。 IIZsN*^  
(2)    阅读“科学在线”,认识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oMbCljUC  
(3)    设计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简易天平。 rg~CF<  
a=dN.OB}F7  
板书设计: swrd  
2.撬棍的学问 y[rLk  
p2K9R4  
阻力X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 {9MYEN}FO  
1-#tx*>AY  
教学后记: < r~Tj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杠杆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实现阿基米德的设想中去探究发现;杠杆怎样保持平衡也要让学生先思考,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再实施实验。使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有序。  2Mda'T8  
省力杠杆放在探究保持杠杆平衡后面,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 9h{G1XL  
3、轮子的妙用 b'YbHUyu  
教学目标: YBP{4Rl  
1、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pxj"<q`nw8  
2、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优点和不足。 _?ZT[t<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变形轮轴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轮子的作用。 4Q5v8k=  
4、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遇到的应用了轮轴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9':$!Eoq  
教学重点:知道轮轴的基本组成及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25L{bcng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工作时省力的原因,并用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和不足。 xjN~Y D:  
教学准备:螺丝刀、扳手、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w6_}] &F  
教学课时:3课时 '\Ub*m((1O  
教学过程: Up&q#vqIj  
第一课时 /v[- KjTj7  
一、导入 U?QO'H 5  
谈话:人们利用杠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发现,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人们又进一步地改造了杠杆,发明了其他简单机械。 RAC-;~$WB  
二、杠杆和轮轴 PR+!CFi&  
1、多媒体出示石磨工作图。 )-@EUN0E>5  
(1)学生观察、分析石磨上使用木棍有什么好处? d9(FwmE  
(2)进一步分析石磨杠杆的工作原理;并试着找出石磨杠杆的三个点。 kokkZd7!  
2、多媒体出示汽车方向盘图。 LHb{9x  
(1)比较汽车方向盘与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并试着找出方向盘上杠杆的三个点。 L;"<8\vWB  
(2)分析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g i)/iz`  
3、教师介绍: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zN )7  
4、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Gr'Bt/  
(1)小组讨论交流。 _$ 0Ix6y,  
(2)全班交流。 _*9Zp1r  
三、巧用“轮子” !NCT) #G`  
1、谈话: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对轮子进行改造,使它变成另一种简单机械,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 }W<L;yD  
2、多媒体课件出示改造的“轮子”。 uOQ5.S+  
3、小组讨论: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_OY;SJ(  
4、交流。 Lj H];=R  
第二课时 PewLg<?,G4  
四、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O,cx9N  
1、分组观察吊车图片,讨论 VsC]z, oV  
  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kBzzi^cl  
2、交流。 RjDFc:bB  
3、分小组研究吊车上的一种“轮子”。 P(`IY +  
(1)分组制定研究计划,教师指导。 JI&>w-~D  
(2)交流研究计划。 |Xag:hof  
(3)分组实施研究。 pqe**`z@y  
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并给自己研究的“轮子”取一个名字。 "hfwj`U  
4、交流研究结果。  \&H%k   
5、活动:到底谁的力气大。 0`W~2ai  
第三课时 ?,j:Y0l.L  
五、研究另一种“轮子” ,J|};s+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另一种轮子——齿轮,看看齿轮有什么作用。 NQAnvX;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研究计划,并制定出本小组的研究计划。 Vr*t~ M>  
3、发放材料,分组开展研究活动。 =T$E lXwJ  
4、交流研究结果。 g@Zc'g/XB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种新“轮子”。 F,sT[C  
sR6 (8  
板书设计: J: LSGj;R  
3.轮子的妙用 i"'k|TGW^  
杠杆和轮轴 N]duv~JS  
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G 1$l%B  
UZ1 lI>  
C$bK!]a  
教学后记 (\}IOCNS  
JI^w1I, T  
Z8 T{Xw6%  
4、斜坡的科学 &[YG\8sxWa  
教学目标: gvC2\k{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s)`j'I*  
2.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9hv\%_>o  
3、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g@QpqrT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D t`@Dm  
教学难点: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BWs\'B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多媒体课件等。 ,'!&Z *  
教学课时:2课时 `# R$  
教学过程:    \c]/4C +/  
                第一课时 G > ,rf ]N  
一、导入 E|>I/!{u7`  
  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斜坡的科学) ql#K72s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oVu>jO:.  
1、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4=9F1[  
2、感受: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ESAoY"RPN  
3、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C>+U Z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b?)|@)is  
  (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ZD,l 2DQ?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nU  
    我们小组的猜想是    。 M;(lc?Rv  
4、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开展实验。 oqj3Q 1  
①把木块立在桌上,将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PyzLS  
②每组滚轮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Pwq} ;+  
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OD i)#  
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 p;@PfhEz)  
5、分析整理。 yR`-rJb V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02lmpBj  
第二课时 /'I/sWEV  
三、把斜面“卷”起来 '1w<<?vX?  
1、照图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7ArH9k .  
2、讨论交流: &EQov9P7  
  (1)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_uBf.Qfs  
  (2)卷起来的斜面由什么优点? r dK.*oT  
3、画出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J ^v_VZ3  
4、交流本组的发现。 iz'8P-]K>  
四、斜面的应用 dI>oHMC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 ]8mBFr5E9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A$5T3j'  
板书设计: q g>i8V  
4、斜坡的科学 _]) 1P?.  
斜面能省力 u%|VmM>  
斜面不省距离 !XFN/-Q ,  
斜面越长越省力 nyIb8=f  
M VdE7P  
5、自行车 o6qQ zk  
教学要求: WaH TzIa [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evLI?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常见的机器由哪几部分构成。 Z?GC+hG`  
3.能设计并制作一架简单的机器。 'C[gcp  
教学准备: 挂图。 B^6P 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Y`M.hYBXk  
一、复习前几课教过的几种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97 1qr  
二、新授 DF|qN X  
1.分析一种复杂的机械 出示挂图。 , vky  
自行车的三个部分:刹车:杠杆。龙头:轮轴。脚踏:轮轴。 N%T-Q9k  
2.机器的四个部分 vj#gY2qZ  
出示自行车挂图 Me8d o; G|  
工作部分:转动的车轮。 p@!"x({@l  
动力部分:它靠什么力量转动。 %TLAn[LW(  
传动部分:是通过什么把动力部分的能量传到工作部分的。 Db2G)63  
操纵部分:是通过什么来操作自行车的运转的。 =^{^KHzIl3  
小结:完整机械有四个部分。 9/nL3U@i1  
选择自行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P[Qr[74 )  
                          第二课时 ? 56Zw"89  
3.认识动力机和传动部分 \O^= Z{3y  
蒸气机:通过燃烧煤产生热蒸气,再变成动力。 EqOB 0\  
内燃机:燃烧油料产生动力。 [*1c.&%(  
皮带传动:通过皮带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6eN]  
链条:通过链条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YMhu_  
齿轮:通过啮合的齿轮来传动。 YKk%lZ.8  
4.巩固 }$b/g  
分析洗衣机、机械表、缝纫机的四个部分。 p1 o?^A&  
找出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qXfg c  
三、作业: ok7DI  
1.找出生活中常见机器的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中简单机械的作用。 |C5i3?  
