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fa%JN %E
#u]_7/(</`
第1课 小草和大树 %+j]vP
教学目标: $' I$n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NIXc ib"tG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l5N\>
q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y 1jGf83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FclSuQWti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yg]nS<K~4
教学过程: D+vl%(g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WwFE|<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sIX3
2、要求: [(.T%kJ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uR q] 'P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LF3GVu,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oJz:uv8Pe.
3、观察 '
zD;:wT
4、整理汇报: w|UKMbRMU]
(1)、“我”观察到的小草 3<.j`JB@&
(2)、“我”观察到的大树 5M.n'*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r+W8m?oi
5、认识: 9rvxp;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sSS.'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rc{[\1 -N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6@_@nlA<1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p+qbT8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n`iA7j$W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dxhjPS~^Q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 dI&> CL
5、汇报分类的结果; /j5-
"<;.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gm%bxr@X~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j+7ts
绿藻 BNKo6:wy
水绵 N=?kEX
O
肾蕨 i!+3uHWu`)
苔藓 (P52KD[A[
板书设计: fylA0{
小草和大树 :
1f 5;]%N
草本植物:蟋蟀草…… Nz;*;BQK:
木本植物:玉兰树…… ~9ls~$+*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Jgj
L$n;F
#o |&MV_j
第2课 植物博览会 a.*j8T
教学目标: (R|FQdH
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c'3+4qn
2、 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yp/V8C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Rb>RjHo S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1&
LHrT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kG7,1teMk
课时安排:2课时 ZK_@.O+ ]
材料与工具:1、 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 Dqcu$V]
2、 布置展览台。 <}'B-k9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F3r
活动过程: qYiK bzy
1、 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87 E3pe
2、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 z?> y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 bqwW9D(
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 Mh/>qyS*2
小结。 gm\o>YclS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tVh4v#@+
活动过程: s{EX ;
1、 学生讨论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 e8uIh[+ 0
提示: 'pls]I]
(1)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XcM
c<h~
(2) 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D$!p+Q
(3) 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l \/ {F
(4) 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作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m~IWazj;A
(5) 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6Fdi*:
2、 学生绘制一个展览的预示图。 ]f @LhC1x
3、 学生开始用所搜集的资料来布置展览会。 p:>?
拓展活动: iwx0V
让学生把展览后的资料分类存档。 `Ta(P30
1、 提问:如何保存资料? ?-& D'
2、 怎么样保存资料科学些? E/-Kd!|"
小结。 w^6N
:]d
课后记: 3EX&.OL!
第3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6e-h;ylS
一、教学目的要求: q@Yt`$VTN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_<}5[(qu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T@.m
^|~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t SLl'XeN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V>j`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 f]65iE?x
能相近。 :q[n1
O[Ch
二、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w# 3fTJ
三、教学重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9s6lt#?b
四、教学过程: =QO[zke:
1、导入: (G!J==
平时见过哪些鸟? [!efQap
2、学习新课: BjJ gQ`X
A、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j?) `VLZ
活动目标 aq| [g
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 \I{A33i2w
2.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 <a}|G1 h
察项目。 s(LqhF[N2]
3.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 CP#MNNvgrw
类的特点。 'ZgW~G]S
4.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ri V/wN9C
5.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
vXZz=E
AH
6.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 Z"KuS
活动过程: 5F?g6?j{
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t\P.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J%B?YO,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 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 zQfxw?~A
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Io X9yGq
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 (pNng"/
进行小组讨论 V]cY+4
Y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 I<-"J^2
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Exq=oV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 Nn\\}R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34jot.!
B、鸟喙与取食 OB@t(KNx*P
活动目标 -^"?a]B
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q&mI* j!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Ot<!Y M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IKpx~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OyZ>R~c'B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dAt[i\S
活动过程: +'
4 dP#
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 ->{WO+6(
(典型 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只要 \~1+T
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Ty 0>k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 +:Zi(SuS]
3.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 ^/,yZ:
4.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 q0<`XDD`
5.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食物对应起来。 en":
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 N^at{I6C
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 :AGQkJb
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DZZt%n8J
C、小结: [!