2.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我的机器。 \+5L. Q  
板书设计:                    5.自行车 MxCs0::w  
动力部分 #Q;#A |EZ  
机器  传动部分 K[ylyQ1  
工作部分 oVLz7Y[JE  
                            控制部分 0a(*/u  
|o+vpy  
6z/8n f +u  
6、小鸟和小猫 ag] nV E/  
教学目标:  R z[-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务,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D1t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图表和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能力 ~ 9'64  
3、知道不同类型的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不同的,及什么叫做生殖。 ,x_g|J _Y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图表和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能力 %';n9M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图表和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能力 z9VQsC'K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生殖资料 @m(\f  
教学过程: |R+=Yk&u  
第一课时 |ejrE,~1vb  
一、            教学导入 ~)( )PO  
讲述: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不同种类的动物是怎样产生后代的,让生命得以延续,使人类拥有更多朋友的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i~\gEMaO  
二、          新生命的诞生 ,,@_r&f:  
1、交流汇报:各种不同的动物它们是如何产生下一代的? !FO92 P16  
2、汇报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汇报一类动物 y{kXd1,  
3、动物类型举例: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l ='lV]  
4、教师适当板书 FCI38?`%  
5、比较分析:各种动物是怎样进行生殖的? L:'Y#VI{  
              它们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E"qpy \(  
6、分类:怎样根据生物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给他们分类,说说自己的理由 t);5Cw _  
7、比较分析鲤鱼、青蛙、海龟、麻雀四种动物的繁殖方式 0V1kZ.  
a、填写记录表 V,2O `D%  
b、讨论交流:表中四种代表动物的产卵环境、卵的数量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规律吗? s  n?  
            表中每种动物一次产卵数量有什么差异?所产的卵都能成活吗?为什么? #?aR,@n  
            鸟和猫在产生下一代的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表中四种动物产生下一代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S-v9z:M3  
第二课时 dkCSqNFL)  
三、          特殊的本领 a 8dR.  
1、阅读资料 4$_8#w B1&  
2、搜集信息,介绍更多特殊的本领 "b2Mk-qP  
四、          阅读科学在线,并讨论: 4}8Xoywi1  
试管婴儿为人类解决了哪些问题,带来了那些弊端? U~7.aZHPx3  
板书设计: 2wu 5`Z[E  
6. 小鸟和小猫 m@jOIt!<  
新生命的诞生 1P6~IZVN  
生殖 n+xM))  
试管婴儿 iPHMyxT+S  
J_`.w  
7、落地生根 J@1(2%)|Z  
教学目标: 9WBDSx_(Q  
1、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 654PW9{(  
2、通过搜集有关植物繁殖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Z3[,Xw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植物繁殖的知识。 m  81\cg  
教学重点: Q,jlKgB 5:  
植物的繁殖方式。 CIV6 Qe"<  
教学难点: K5k,47"  
掌握有关的植物繁殖的方法。 ukri7 n*  
教学准备: p-ry{"XA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花盆、剪刀、植物枝条等。 ]Q^oc  
教学过程: GZO,]%z  
第一课时  f0:)  
一、      激趣导入 9#_49euy|P  
二、      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 W&r jJZY6  
1、            交流: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举例说说植物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繁殖。 {9P<G]Z  
2、            讨论: Q}I. UG_  
(1)    植物的这些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6W3}6p  
(2)    动物的生殖方式和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aW4Gs<g  
3、            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jQf1h|e  
4、            小结:大多数植物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有些植物也可以通过根、茎、叶进行繁殖。 J| 3CG;+  
5、            bEPXNN  
第二课时 lJq %me;4m  
三、      帮助植物繁殖 kV-a'"W5  
1、谈话: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创造了一些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 R$PiF1ffj  
2、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方法吗? d[ {=/~0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0页有关内容。 _gU [FUBtJ  
4、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用以上方法进行植物繁殖的实例。重点介绍扦插的方法。 tMupX-V  
5、分小组利用扦插的方法繁殖一株植物。 )Q9J,  
6、课后作业:利用其他方法繁殖一株植物,并将帮助植物繁殖的方法和经验与同学交流。 vn|X,1o  
板书设计: SR8[ 7MU  
    7. 落地生根 w}7`Vas9  
开花  传粉  受精 w/ZV9"BhE  
扦插  压条  嫁接 RCoz;|c`P  
h~<#1'/<  
<$ '#@jW  
S,J'Z:spf  
8、相似与差异 mz/KGZ5t  
教学总目标: |n]^gTJt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Rk`c'WP0*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 @ /c{gD  
3、知识目标:了解遗传与变异,学习数据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 UIzk-.<  
教学重点: Qa"R?dfr  
了解遗传与变异,观察人与人、动物与动物的相似与变异之处。 ][TS|\\  
教学难点: R(x% <I  
数据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 rs\*$2 0  
教学时数:二课时  W>s<&Vb  
第一课时 HaLEQ73  
教学分目标: Vd|/]Zj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ox)/*c<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 '?Hy"5gUA  
3、知识目标:了解遗传,学习数据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 5MiWM2"X\  
教学重点: $YL} rM  
了解遗传,观察家人、同学与自己的相似之处。 c[ =9Z;|  
教学难点: 8C MI\yk  
数据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 NW^}u~-f  
教具准备: Hs2L$TX  
小组分类统计图表两张(34面上图及左下方图)。 }8 ,b; Q  
全班分类统计图表两张(34面上图及右下方图)。 >YPfk=0f0  
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观察法——归类统计法——课外延伸法 l1!i3m'x  
教学过程: 7dxY07 yu  
1、讨论法:启发学生寻找观察人物相似特征的方法。 b/WVWDyob/  
A、  目标激趣: aiUn bP  
        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寻找自己的特征与同学有哪些相似之处?然后进行归类统计,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K?~$;Z.  
B、  质疑讨论: cjH ~H8  
你用哪些方法可以找出自己与同学的相似特征? %M~Ugv_4v  
(五官、体形、举止、言谈……) NcqE)"yObo  
你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寻找自己与同学的相似特征? 'gQm%:qU3r  
(看照片、照镜子、相互看……) 2{ }5WH  
为缩小观察范围,请看书33和34面,书中要我们着重观察人物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c1b@3  
            (舌、额头、耳垂、手指) vR#A7y @ !  
2、小组观察法:将自己这四个方面的特征与同学进行比较、记录。 &>sG x K  
A、发表格:每人两张(34面上图及左下方图)。 +U@P+;  
B、分小组:六人一组。 TlAY=JwW  
C、  观  察:组内人员相互观察,统计,完成下发的两张统计表格。 FVL0K(V(  
3、归类统计法: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 )V~<8/)  
A、出示全班分类统计图:四个方面逐一用打钩方式进行统计。 <9B43  
B、出示全班坐标统计图:按A、B、C、D四类用柱状图表示。 wgfn:LR  
C、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jhK&Z7;  
4、课外延伸法: XWk/S $-d  
A、  个人课外观察作业: &\K,kS[.r  
观察自己与家人在舌、额头、耳垂、手指4个方面的特征,并填入33面的表格中。 Xdw%Hw  
B、  小组课外观察作业选题: YjLPW@  
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它们的颜色、形态都一样吗? Sd}fse  
我们学校种植的蝴蝶花,它们的花瓣、色彩、形状一样吗? {.eC"  
我们爱吃的玉米,颗粒的颜色都一样吗? )Z"7^ i  
搜集某类动物或植物的下一代与其自身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k' pu%nWN  
…… h&.9Q{D  
              !0E$9Xon  
第二课时 #S_LKc  
教学目标: :P;#Y7}Y$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个体异同的兴趣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1G] d  
          愿意把自己组的研究结果和别人交流。 gXs@FhR0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 TY~0UU$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a]$KI$)e  
教学重点难点: d.2   
    教学重点:生物的变异现象。 o y}(   
教学难点:变异现象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 T3wR0,  
教学准备:灯片(鸡冠的图片)、记录卡、大蒜瓣(或豌豆) ,tmo6D62  
教学过程: <)y'Ot0 y  
1.    交流课外观察。  LBw,tP  
A、我们爱吃的玉米,颗粒的颜色都一样吗? rDm>Rm=  
B、花丛中蝴蝶的颜色、形态都一样吗? ]X@/0  
2.  观察鸡冠的差异。 $Iv*?S"2  
A、灯片出示各种鸡冠。 Iu%/~FgPj{  
B、观察。 ';zLh  
C、交流。 \ >1M?  
  观察鸡冠的颜色、形状都一样吗?各有什么特点? b< Pjmb+  
  其他生物不同个体之间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差异? v#=WdaNz  
2.    研究大蒜瓣个体之间的存在的差异。 _/ P"ulNb  
A、展示书上研究方案 Ff%m.A8d,4  
B、小组讨论制订研究方案。 1b* dC;<  
C、小组研究。 !W n'Ae9  
D、小组之间交流研究结果。 ) Q~Q .  
  学生自由的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其他人看。 |0A n| 18  
3.    讲解:变异。 >p2v"XX  
A、讲解:变异。 |oPqX %?  
B、学生举例:有关生物变异现象的实例。 g 9>p?XY  
4.  统计全班各组中大蒜瓣的数量,并制成统计图,分析它的变异。 <f8@Qij  
A、统计全班各组中大蒜瓣的数量。 3 J%jD  
B、学生画统计图 T JLz^%t  
  C、看图分析: Ba!`x<wa  
(1) 每组的各个大蒜瓣的数量是否一样?有什么规律?  YVD%GJ  
(2)对大蒜瓣的数量多少的规律作何解释? UU$ +DL  
5. 课外拓展。 }# w>>{Q  
分析变异现象的利弊。 Z*jhSy  
板书设计: ely&'y!  
8.  相似于差异 >Py;6K  
体形 ~O |j*T  
举止 tJ2l_M^  
音容笑貌 [sACPn$f  
繁殖 ——基因 {l\v J#r:  
oPm1`x  
lT1*e(I  
9、克隆羊--多莉 \#G`$JD  
教学目标: Scxf5x-  
能力目标: 3)__b:7J  
1.学会收集资料,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到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基因工程的资料; $P4hNb  
2.学会交流和汇报,能够将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并能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他人的信息。 rbQA6_U 5A  
知识目标:了解克隆技术的利弊,认识到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J[*~v%(  
情感目标: nLdI>c9R  
1.体会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ivJ&'vB  
2.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合作; /0Zwgxt4?7  
3.激发对生物技术发展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q\d'}:kfu  
教学重点: pr@8PD2%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到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基因工程的资料; ~EE*/vX  
教学难点: %C'! L]#  
了解克隆技术的利弊,认识到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c SdA9  
教学准备: ~A>3k2 N/e  
教师准备与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KPvq!0  
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和收集相关的资料。 dRas9g  
教学过程: }[D[ZLv  
一、导入课题,进入沙龙 |hOqz2|  
出示“克隆羊---多莉”的图片 e Eezd[p  
介绍多莉的相关资料(包括诞生的时间、特别之处、对世界的影响)  k<8:  
学生提出问题 w}oH]jVKL6  
介绍课的形式,进入沙龙 EC?!%iO`  
二、沙龙活动 EDL<J1%  
(一)、走进“克隆” N@;6/[8  
老师作为主持人组织学生将各自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与大家进行交流; aMh2[I  
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并补充不全面的地方。 X(g<rz1J]  
(二)、亲近“克隆” jO!!. w  
提出问题: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那些影响? l.>QO ;  
讨论形式: \HTXl ]  
a.学生与学生展开讨论 V"T;3@N/4  
b.学生与老师展开讨论 y Bs  
c.个别与集体展开讨论 7}TjOWC  
引导学生归纳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wR>\5z )^  
vTP'\^;  
第二课时 ?}B_'NZ%  
(三)、拓展“克隆”—基因工程 vseu k@>  
1.学生推举小主持人介绍“科学在线”的内容,和组织学生进行资料的展示; #sAEIk/  
2.组织开展:对基因工程的讨论 j Dy  
3.汇报自己对基因工程的认识和展望。 zF\k*B  
三.沙龙结束 $;$_N43  
教师对本节课做出评价(多方面); b .j\=c  
展望并激发学生的继续研究的兴趣。 4*F+-fu  
0dXZd2oK@  
相关的资料链接: 0o(/%31]  
AR/`]"'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 6ZCt xs!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Ur]5AJ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 eX;"kO  
开始进食以后死亡。 "d%":F(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m /0>UU0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9dSKlB5J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38^N|/Zr  
  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 g%[lUxL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0u)]1  
  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Tw-gM-m;  
  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 u=RF6V|  
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2#UxXA&  
  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 #}e)*(  
  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东,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6头牛犊。 ECU:3KH>MF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 ? 0nbvV5v7  
  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OG!^:OY  
2.克隆技术:www.losn.com.cn Yl>@(tu)|  
克隆技术的研究现状:www.cnsp.org,cn UT]LF#.(  
克隆人:www.edu.cn #Z (B4YO  
基因工程:生命驿站;冯恩在线;医药在线 Jr 9\j3J{  
Z`q?pE>R  
10、生命从哪里来 [ V/*{Z  
教学目标: o D:?fs]  
1、            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认识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探索过程; \BUr2]  
2、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  8(5}Jo+  
3、            通过讨论、分析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  
教学重点: =#n|t[h-  
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Dgp"RUP  
教学难点: QTtcGU  
分析有关观点和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 om;jXf}A  
教学准备: ndW? ?wiM  
1、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PHZA?>Q7Z  
2、  分组准备一张记录表如45页图。 Ol D]*=.cO  
教学过程: Fag%#jxI  
第一课时 vMj"%  
一、      导入 : ~Ci|G3BW  
长期以来,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而生命的起源依然是一个谜,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让我们来互相交流有关资料。 kCLz@9>FQ  
二、      了解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观点: OpUC98p?@  
1、            学生汇报,老师将其分类板书 F0+u#/#  
古代:中国—女娲造人 f{k2sU*uBE  
      西方—上帝造人 4CfPa6_  
      学者推测—由非生命的物质直接转化而来。 ^'6!)y#  
近代: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来源于科学实验 wM_k D  
现代:生命来自于地球之外—推测 [p[Kpunr{l  
2、      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生命的踪迹,人类从未放弃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但几千年来对生命起源的问题仍然处于探索中。 r Fdq \BSi  
>/ W:*^g)  
第二课时 X0Xs"--}  
三、      交流: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存在吗? Th'6z#h:U  
1、            讲解:有观点称生命来自于地球以外的星球,那么地球外有生命的存在吗? "qR qEpD%  
2、            交流有关观点 qL UbRp  
3、            收集、整理在资料卡片中。 *d?,i -Q.+  
4、          小结:人类目前没有发现在地球外的生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j01#Wq_\fk  
四、      作业:写一篇科学短文——地球外有生命的存在吗? Rco#?'  