BH3J!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Ry~LhU:
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 ["/x~\c'N
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j(2T,WM
D、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jtV~E\
1nmWL0
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PdnK@a
教学目标: 8~>3&jX
1、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v[GHqZ
2、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 C" WZsF^3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wUndNE
教学重点: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 SQx):L)P6
教学难点: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 ~`.%n7
课时安排 xn[di-LF
第一课时 np(<Ap r
一、 导入: ;& +75n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F
v(4g
二、 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Lo4t:H&
1、观察15页的图片 LOzKpvGl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 Op~+yMef
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 (%, '
3、小组讨论: v2R:=d
')>
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rK wkj)
类 别 包括的成员 :f:C*mYvu
hI0l2OE
[j39A`t7
o
$_kU)<e3
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ghPbS@
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 L zC~> Uj
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 cyyFIJj]
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 ,fRb6s-
2、活动:摸脊柱 M:E#}(
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 ;{RQ+ZX'[
(有一节一节的骨头) =j-{Mxb3
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 C/G[B?:h
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t{>;e7
四、猜一猜: .CYkb8hF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 \&0NH=*^
五、作业: x`&W[AA4
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 hrK^oa_[W
第二课时 M*%Z5,Tc
一、复习导入: Vv]mME@
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 AsOI`@FV
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 3(kZfH~
二、区分更多的动物: fmh]Y/UC
1、小组研究: qS>el3G
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 !v=ha%w{
2、小组汇报结果 he@swE&
3、小组讨论: 3V]a "C
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gqd#rjtfz
4、将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 /DCUwg=0
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 T=vI'"w
三、阅读科学在线 &CgD smJo#
四、作业: *RhdoD|a
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 cqDnZ`|6
板书设计: ?FyA2q!
种类繁多的动物 dL>ZL1.$
无脊椎动物:昆虫…… \Uiw:
,
动物 哺乳动物 kmwFw>#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lf 3W:0K
两栖动物 3c)xNXq m
鸟 ?uQpt(
鱼 lOZZ-
课后记: gueCP+a_
第5课 细菌和病毒 8}2
`^<U
教学目的: Zr3KzY9
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HXX"B,N
2、 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cVN|5Y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x\WKsc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0 S0"t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ET4YoH>
教学过程: L,$9)`j
一、导入: 4?`7XJ0a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P:G^@B3^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Q =Z-vTD+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1QThAFN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9`qcNW_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Ya;E
(2)生活在哪儿? %VgR *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Dcq^C LPY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9#+X?|p+0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jR<H$aS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 xp
ae0vw
所患疾病 主要原因 *5^h>Vk/
:0/I2:
2]|+.9B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o}BaZ|iZ2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O\`G<s%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PM{kiz^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o2L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R b'"09)$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 ]`%cTdpLj
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o4xZaF4+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V<b"jCXI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HQ"D>hsuU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M04n\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u?!p[y6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3/iGSG`
四、让我们更健康: U.&=b<f(0r
1、判断23页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R3(
&
2、学生判断、汇报 mU;TB%#)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B34^H:
五、作业: Tw$la kw
回家制作酸奶 4q2aVm
uv, t(a.^
_15r!RZ:1
第6课 生活中的真菌 I<DS07K
教学目的: WlU5`NJl]2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YQ&Xd/z-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C Z|R-ky6p
(4)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h/d&P
教学重点: Y>r9"X|&H
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koFY7;_<?
教学难点: )tB mSVprl
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VK8 5A
教学过程: 9k1n-p
o
一、导入: %A04'dj`zQ
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E
}UlQq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 :WE(1!P@
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hUndg
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 2s~X
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 vV8}>
2、学生观察 _jp8;M~Z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H'GyWG|Wx
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 YoJN.],gf
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 k \|Hd"T
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 3eD#[jkAI;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uk16
三、食物发霉: ~u3E+w
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Ao2t=vg
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 !ce:S!P
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7"
f~%&oP
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h%!Kun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F4@``20|
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 Ygr1 S(=
四、布置作业: [/xw5rO%
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z>~Hc8*]3
Ji gc@@B.
板书设计: IWX%6*Zz
生活中的真菌 L]cZPfI6
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 J=ZNx;{6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zxY
?J|~G{yH
第7课 宝贵的生物资源 ULj'DzlfH
教学目的: J"# o #~
(1)通过发现人与其他生物存在哪些关系。 }sZme3*J[
(2)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 !>TH#sU$
教学重点: wjDLsf,
能设计可以表现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表达方法 5
#~u U
教学难点: a~=$9+?w
写一份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的倡议书 gq!|0
教学过程: 1d,;e:=j
一、导入: 7EO/T,{a
1、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共同构成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生存。 N^H~VG&D(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哪些地方利用了生物资源? 8V?O=3
<a
二、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yc?+L;fN
1、设计图表,将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表现出来 6"b =aPTi
2、观察31页设计实例 ^h1EE=E"
提问:图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L /\F,
3、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并汇报
NLf6}
哪个组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F<VoPqHq
4、阅读科学在线 dX?8@uzu
三、生物资源的保护: ;b-Y$<
1、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z9oPIJ=*
高等植物3万多种,木本植物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种(爬行类300种,鸟类1100种哺乳动物40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10%,淡水鱼600种,海鱼1500种,占世界鱼类10%,还有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熊猫、金丝猴、银杏、珙桐 eKsc ["
2、认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VmEbl
已经灭绝: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10种 :=3Ty]e
濒临灭绝: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象等20种 d#'aT mu!