                              .KXpB7:  
附教学资料: jrZM  
Qc Ia%lf  
11、寻找进化的证据 :TX!lbCq  
教学目标: .)ZK42Qd  
情感:培养学生善于交流愿意与人交流的美好精神。 #3\F<AJ<VB  
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C~Y  
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基本了解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 O-}{%)[ F  
教学重点: Y(-4Agq  
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FF)F%o+:w  
教学难点:  aj|I[65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B5qv6  
教学准备: $ R,7#7bG  
化石标本、沙子、熟石膏、纸盒 11Pm lzy  
课时安排: mJ)o-BV  
2课时 : H0+}=  
教学过程: W`C2zbC  
第一课时 ^ejU=0+cN  
一、导入 BC 9rsb  
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后,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发展出形态各异的生物,并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的呢? Ca0~K42~  
二、新授 p4*VE5[?_+  
1、讲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CAX|[  
2、学生活动  uIiE,.Uu}  
观察化石并对他们进行分类。 +F ]X  
3、学生交流 t+|c)"\5h  
将自己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 "U4Sn'&h@  
思考: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哪些信息? B9&"/tT  
4、化石形成的模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k8Qm +r<p  
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v\'E o* 4  
5、作业: Pp*|EW 1  
恐龙是地球上曾经繁荣昌盛的动物,后来突然从地球上消失。 r**u=q %p  
科学家根据恐龙的化石研究了很多种恐龙。 y .=ur,Nd  
那么你知道哪几种恐龙呢? Y?{L:4cRX  
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并以恐龙档案卡的形式记录下来。 hdXdz aNS  
:{E;*v_!v  
第二课时 /60 8P:U  
6、学生活动: Ze~^+ EE  
展示恐龙档案卡,比一比谁制作的更精美。 Rjqeuyj:  
7、学生活动: ^dJ/>? 1  
  阅读教材上相关的资料,推测恐龙灭绝的原因。 "\Zsr6y  
  将推测的结果填入表中。 U^-:qT;CX  
8、交流:  Cdin"  
将自己的推测结果与同学交流。 mg;+Th &  
+ng8!k  
}q^M  
12、生物进化的秘密 rn"'tvhm  
教学目标: CE=&ZHt9  
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bjyV]N  
  2、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NldeD2~H  
    3、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b%IRIi&,  
    4、培养学生“世界是运动”的唯物主义思想。 rwWs\~.H  
教学重点: F.<sKQ&A  
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能以某种生物为例阐述生物进化的过程; l{[{pAm  
教学难点: xc7Wk&{=  
举例说明某种生物的进化过程。 T>7$<ulm  
教学准备: U p=J&^.  
相关图片、资料 O8%+5l`T!  
教学过程: ] lE6:^V  
第一课时 B[%FZm$`M  
一、引言: "CI#2tnL7  
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成千上万种生物,目前已经命名的有150多万种。我们现在看到的生物与远方时期的生物有很大的差异(灯片或其它电教手段出示相关图片)。这是为什么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一下生物进化的过程。 V^Z"FwWk  
二、讲授新课 7s+3^'  
(一)活动1(搜集和整理有关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M0YV Qa  
1、教师:简介达尔文不怕困难,跋山涉水、采集标本、挖掘化石的故事。 4D=p#KZ  
(板书:自然选择) ebxpKtEC  
2、学生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有关达尔文的其它资料相互交流、讨论。 !B5 }`*1D  
3、说一说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我们应该向达尔文学习些什么? 56T<s+X>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怕困难、敢于开拓的精神) aKkL0 D  
4、教师结合学生讨论,进行小结。 2I(b ad  
第二课时 +F= j1*'&  
(二)活动2 %C^U?m`  
1、以长颈鹿进化过程为例,认识“自然选择”物种的含义; Xxh zzm-B  
2、学生讨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2+y<&[A8U  
3、选择一类其他的动物,试着解释他们先怎样进化的。 ZV=O oL t,  
(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热烈讨论) \bNN]=  
4、教师小结: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过程。 -'ePx f  
三、全课小结: :y^0]In  
'id] <<F  
13、山脉的变化 @0H}U$l  
教学目标: r%QTUuRXC3  
1、      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In<L?U?([D  
2、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Eh/B[u7T[  
3、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NwXvp>7-  
教学重点: p B*8D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US3rkkgDO  
教学难点: 1W*%}!&Gm  
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VSns_>o  
教学准备: //T1e7)  
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qM:;:N%j  
教学过程: }QrBN:a$(  
第一课时 ~IrrX,mp:  
一、导入 GG@GjP<_  
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8`V5:  
二、探究新知 H*s_A/$  
1、小组讨论后回答: oRH ]67(Z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h O ) R.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I.#V/{J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ODP6Yy;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3Run.Gv\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04~s;E  
2、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ig6\&1  
第二课时 9+> <:(,  
三、拓展延伸 QCjC|T9  
1、看图,认识蘑菇石。 qbcaiU`-^"  
2、推测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kY MKVR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写出实验报告。 H5wzzSV!:B  
lAYyxG#  
G- nS0Kn:  
%A_h!3f&  
14、沙洲的形成 3Ov? kWFO  
,c }R*\  
教学目标: 3 ,;;C(  
1、        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_.${uw V  
2、        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oTS/z\C"<u  
3、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zb<YYJ]  
教学重点: B 'sgCU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m+&) eQ:  
教学难点: A6-K~z^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Jw"fqr  
教学准备: Q[sj/  
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Z|l/6L8  
教学课时:2课时 &USKudXmb  
教学过程: 0i%r+_E_  
I Cq  
第一课时 F<R+]M:fa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0_\@!#-sml  
1、        欣赏沙洲图片 Z]VmTB  
二、      探究沙洲的形成 u Uy~$>V  
1、        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mQ~0cwo)  
2、        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04npY+1 8%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bm`x;M^M  
3、        汇报自己的猜想。 .r=F'i}-j*  
4、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RQg7vv]%  
5、        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kF,_o/Jc  
6、        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FR5P;Yz%H  
7、        小结沙洲的形成。 {c|{okQ;Q  
8、        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B e7"Fm  
Obj?,O  
第二课时 e #{,M8  
~6bf-Wg'X  
三、      探究鹅卵石的形成 >v\t> [9t  
1、        欣赏鹅卵石 <,:p?36  
2、        学生猜想,提出假设:鹅卵石原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它们上怎样形成的? Xu[(hT6  
3、        汇报自己的猜想结果。 hW~XE{<  
4、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 _,oD  
5、        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 "~:AsZ"7  
6、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o=%pR|  
7、        分组开展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做好实验记录。 ^/`W0kT  
8、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  
9、        观察打磨机,概括鹅卵石的形成。 ?^f=7e8]  
10、拓展: E$8 D^Zt  
(1)风的搬运作用; C~o\Q# *j  