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因为无计划采集枯竭:冬虫夏草 <KlG#7M>
3、调查:当地有没有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捕杀青蛙) eX;C.[&7;8
4、设计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汇报设计。 M:YtW5{
四、布置作业: fO|oV0Rw
收集我国珍惜动植物的资料 )5Mf,
板书设计: $9)| cO
宝贵的生物资源 p'tB4V qT
人类的衣食住行与生物密切联系 B@U;[cO&
保护生物资源 >,wm-4&E
Hx5t![g2K!
第8课 生活中的能量
74i
科学探究目的 R9%Um6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F l@%?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那种形式的能量 {@ ygq-TZ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N!Xp:(<7_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VPBlU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qVjl8%)
科学知识目标 KsZd.Rf=@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KG=h!]Meq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8&+m5xS
3、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w_4/::K*
情感价值目标 +X
#JCLD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8$4@U;Vh;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饮食的习惯。
Y=94<e[f"
教学重难点 fsRRnD
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f}qR'ognUu
2、难点:找出身边各种各样的能量
\-i5b
教学准备 tj<a , l
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F-0 |&0
教学过程 `IN/1=]5
第一课时 <O+T
4.z
一、导入 )4u6{-|A
1、观察单元页,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作用 bLSXQStB
2、提问:关于能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 N{rC#A3
(学生交流讨论) @'XxMO[Z!<
3、讲叙: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能量的世界。 ]N<:6+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能量 BUhLAO
二、认识各种能量 ti%uyXfja
1、 认识机械能 (^,4{;YQ5
① 出示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 u6
tD5Y
② 提问:你玩过橡皮筋动力飞机吗?说一说它是怎样飞上天的? *% 6NuZ
③ 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动力飞机飞上天的过程。 Ut|G.%1Vd%
④ 讲述:当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被绕紧时,橡皮筋就有了一种能量,当它放松时,就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了,这种形式的能量就是一种机械能。 EdgcdSb7
2、认识其他能量 ,j^z];
① 讲述: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1FC' iGI
② 出示利用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57PoJ+
③ 讨论:图片中各种现象利用了什么能量? iPoh2
④ 学生讨论,交流 n^kszIu~
⑤ 讨论:为各种能量的使用举出实力 +eT
1/x0
⑥ 学生交流 H! IL5@@K
3、小结: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量。 rsSE*(T
t
第二课时 SI-G7e)3;>
一、复习导入 x.J%
c[Q8
二、我们周围的能量 k(As^'>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y<#?z 8P
2、讨论: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并清楚的解释能量能帮助我们什么? mV\QZfoF
3、学生讨论,记录 p:g`K#[F
4、活动:找一找,教室里所利用的能量 $;@LPE
三、食物中的能量 B{`4"uEb$G
1、提问:你知道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活动需要吗? ^
hoz<Ns
2、阅读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oz54IO
① 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8}5dyn{cvE
② 儿童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ar7s3
③ 哪类食物中所含能量高,哪类食物所含能量低?
<Vu/6"DP
④ 今天早餐摄取的食物大约含有多少能量?是如何计算? 60*;a*cy
3、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f/!^QL{
4、讨论:资料中的食物哪些来自植物?哪些来自动物? ~D[5AXV`^
这些食物所含能量最终来自哪些生物? ? dD<KCbP,
5、师生交流,归纳 *p&c}2'
四、拓展 0H<&*U_V
1、交流: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a :W
2、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能量表,计算出一日三餐大约所含的能量 yDk|ad|
3、交流:自己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比规定的是高还是低,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i3/Ec0\
4、小结:过多或过少的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 io8c[#"uU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EUxkYl
教学目标: ]6#7TT
1、 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P8Nzz(JF
2、 让学生知道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XnBpL6"T`
3、 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意义。 b ] W^_
教学重点: {OK+d#=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EKwA1,Xz
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1N$4@
教学难点: zQ[g*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qi/> GR,
教学准备: ~KtA0BtC
酒精灯、燃烧匙、淀粉 kB`t_`7f
教学安排:二课时 yW3X<
教学过程: IO, kGUS
第一课时 f(H
h(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Lbo8>L(
1、 提问: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最终来源是什么? ^4D7sS;~3
2、 植物体的能量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H\BhAf
3、 看书上的事实,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5)%bnLxn
4、 小结:植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藏在叶片的淀粉中。 0H|U9
5、 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ve#*qz Y
(1) 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 H[K(Tt4<&
(2) 分小组进行实验。 u!iBAr5
(3) 汇报交流总结。 In%K
6、教师总结。 ?52{s"N0>
%j
'_I\
,(%?j]_P2
第二课时 <ZF,3~v?
一、光能和化学能 F0cde
1、 太阳的能量形式是怎么通过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的? UIpW#t
2、 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试着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cy0
%tsB|
3、 讨论: Y6_%HYI$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S5wfx&
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果有,是什么? `vkNp8|
4、 讨论: T);eYC"@
假如自然界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i{['18Q$F3
二、|保护绿色植物 OK=lp4X
1、 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_;8aiZt|u
2、 讨论:绿色植物是怎么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的建议。 KK}?x6wV0,
7N@4c
第10课 动物与能量 i0,'b61qE
教学目标: AixQR[Ul*c
1、 了解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zvvF9
2、 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tcovMn'
3、 能积极认真的完成课堂游戏,并能协调配合。 bp'qrcFuiL
4、 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D4CN%^?
教学重点: t>W^^'=E
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Y}'8`.
教学难点: lkj^<%N"r
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k>W5ts2+
教学安排: 一课时 x2P}8Idg?A
教学过程: 3'
HtT
一、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kG =nDy
1、 看书上的图,说说那些动物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GrwoV~
ul{u^ j
2、 根据鹰、蛇、青蛙、蝗虫的食性,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50 s)5G#
ER z@o_
lq4vX^S
3、 找出上述几种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并填写在书上。 ZcTxE]Y
<NIg`B@ 's
/7EeM{,~
5if4eitS
n@3(bl5{
cfb8kNn~+
XM0;cF
RVlAWw(
4、 认识食物链 Z0f0tL&A<
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象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项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a5M:s)
二、结网游戏 (9;qV:0`
1、 书上有十种动植物,请你们把它们之间的食物链找出来,越多越好。 Hk65c0
鱼、河虾、蛇、水藻、鹰、鸟、松鼠、松树、草、松毛虫 =Mg/m'QI
2、 每十个人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jU 4*fzsZI
3、 用红领巾将不同食物链连在一起。 qr5ME/)z
4、 讨论: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vV2px
5、 讨论: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的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uYh6q1@"~
三、总结 k\:f2%!!
课后小记 W*'gqwM&
第11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b4_"dg~gK
教学目标: =:fFu,+{
1、 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 o_2mSD!
2、 会自己制作一个风动小装置。 lX)RG*FlTC
3、 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 /eM
_:H5
教学重点: p1dqDgF*
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 'IaI7on
教学难点: In-W,
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 }v0IzGKs
教学安排: B{ i5UhxD
两节课时 W]
8tp@
教学准备: wH:'5+u:6
学生自备科学学具袋 QK+s}ny
教学过程: nN|zEw]
第一课时 ` ,B&oV>
一、能量的转化 kg2?I L
1、 电灯泡、摩托车等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转化的吗/ HvITw%`
2、 分析电吹风的工作原理。 NXAP=y3
(1) 电池风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填写在书上。 hFC4CqBV
(2) 你还知道哪些能量转化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bL=32YS
电灯、电热水器、风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3)@wT
(3) 观察书上50页的彩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 l)PEg PSRV
(4) 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书上。并把自己的发现也填写在书上。 .O\z:GrSZz
6B4s6
第二课时 X#s:C=q1
一、制作风动小装置 ` r; .
1、 设计一个风动的小装置。小组讨论后大家交流。 Z%*_kk
2、 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开始制作。 |TOz{
3、 制作完后各组进行交流。 y{Wtm7fnA
4、 讨论: nwd
02tu
(1) 自制的风动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N=)
E$h
(2) 在工作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LK8K=AA3P
(3) 怎样改进自己的装置,使它变的更好? E'p5
5、 研究结果: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S;VG k
oa:GGW4Q
二、改造风车模型 5S PGv}if
1、 怎样改造风车模型,小组讨论。 C9-90,
2、 把自己讨论的想法用图或文字表示出来。画写在书上。 {5+t\~q$
RH,(8 .&>r
三、师总结。 %m'd~#pze
K5x&:z
课后记: M) 9Ss
第12课 电铃响叮当 (h0i2>K
教学目标: q9-=>
1、 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x>=#B
2、 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VIELU<%
3、 了解电磁铁的用途。 cad%:%p
教学重点: H<dOh5MFh
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aHKv*-z-
教学难点: C7%+1w'D8
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mw<LNnT{8
教学准备: ffGiNXCM
科学学具中的材料 )W&H{2No
教学时间: `0+zF-
两课时 P,Fs7
教学过程: Aa*UV6(v
第一课时: imdfin?=
一、制作电磁铁 pCSR^ua>
1、 用手按开关,为什么电铃会发出叮零零的响声? /}?"O~5M"
2、 电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看书上的解刨图。
Y_&D W4
师:在电铃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叫电磁铁。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 |F36^
3、 制作电磁铁。 c ?mCt0Cg
(1) 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认识所用材料。 Bb];qYuCO
(2) 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xAfcP[^
(3) 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观察有什么现象?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iARIvhfdi
(4) 汇报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讨论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Q7`}4c)
(5) 填写实验报告:电磁铁通电,( );断电后,( )。电磁铁是一种将( )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n
!mtMPH$
d$<HMs:o@
]|[,N>
第二课时: u\zRWX
一、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8dJJ*
思考: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iy%;>I`
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ttR~
“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实验 X)d7y
1、 实验目的 9;u$a^R.