(2)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8l<4OgoK  
* |dz.Tr  
q`u^ sc  
15、溶洞里的钟乳石 Ja`xG{~Y7i  
教学目标 3_5]0:?]-  
科学探究 2*[Gm e  
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7QY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8(jUCD  
情感态度价值观 cT&!_g#g  
1、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v4$"{W;'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L}1@0 i  
科学知识 )0\"8}!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45 \W%8  
教学重点 +xL*`fn  
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 ,3qhsd  
教学准备 &N+i3l6`  
石灰石、稀盐酸、滴管、盘子、尽可能丰富的钟乳石图片、视频资料。 :"im2J  
烧杯、玻璃瓶、碟子、曲别针、线绳、苏打晶体、蒸馏水。 k1h>8z.Tg  
教学过程 O 5v)}4  
一、科学引入 zxD~W"R:s  
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美丽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同学们是否知道那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中的钟乳石随处可见,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景观,更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多媒体展示钟乳石景观) a7~%( L@r  
V s"1:gi&  
二、科学探究 6\B Zyry3*  
1、语言描述 ?D?l dg  
通过观察,谈谈你对钟乳石的印象? (H[ .\O-`  
(观看钟乳石图片,用自己的话对钟乳石进行描述。) ;1[a*z<l&s  
2、猜测钟乳石的形成 9-`P\/  
你知道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吗? o1k X`Eu  
教师适当提示: 1*VArr6*6  
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里能形成吗? Yvn*evO4  
3、指导实验 Dr oa1_FX  
(1)选择一块石灰岩 X?B\+dq  
(2)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nD5+& M0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SmXZs  
(4)滴稀盐酸时要注意安全。 C{<dzooz  
(5)观察岩石滴酸后的变化时,不要用手去摸。 f_m~_`m  
4、汇报实验结果 N"zg)MsX  
谁能把刚才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汇报给大家。 bd$``(b`v  
交流时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汇报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交流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和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 9@K  
5、自制钟乳石 Z;"YUu[(  
(1)、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Hl*V i3bQU  
(2)、提示实验过程(多媒体展示) -(Fhj Ir  
(3)、教师展示提前一周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RF|r@/S  
按教师的提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准备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s;=H)8  
自己设计记录表,将实验结果用条形图画下来。 +N> z|T<  
结合自己的实验装置,观察教师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 l>.  
(4)、解释观察到的现象: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q L-Ni  
6、阅读科学在线,验证自己的推断。 x^XP<R{D  
]*&`J4i  
三、拓展活动 VLP'3 qX  
1、继续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并随时做好记录。 S dr,q9+__  
2、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节假日,到广西桂林或其他有溶洞的地区旅游,感受钟乳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PHh4ZFl]_I  
3、写一首小诗或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kBlk^=h<:w  
:< *xG&  
8iwH^+ h~  
16、人类改变地表 Evy_I+l  
教学目标 'u84d=*l  
科学探究目标: 2,^ U8/  
1、能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人类的哪些活动起到了改变地表的作用。 i[O{ M`Z%  
2、能将人类各种改造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14S_HwX  
3、能设计一个清晰的方式整理辩论或研究的结果。 {=Z _L?j  
4、能按照“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的标准对人类影响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m2j]wUh"  
情感态度价值观: MD+e!A#o  
1、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人类改造地球的活动。 1x3>XN]a  
2、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同学的观点。 DPM4v7 S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被别人否定。 iQ8T3cC+  
科学知识: \<kQ::o1y  
能有根据地举例说明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6Q~(ibKx  
ST-SE: #DkdFy %`  
能提出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切实可行的保护地表的措施。 /DGEI&}&:u  
教学重点: j G^f_w  
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队地表的影响”的问题。 `7$Sga6M  
教学准备: 5ST k"  
有关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作用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人类引起地表形态发生的活动图片、视频材料。 {9;x\($&a  
教学过程: n qC@dHP  
复习引入 GWCU 9n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高山、河流、平原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前三课的研究,你认为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表变化的? QnH;+k ln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某种地表形态的改变往往是由许多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r=cm(AHF  
除了自然力量,还有那些力量能引起地表的变化? Fu\!'\6  
SFkB,)Z N  
科学探究 y.,li<  
一、人类活动改变地表 hEk 0MY  
对于人类的那些活动影响着地表的变化,我们已有所了解,把课下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Qk?J4 B  
1、组内交流 +8Q5[lh2]j  
2、全班交流 ^tRy6zG  
3、板书学生总结的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方式 MnB Hm!]&  
人类的这些活动使地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按着  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把这些活动进行分类。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呢? ?atHZLF  
S '(K  
二、辩论会 & oj$h  
1、提出问题 )>r sX)  
某地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不足以维持当地的粮食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的方案。对这一方案,你的意见是什么? |h%0)_  
2、自由结组 |576)  
赞成围湖造田的为正方,反对围湖造田的为反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结组。 {D`_q|  
3、组内准备辩论材料 E! mxa  
    提示学生在准备材料时要注意,观点是什么?围绕这些观点的理由都有哪些?怎样总结。 |,lw$k93  
4、展开辩论 fb_q2p} G  
(教师随机组织,但教师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9]q+XefJ  
5、总结 a?]~Sw"@  
经过辩论,我们的观点是什么? @E%f AC  
谈谈自己对上述观点的理解,并向周围的人们进行宣传 -Zfq:Kr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有关信息。 ?!;i/h*{  
N+CcWs!E  
拓展活动 v%4zP%4Ak[  
我国是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大国,每年出口量很大,同时也是使用大国。 xv 9 G%  
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什么利弊?发表自己的见解? ;9)A+bD]  
从保护环境,拯救森林的角度思考,可采用何种解决方案? j%ux,0Y  
z *~rd2  
17、常见矿物 Nf1&UgX  
教学目标: DP08$Iq  
科学探究目标: >goG\y  
1.能从多角度描述矿石的特点。 3!Cab/T  
2.能根据矿物的不同性质对矿石进行分类。 %h4|$  
3.能举例说明每一种分类方法(或标准)的优缺点。 L',7@W  
4.能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各种矿物之间的相对硬度。 A(T=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v*f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矿物。 CJf4b:SY@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矿物的条痕。 "Ax#x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r [4dGt  
1.能举例说明矿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M9&SDT/lB  
2.能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宝石的用途 5z@QAQ  
教学准备:常见矿物、刻刀、 磁铁、无釉瓷片、铜钥匙、铜币、铁钉、玻璃片、砂纸等。 # |^yWw^  
教学过程: b.mWB`59  
1、谈话: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资源。关于矿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W&p f%?  
2、出示各种常见矿物。 LR% P\~  
3、讨论:你希望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什么养的工具?采用什么养的方法?怎样记录实验结果? 5O]eD84B  
4、交流。 $&KiN82,  
5、阅读教材:77页 Y8Z-m (OQ  
6、提问:怎样观察矿物的颜色?    nna boD  
7、讲解:条痕就是矿物再无釉瓷片上刻划留下的痕迹,是矿物的粉末,能够转为准确地反映矿物的颜色。矿物条痕的颜色与矿物的实际颜色是有一定区别的,条痕的颜色才是矿物的准确颜色。 4mwLlYZ  
8、认识摩氏硬度计。 }cd-BW  
9、分组活动、做好纪录。 )vy_m_f&  
10、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比较各种矿物的特征。 sZ%wQqy~k  
11、根据对矿物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标准给矿物分类。 6bd{3@   
12、交流各族的分类标准和结果,比一比谁的分类标准更科学。 ^^kL.C Ym  
13、评价学生和分类活动。 |v@ zyOq&b  
14、讲述:有些矿物经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丽的宝石,关于宝石你知道些什么? 6UAw9 'X8  
15、认识一些宝石及其用途。 ku^0bq}BrH  
16、布置作业:搜集宝石及宝石的用途。 z18<rj  
附板书: TQsTL2a  
                            形状 ^y2}C$1V  
            17.常见矿物    颜色  Dac ,yW  
                            光泽 U{PFeR,Uk  
                            条痕 =aCd,4B}  
                          硬度:摩氏硬度计 4ad -'  
                          磁 mExJ--}  
1)!?,O\ey  
18、金属的来历 Bt(U,nFB  
(第一课时) 91:TE8?Z  
教学目标: +W#["%kw  
1.能辨别出常见的金属制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q|S,^0cU  
2.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金属材料是从什么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3Nk )  
3.能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金属矿石的共同特性。 yCZ[z A  
4.能设计实验研究“铜、铁、铝”等金属有哪些特性。 ggHz-oNY  
5.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常见金属的用途。 x_ OZdI  
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Nl.< 6+  
教学准备: mL]5Tnc  
生活中各种金属制品,如铁锅、铜钥匙、电线、铁刀、铜币等;分别含有铜、铁、铝、锌、铅、钨等各种金属矿物质的金属矿石,电池、灯泡、小刀、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41^ $  
金属用途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C)|#z/"  
教学过程: wY_! s Qo  
1、谈话: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从矿物中冶炼铜和铁,铸造出铜器和铁器。自从掌握了冶炼技术以来,人们从矿物中提出许多有用的金属,如铜、铁、铝等。现在,利用金属制成的工具、机器等随处可见。 g{^(EZ,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由金属制作的各种物品,你知道吗哪些? C0-,<X  
3、交流。 F?hGt]o  
4、打开书,80页,图中这些物品分别是由那种金属制成的用直线将矿物、金属及其制品联系起来。 =`MMB|{6  
5、汇报结果: ?Y'r=Q{w  
6、交流:从金属矿物中能提炼出哪些金属?这些金属有什么用途?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EQ2HQz ]  
7、提问:你想研究金属的哪些性质? KK41I 8Mw  
8、选择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提示学生设计对比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9P, D~2  
9、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改正。 ],w+4;+  
10、分组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D-]/T8.  
11、分析实验结果。 c2Up<#t  
12、讨论:金属的这些性质有哪些用途? C:{&cIFrPe  
13、总结:金属的共同性质与用途。 jU_#-<'r  
附板书: #}aBRKZ f6  
      18.金属的来历(第一课时) oPC qv  
有金属光泽 oxJ#NGD  
铜            导电性能好 Rv@( [rn+  
铁            传热性能好 3?-2~s3gp  
铝            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延展性) Uf v0Xj  
!?J?R-C  
\!!1o+#1j  
金属的来历  q a}=p  
(第二课时) u\P)x~-TM  
教学目标: ;%Rp=&J  
1.能描述炼铁的基本过程,体验到炼铁的复杂性。 V(<(k,8=  
2.能模拟开采矿物的主要过程。 0]MI*s>&  
3.将本组的开采方法与其他小组交流。 ^5 ~)m6=2  
4.能为本“公司”的产品设计一段较好的广告词。  Sn-D|Z  
5.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处理废矿渣的方法。 ?PDrj/: *  
教学准备: m_,j)A%  
有关炼铁的资料和图片; O*-sSf   
几种矿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杯、护目镜。 g%2twq_  
教学过程: jWJ/gv~ $  
1.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金属的共同性质,金属通常是从岩石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 ]]lM)  
2.出示人们从铁矿石中提炼铁的资料和图片 %a$Fsn  
3.讲解:钢铁的冶炼过程包括:⑴传送带将原料送入鼓风炉内,再由下方送进热风,炉里的最高温度为2300摄氏度。⑵从鼓风炉的出铁口中流出熔化的铁的成分,这就是生铁。其中还有很多杂质。⑶将生铁转移至炉内制成钢。⑷将钢压成各种形状。 {6 brVN.V  
4.交流:炼铁过程的感受。 ,7*-%05 [\  
5.阅读科学在线 -KU@0G  
6.提问:什么是冶金工业? g@IYD  
7.讲述:矿产资源一般都埋藏在地层里,开采矿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让我们通过实验模拟开采金属矿产的过程。 q.69<Rs  
8.出示实验材料。 V SUz+W  
9.按课本中的过程进行操作。 `)_11ywZ  
10.提问:实验中泡沫塑料杯和熟石膏分别模拟什么? FN295:Iuw  
11.课后完成记录结果,课上交流: 4{J'p19  
A.(1)我们小组开采出来的矿物是:            iWMgU:T  
(2)设计图表,表示出本组开采的矿物名称和质量 4&'_~qU  
(3)概括出本组开采矿物的方法:                hP26Bb1  
(4)将本组开采的结果与事前交给老师的信封中的相关矿物信息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                      Y~uqKb;A  
(5)给本组开采矿物做一个广告,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用途。 n9r3CLb[  
B.在制作和开采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将本组开采矿物的方法和过程与其他小组比较,谁的方法有效? a#i%7mfn  
C.讨论:当矿物从“矿石体”中开采出来以后,剩下的废弃物就是“矿渣”,“矿渣”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想一想该怎样处理? OCYC Dn  
D.评价学生活动。 iMXK_O%  
Cd51. Sk(l  
附板书: 3-$w5O3}  