1btQ[a6j
I%(`2rD8G
2、材料和工具 ZbJzf]y:6
yG'5u p
#5)E4"m
3、实验方法 ^B2>lx\n
E1:{5F5/
1R)4[oYN\<
4、实验结论 HK>!%t0S
f.0~HnNg1
6sb,*uSn%
oDul ?%
电磁铁的用途 Klh7&HzR
1、 电磁铁可以将电能变成磁能,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做很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装置用了电磁铁? RKaCX:
2、 老师把从网上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hKb-l`KO
3、 科学在线的学习。了解电铃的一些巧妙装置。 :(,uaX>{
ny17(Y =
第13课 能量的控制 $Jo[&,
教学目标: q#Az\B:
1、 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uJ,>Y#
?
2、 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 _wp6rb:8!
3、 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ZRO
4、 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 P6*IR|
5、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PgAC3%M6
|cL'4I>b9
教学重点: 9RwD_`D(MN
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ww
VK15t
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 ',nGH|K.
S nVIV%
教学难点: #(-V^T
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9vT@ mqKu
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
1HxE0>
j}Lt"r2F
教学准备: EY;C5P4
科学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 a6"Pe07t
bb[.Kvq5
教学安排: QbqEe/*$_
两节课时 #\1;d8h
)s1W)J?8
教学过程: tsR\cO~/
第一课时 W!4(EdT*Cq
一、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j[Uul#
1、 能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需要控制吗?为什么? 0XFJ/
2、 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控制能量的装置。 fk,[`n+
3、 分析书上的各种控制能量的饿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Y,b4B;
装置名称 作用 控制的能量 操作方法 m/ 3b7c@r
炉灶开关 控制火焰的大小 热能 手动 B<(v\=xZ
变色眼镜 控制透过光的强弱 光能 自动 ZWaHG_
U)
D
Cx3_
1 *'SP6g
U)a}XRS
二、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d7aiO
1、 关于能量控制装置你想知道什么? cf?*6q?n
学生回答 Q~<$'j
2、 选择台灯的开关来研究。 Y!* \=h6h
3、 学生实验后猜想台灯开关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B!H46w~
4、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实验中的原理? #>C.61Fx
5、 观察书中58页的水管图,思考他们是怎样控制能量的? 5an#,vCn{
6、 师小结。 L31B:t
^
i>i@r ;:|
Ss+e*e5Ht
第二课时 n; ;b6s5
一、设计自控装置 v.H00}[.
1、 思考与观察周围的物体,哪些需要安装自控装置。 !q;EC`i#
2、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选择一种进行设计。 msOk~ZPE6\
3、 提示:先选择自控装置的类型(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再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tKgPKWP
我的能量控制装置 =z^v)=uhp
装置名称: B'>(kZYMs
1a4
[w
能量自控装置的类型: 2[: *0 DV#
T:IKyb
设计思路: :a#Mq9ph!
p*E_Po
适用范围: ) D:M_T2
WgPpW!`
主要优点: @SeE,<
?it49
4、 把设计的方案与同学老师交流。 #n5q$
二、科学在线 ?khwupdi
学生阅读书上的科学在线,了解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TcA+ov>TD
三、专题研究能量转化装置 i&\N_PUm[
1、 学生根据书上的参考选题,选择所想研究的题目。 q\*",xZxwz
2、 参考设计制作流程图进行设计制作。 X>l
3、 制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解决办法。制作展示台,介绍自己的模型。 B]~#+rMK
`G>
6
课后小记: C5m6{Oo+-
第14课 常用能源 *#{[9d
教学目的: *e{d^
1、 了解生活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zk= 3L} C
2、 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 T<kyxbjR
3、 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J` *@cDn
4、 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_=Tf.