金属的来历(第二课时) X^ZUm  
原料    鼓风炉      熔化的铁    炉内成钢    压成各种形状 E?3$ * t  
.47tj`L   
R22P ol  
19、煤与石油 ]#Q'~X W  
(第一课时) Trwk9 +  
教学目标: f+D a W  
1.能说出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哪些原材料。 c0W4<(  
2.能通过调查发现煤和石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 N~@VZbS(6  
3.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V0' _PR@;  
4.认识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 J t,7S4JL  
5.认识人类开采煤和石油的方法。 {_5PN^J  
教学准备: \J?5K l[*c  
煤与石油的资料或图片 {uuvgFC  
煤与石油的形成和开采的资料或图片 'c|Y*2@  
教学过程: Zfn390_  
1.谈话: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除了作能源,它们还有哪些用途? x8wal[6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 ?Fo  
3.分析:从煤和石油中可以获得哪些提炼物?说说它们的用途? NK0hT,_  
4.举例说明一些日常用品是有哪些提炼物制成的? >!|(n @  
5.小结:塑料、涤纶、尼龙、涂料、阿司匹林和糖精等都是由煤和石油的提炼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加工制成的。 =*?2+ ;  
6.讨论:如果没有煤和石油,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sT"h)I)]*  
7.出示煤与石油的形成资料或图片 ~TEKxgU  
8.认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g&6O*vx  
9.讲解:煤和石油都是远古时代的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的变化而形成的,含有碳、氢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含热能较高,使用方便,因此成为矿物燃料。 Rooem dCM  
10.出示煤与石油的开采资料或图片 "7tEk<x  
11.认识煤和石油的开采过程 8GD!]t#  
12.小结:煤、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将来必定用完,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 POCFT0R}  
KV$J*B Y  
9QryW\6.@z  
Q&Ox\*sMK  
附板书: !rMl" Y[  
煤与石油(第一课时) Cq,hzi-  
              植物                                煤:露天开采 34P5[j!h  
2亿~3亿年                    埋入地下              采煤机 N}2xt)JZz  
动物                    石油:采油井架 Z2dy|e(c  
[F< Tl =  
=w&<LJPJ  
煤与石油 $@blP<I  
(第二课时) q$=EUB"C  
教学目标: ] x_WO_  
1.能根据资料计算地球上现存的煤和石油还能开采的年限。 );. q:"  
2.能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从煤中怎样提炼各种原材料。 044*@a5f  
3.举例说明煤与石油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f?Y'+>Z,  
4.体验煤来之不易。 #e:*]A'I  
5.能采取行动避免浪费能源。 wba XRvg  
教学准备: : *Nvy={c  
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的试管塞、棉花、煤、火柴。 ?>p<!:E!r  
教学过程: VIxt;yE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太漫长了。根据下面的资料,分别计算目前地球上已探明储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还能开采多少年?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 y`EcBf  
2.学生打开书87页计算 ' 1aU0<  
3.汇报结果 Ur]~>-Z  
4.讨论:通过以上资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yEfV8aY'*  
5.交流启示。 R.EA5X|_  
6.讲述: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煤了,从煤中可以提炼出什么呢?让我们来做个煤的分离实验吧! y'<juaw  
7.演示实验 K"sfN~@rT[  
8.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sgn,]3AUq  
9.汇报交流 YJ`[$0mam  
10.阅读科学在线 r4~Bn7j2  
11.交流:阅读科学在线的感受,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哪些科学精神和态度? t;@VsQ8  
12.总结 eiF!yk?2  
.bYDj&]P{  
附板书: e,}]K'!t  
19.煤与石油(第二课时) .wD>0Ig  
          蓝色火焰    煤气产生 {q1&4U~'>O  
煤        黑色黏稠状油状物      煤焦油产生 3d.JV'C'c  
          黑色炭状物      焦炭产生 _|ucC$*  
KsGSs9  
20、矿产资源 nzTzc5 w  
教学目标: ~7!J/LHg  
科学探究目标: d{f 3R8~Q.  
1.能根据对搜集到的资料和以前做过的模拟实验分析,意识到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DFe+y~PR  
2.能发现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危害。 FhZ&^.:  
3.能设计一种简洁清晰的方式把调查的结果公布于众。 N1KYV&'o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x,js}Mlw  
1.意识到人类生存与资源的密切关系。 0:**uion  
2.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2FO.!m  
3.能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采取行动保护矿产资源。 !+.|T9P  
科学知识目标: S zOB{  
能举例说出我国矿产资源的危机。 P sD+?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QJo)  
能够与同学一起写一份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Xri%&~  
教学准备:收集矿产资源浪费或破坏的资料图片 YizJT 0$  
教学过程: {W }.z  
1.谈话: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金属器具、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主要能源等,都来自于矿产资源,然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却面临枯竭的危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浪费、破坏或过渡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 7g5sJj  
2.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 i6r%;ueLb  
3.比一比谁的调查更全面? nD.4c-hd$q  
4.讲述:在调查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矿产资源所受到的破环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pCA(>(  
5.小组讨论交流  :XF;v  
6.总结:根据提出的建议我们要从我做起,让宝贵的矿产资源尽快得到保护。 Rcf _31 L  
:gb7Py'C  
r,i^-jv;  
21、工具——人类的帮手 WB5[!  