教学重点: jrT5Rw_}q
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s,>1n0a
教学难点: ,9Y{x
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QWG?^T
fi
教学准备: m:A7*r[
学生在家查找相关资料 ,y@`=
教学安排:两课时 i3g;B?54
教学过程: E&r*[;$
第一课时 e#]=-^
一、分析能量的来源 }
_Yk.@J5
1、 提问:生活和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3lYM(DT
2、 看书还是能够的图,分析能量的来源。 C*Avu
3、 提问:生活和生产中还需要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jMdM~}
4、 板书:能源。解释能源的概念。 #]bWE$sU<
5、 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能源的知识,与同学交流和学习。 zS*GYE(l^
6、 将自己知道的能源进行分类。 Q|Uq.UjY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Q| >
\{M
];bB7+
7、学生分析后思考,你觉得什么能源最好? cU7 c}?J<
R06q~ >
第15课 节约能源 fOtin[|}6@
一、教学目的要求: ~_=ohb{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jz(}P8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Gy"F1 dp
3.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toxZ}OP
4.能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利用图表记录自己家中用电情况。 ml
e"!*
5、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pJ[7m
二、教学重点: xb$eFiQ
1、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V*FFv
2、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6-C9[[g<
三、教学难点: ]p>6r*/nw
1、设计一种节能产品 {:M5t1^UC
2、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vWFTv
四、教学过程: 3l"7 $B
1、导入: ~yz7/?A)TS
谈论——家中能源使用情况 -#T?C]}
2、学习新课: vhiP8DQ
A、我国的能源问题 l9
RjxO.~U
活动目标: }l{r9ti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k-vt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 7Wub@Mp
3、能把本组的方案与其他组交流。 。 b?`8-g
活动过程: z1A[rbe=4w
1、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最占世 :FOMRrf7.
界的66.8%,石油居世界第5位。但我国仍面临众多的能源问题,谁想知 H@%Y!z@\
道这是为什么吗? ]v96Q/a
2、阅读资料,出示阅读提示: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是什么,用数字进行说明。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ZVu&q{s,
3、小组讨论。 RMU]GCa
组织学生围绕着“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能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教材第69 zMasA
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等办法来解决能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节约能源可能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怎样节约能源是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的内容,当然学生提到开发新能源会更好。鼓励学生能够针对发现的某一具体的能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KrN#>do&<
4、交流结果。 )
9h5a+Z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能 [H$37Hx!
源问题,必须从节能开始。 (.Y
t|
"j
5、进一步设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节能意识是什么样的呢?过渡到下而的活动。 >en,MT|
B、生活中的能源浪费 T.nY>Q8
活动目标: {X$8yy2zC5
1、找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NvBxc[
2、能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VaQqi>;\
活动过程: to@ O
1、教师讲解:一些人认为能源是自己或单位花钱买来的,使用多少是自已的事,由此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 z;`o>Ja2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浪费能源的。提示学生,浪费能源的现象有两种情况: !DFT}eu
a.像运行着的车辆、电器、燃烧的炉火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就是浪费 ]h8[b9$<")
能源 Qm86!(eZ-
b.像冰糕、饼干、衣物、学习用品等在生产过程中曾经消耗过能源,这些物品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也是能源浪费。 m/l#hp+
3、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bm9@A]yP
如不能随手关灯、浪费学习用品和食物等,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n`<Y
hV
4、组织学生针对能源浪费现象找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全班同学共同出 7N0V`&}T
谋划策,针对不同小组学生发现的每一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 3]Rb2$p[=
施,并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XUeBK/aQ{
C、“节能作品”大赛 3D>syf
活动目标: apQ` l^
1.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撰写一份说明。 2VaQxctk
2、能设计一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设计产品的方式。 ;QbM
VY
3、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已的作品。 h; 105$E1
活动过程: Kc~h
1、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L2:v#c()#)
(1)阅读第70页“海报”内容.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阅读第7l页“资料”内容,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购物、家务、出行等方面,确定自己的参赛项目; _IiT
B
(2)设计节能作品的过程是:先通过观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再设计作品的内容,并用某种形式(模型、图、文字)表示出来,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并通过调试、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根据作品制作一份介绍作品的说明书。 4A(kM}uRB
2、学生独立活动。学生按括动要求,独立设计自己的作品。及时地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要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题、设计内容、制作作品,同时号召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结成活动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y\7 -!