教学目标: d>NElug  
科学知识目标: PP&AF?C  
能具体分析某一类工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oj@B'j  
科学探究目标: f6^H Q1SSt  
1、能设计一种标准对知道的工具进行分类。 D(}v`q{Y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发现技术的发展对工具发展的影响。 .0#?u1gXsX  
3、能对某种工具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方案。 A;w,m{9<  
4、能根据生活或学习的某种具体需要,独立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设计一种工具。 zF(I#|Vo  
5、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自己设计工具的市场效益。 M'HmVg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O} QTg  
1、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是,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j,Qp*b#Qo  
2、能把调查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E4z]-_  
ST-SE Kw&J< H  
1、能从效率、省力、效果等方面说明使用工具的好处。 jRXByi=9  
1、            能说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具的发展——结构日益复杂化、功能得到了极大加强;同时工具的发展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BCl>^wn}  
教学准备: O|#^&d  
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打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绳子、布条或纸条、分类结果记录表、不同类工具的图片资料  hPx=3L$  
课时安排  me$ 7\B;wy  
2课时 -O\!IXG^  
教学过程: RXb+"/   
一、引入活动 %-i2MK'A  
师: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强大,牙齿不如猛虎雄狮锋利……但人的智慧却比其它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把你知道得写下来。 3uz@JY"mK  
每组一张白纸,小学生分组统计各种工具及对人类的帮助。(3分钟) GTNN4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结果,师把各种工具用统计大表展示出来, QW|,_u5 j  
评价并表扬优胜小组 >"{3lDyq-  
二、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 W'-B)li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切断铁丝、撕开布条、观察细小物,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 pqBd#  
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体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ON~SZa  
师提示:  4EJ  
1、注意安全 O2q`2L~  
    2、确保在比较过程中所用的材料相同,只是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这组变量。 hoD (G X  
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t{~#0d=  
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 vkOCyi?c  
课上练习 35?et-= w  
所做事情    是否需要工具    所需工具的名称 - {>JF  
开铁罐头盒          B5~S&HQ?B6  
冷冻食品          fDNiU"  
去远方旅游          GP <A v1  
观看星空          /G9wW+1  
随时了解国外 5yI_uQR  
小朋友的信息          =[FNZ:3  
做健康检查          -[|R \'i  
师生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选择这一工具的原因。(从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用力大小,工作效果等方面说一说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 (g`G(K_  
三、给工具分类 ?V4?r2$c  
师出示写有各种工具的统计大表 "6w-jT  
师:工具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也不一样。例如望远镜能帮助我们望得更远,飞机能帮助我们飞得更快更高,让我们试着把这张表中的工具分分类好吗? WOrz7x  
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分类标准,并设计记录表 .EM0R\ q  
生汇报各组的分类标准,师相机指导以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分类标准。 TIbiw  
学生在小组内分类 eqb8W5h'  
交流展示分类结果,并试着说明理由。(不需要统一或唯一的答案,只要学生的标准结果有一定道理就行) >Olg lUzA  
四、小结谈收获 IKMkpX!]  
五、布置作业 Fc M  
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类工具,搜集准备一些不同时期工具的图片或资料,了解这类工具的发展过程。 U} ~SY  
第二课时 B<u6Z!Pp2  
一、工具的发展历程 z Xx HaM  
课前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类工具,搜集准备一些不同时期工具的图片或资料,了解这类工具的发展过程。 ` |P fa  
师生交流各种工具的发展史并讨论工具的发展趋势。 ) gYsg  
师:工具的发展如此之迅速,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以自己选的工具为例,谈谈技术是怎样促进工具发展的。 zc01\M  
师生交流 P$ZIKkf  
二、工具的改进 5R\{&  
师:工具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但生活中使用工具时总会有些不方便的地方,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把你知道的和大家说一说。 47 xyS%X  
学生用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列举各种工具的优点和缺陷 +F.{:  
鼓励学生得质疑精神,(列举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就是从找缺点找问题开始的,引导学生向科学家学习) HQJ_:x Y  
生完成自己的改进方案 4$#nciAe  
师生交流改进意见 ;gLHSHEA  
三、布置作业 Q1yMI8  
1、继续完善自己的改进方案  S {oW  
2、市场调查,了解自己的改进工具是否受到欢迎。 Tw *:Vw  
ebK/cPa8  
22、机器人 v W=$C  
    教学目标 @M-i$ q[4  
1、科学知识目标 v._Q XcE  
能描述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 kH/u]+_  
能说明自己预测机器人发展趋势的理由。 vikA  
2、科学探究目标 3 eT5~Lbs  
能搜索有关机器人的信息和资料 &YC Z L  
能按照要求根据实际生活或学习需要实际一个机器人。 %Xc50n2Z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U l8G R  
能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改进本组的设计方案 <qJI]P  
能客观的评价别人的设计方案 ;,2i1m0"  
ST-SE ]^j:}#R  
能举例说明机器人将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和问题 _/(DEF+G  
能判断周围哪些事物属于机器人 $;7,T~{  
教学准备 有关机器人的图片资料或相应课件 HHVCw7r0  
有关智能机器人的图片资料或相应课件 XrP'FLY o  
课时安排2课时 (# I$4Px{  
教学过程 (mbC! !>  
一、引入 :5|'C  
师展示遥控玩具消防车,激发学生研究机器人的兴趣。 [A~n=m5H  
师: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这其中最奇妙的就是机器人。例如像刚才这个玩具,在一定程序控制下,能够自动工作的机器我们叫它机器人。 cHo@F!{o=  
二、认识机器人 *Z}^T:3iw}  
1、 师:你知道哪些机器人,它们能帮我们干什么?让我们逐一认识他们。 j11FEE<W  
师展示机器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并讲解。 eb1WTK@  
机械手、工业机械人、仿人机器人、八脚走路的机器人(不限于这四种) N{+6V`\  
2、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机器人,请大家思考机器人在哪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K^32nQX  
生交流:军事、勘探、医学 z`g4<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QguRU|y  
师:机器人在这些领域发挥着如此巨大作用,是不是他只会给人类带来好的影响?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a(.q=W  
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一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同时准备好和其他同学讨论这一观点的理由论据。 ?{=& Ro  
全班开展讨论会 m\*;Fx  
    例如:机器人的使用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但也会带来战争,工厂裁员,机器人伤人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人剑 a|}v?z\  
(师提示学生学会倾听,把其他同学的重要观点记录下来) *<HA])D,  
3、阅读科学在线 Z4ekBdmCL  
指名谈收获 $-^ ;Jl  
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哪些属于机器人 `-_kOxe3  
三、布置作业 ]bcAbCZ@  
搜集并整理智能机器人的图片或资料 &#/UWv}f 0  
第二课时 pW4O[v`  
一、引入 kPRG^Ox8e  
师播放智能机器人的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uwI$t [  
师:这个机器人与上节课的机器人有哪些不同? aI.5w9  
生:有智能 ,8.Fd|#L  
师:所以我们叫它智能机器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智能机器人。  9}-;OJe  
师板书课题 hW<TP'Zm*  
二、认识智能机器人 =;L44. ,g  
1、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智能机器人的资料与本组同学交流,把全组同学的资料整理在一起。 (#e,tu  
每组选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智能机器人 N[=c|frho  
如:第一台智能机器人、导盲机器人、火星漫游者机器人、打字机器人、纳米微型机器人 wWYo\WH'  
  2、师:机器人的发展真迅速,想象未来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的? 0*J},#ba$  
师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F TgqE@  
师: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么神奇,是否将来有一天机器人的智力超过人类?为什么? H8!; XB  
师生交流看法 My6a.Kl  
三、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g9~QNA  
师:近期有个机器人设计大赛,你想参加吗? WRCf [5  
师指导  #'y4UN  
1、明确任务 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要完成什么任务,应具有什么功能? q%S^3C&  
2、查阅资料 JnE\z*NB  
3、完成设计方案 考虑到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方案设计 :<p3L!?8y  
生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pF4f8]  
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征求意见改进自己的设计 8*x/NaH /\  
    展示评比,颁发最佳设计奖 x@*RF:\}  
aM5Hp>'nI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