3、交流评价。举行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评价表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寄送到当地有关节能部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从小为决策服务的意识。 *k$&U3=
D、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 P}B{FIpNG
活动目标: =jZ}@L/+
1、能提出调查家庭用电量的相关具体问题。 k@r%>Ul@
2、能设计出与调查问题相对应的记录表,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g8H
3、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 D.?Rc'yD
4、能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_^#/BnAl
活动过程: P+00wbx0
1.提问:你知道自己家中每周用多少度电,每天什么时间用电最 #=r:;,,
多,什么时间最少吗? Ng=XH"ce~
2.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YI!ecx%/4
(1)坚持在一周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查看、记录家中电表的数值。查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电表、开关等,最好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 1j7^2Y|UT`
(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观察一周内用电量的变化。学生练习如何绘制统计图,并通过分析统计图解释统计结果。 g/Q hI
(3)统计家中常用电器的瓦数、使用时间.计算消耗的电量。 RL0,QC)e#@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调在结果,比较自己家在本组内属于用电 8,Iil:w
多的家庭,还是用电少的家庭。 z/zUb``
4、阅读教材第73页资料,说说平时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学生汇报、分析统计结果。 nRq@hk
E、小结: 3B| ?{U~
作业: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s"5f5Cn/Wh
_kR);\V.8
第16课 (}1 gO
\]pRu"
kc#<Gr&Z&
第17课 太阳系的奥秘 'lwLe3.c
教学目标: 4E[ 9)n+YV
知识和能力目标 tHgn-Dhzr
(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LPr34BK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X1Vx6+[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Wu`SlDp9
情感态度价值观 d$~q
(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n+?7`d,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dd
4g?):
教学过程: 3Z.<=D
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r_{T=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9 -7.4!]I
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认识恒星和行星。 U1zcJl^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m]t`;lr<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m,UMb#7Y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x3mPw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 N5cC#5`=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 ;u<tA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E#'JYz@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8BP.VxX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YCJc Dab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CjW`cHd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sp%EA=: E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OhUEp g[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ADj9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iU3GUsPy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yU"pU>fV@
阅读科学在线。 @lvvI<U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cs0;:H*N*
板书设计: 9C;Hm>WEpP
第18课 地球绕着太阳转 1u4)
教学目的: R%7*
)3$&r
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l5ol@2*
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W$_}lE$
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l.-0jt
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P,.<3W"4i
教学重点: F$[1KjS
是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2flgfB}2k
教学过程: 1eiV[z$?
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IK#W80y
1、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对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地球运动又引起了哪些自然现象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材用文字的形式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呈现了出来,要求学生通过科学阅读,分析整理资料,来加深对自转相公转的认识。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资料,培养学生从科学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v/ dyu
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d4'*K1m
1、对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渡曟從麌從际上是一个验证实验。通过多次模拟演示、反复的观察,来分析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关键是要考虑用什么来模拟什么。本实验要引导学生考虑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和太阳、用什么来模拟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等。 cWG>w6FI
2、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图示来做模拟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的公转。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要提醒学生地球的公转是自西向东逆时针的方向,千万不能转错方向。二是要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三是实验的条件最好选择室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灯光最好选择直线光源 (如手电筒等),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a:j_jy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重点要指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这个实验需要反复多次,学生需要反复观察、反复分析推理。重点研究地球公转过程的规律,如地轴的倾斜等。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两半球直射点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是引起南北两半球四季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 cBxBIC
4、实验中要求学生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记录下来,并用自已的语言解释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季节的变化。最后,要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讨论问题: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地轴的倾斜,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就不会在南北半球上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不同纬度就不会有四季的交替变化。 HR0t[*
二、四季变化对植物影响 &
w%%{lM
l、学生对寒来暑往、风云雨雪、花落花开、大雁南飞等自然现象和变化都有一些切实的感受,对动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形态和生活习性等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总结提炼生活经验,形成对自然现象和变化的科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认识。 rl#[HbPM
2、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图用来提示学生一年四季中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形态。教师可以事先收集 (也可发动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四季的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季节变化对身边动植物的影响。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身边常见的典型动植物,研究其在不同季节里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比如,春季里白天逐渐变长,气温日渐升高,春雨绵绵,桃树发芽,桃花开放;夏季到来,天气炎热,桃树生长茂盛,逐渐结果成长;秋季天气变凉,树叶逐渐变黄,桃子成熟;冬季白天变短,天气寒冷,树叶飘落,光秃秃的桃树枝傲立风中。一些动物皮毛(羽毛,在秋冬季增厚增多,在春夏季脱落渐薄等。 9ure:Dko(Y
3、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教材上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自已寻找的典型动植物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启发,加深认识。 (N63k1M
4、教材上提供了用一棵树把一年四季变化表示出来的做法,启发学生想像怎样用生动的方式把一年的四个季节表示出来,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四季生物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VKzY6
板书设计: R.KqTEs<k
18 地球绕着太阳转 _," -25a
一周需用时间 形成 i7@qfe$fR
自转 23小时56分4秒 昼夜 ~nul[>z
公转 365.25天 四季 !VNLjbee.
教学反思: | g o jb
第19课 美丽的星空 g.3 .
C?
教学目的: "'389*-
l、能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已知道的了解星座方法的知识。 p72:oX\QI
2、能坚持长期观察某一星座的变化。 <Uz~V;
3、能把自已的制作展示给大家,并能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iR
k.t=B
教学重点: 2?=R_&0Q
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星座方面的知识。用自已制作的星空观察器把星座复制到自家的屋顶上。 2=?/$A9p
教学过程: pVuJ4+`
一、导入 hN(sz
学生对星座多少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认识的各种星座,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星座。 if|j)h&
教材中提供北半球四种常见星座,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星座,启发学生来认识,初步了解星座是怎么命名的。 p8yn? ~]^
二、寻找四季的典型星座 U%E6"Hg
学生对星座方面的知识可能一知半解,对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星座方面的知识可能知道得也不多。教材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观察两种途径获得四季星座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学习查阅星座资料的方法,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天文方面的资料和书籍供学生查阅。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天文馆去参观,获得更多有关星座方面的知识。 :` FL95
在查阅资料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在地球的南北半球看到的天空是不一样的,因此才有南半球星空私北半球星空一说。在同一半球一年的不同季节里,看到的星座也是不一样的。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观察星座,看到的星座位置也会有变化。有关星座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星图讲授给学生,最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这样可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_,S
L;*G4|
在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一定星座方面的知识后,动员学生在晴朗的夜晚实际观察星空。教师要把观察星空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比如怎样认星图、怎样把星图与实际天空对应起来、怎样选择观察地点、怎样选择参照物、需要带什么工具、怎样做观察记录、怎样制作自已的四季典型星座观察图等。并在适当时候,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自己观察星空的经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坚持观察星空的兴趣和爱好。 j,7NLb9M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观察星空,星座的相对位置是有所变化的。教材上提供了四个时间段,供学生来观察记录,要求学生真实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否看到不同时间星座的变化,关键是选择参照物,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参照物。 m|tE3UBNv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从中获得更多关于星座方面的知识,并且动员学生积极运用星座科学方面的知识,去批驳"星座决定命运"这种迷信的说法。 M]\p9p(_
三、留住群星的美丽 HH_w!_f
这是一个有趣的设计制作活动,学生可能会非常感兴趣。 %O9kq
观察星星的相对位置画下来。 3$cIm+
板书设计: h>s|MZQ:*
19 美丽的星空 1_chO?&,I
典型星座 恒星 x 6=Yt{
春季 狮子座 北极星 qs$%/
夏季 牧夫座 天鹰座 天琴座 牛郎星 织女星 < 0S+[7S"
秋季 仙后座 F%Te0l
冬季 猎户座 ;4E.Y
r*
教学反思: Vfm (K
&``dI,NC
20 地球的近邻——月 球 #Y)Gos
教学目的: p([g/Q
能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月球的问题。 e|ChCvk
能通过查阅资料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 cP >MsUZWl
能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kpxWi=y
能设法用模拟实验研究月相的变化。 {Ac5(l
i_
教学重点: desrKnY
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 0RaE!4)!;
教学过程: -,;r %7T
一、关于月球的知识 &C_0JyT
本课书可以从美丽的月球的神话故事引人,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对月球的向往以及关于科学探索月球的种种努力,引导提出有关月球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活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月球的兴趣和爱好。 cmw2EHTT<
教材用资料呈现的方式把有关月球自然状况方面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科学阅读来获得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书面阅读或网络阅读的方式,当场获得月球方面的知识。 mkJC*45
查阅资料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问题引导,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资料查阅。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好查阅资料后的交流活动,便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A6?+$ Hr
二、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 P!;%DI!<b
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可能已经对月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已的语言概括出“月相”的概念。每个月的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规律的发现则需要靠长期观察才能获得。 %Se@8d8
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做长期观察的基本要求,比如,明确观察目的、准备观察工具、查阅有关资料、选择观察地点、设计观察记录表•做好观察记录等等。教材中提供了一个月中8种月相变化的图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这8种月相,然后再做实际观察。 D%tcYI(
做长期观察时一定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事先一定要设计出自己的观察记录表,其中包括观察的日期、所看到的月相、月球上的发现、月出时间、月落时间等。 $UgQ1Qc
为了督促学生坚持做好长期观察,教师要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检查,并组织各种交流活动,让学生随时交流观察心得,以及自己的观察记录等,确保长期观察的有效性。 =(!&8U9
三、模拟月相的变化 p&Os5zw;|
l、这个活动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在室外进行。可以选择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皮球,一半涂成黑色,一半涂成白色。教师一定要讲清楚需要用什么来模拟月球轨道、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等,在模拟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月球的公转轨道是逆时针的;二是在不同的位置上应该让白半球始终朝向一个方向。 D{%l 4og
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可以先观察新月、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四个固定位置的月相,接着再观察不同位置月相的连续变化。为了便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多次。 Y}G 9(Ci&
3、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和感受,并组织学生讨论假如站在月球公转轨道以外是否能看到月相的变化。事实上是看不到月相的变化的,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用模拟实验来说明。 HM'P<<
四、做个小小宇航员 l4 @
到月球上旅行,首先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问题,怎样解决月球上的衣食住行主要依靠前面所学的关于月球方面的知识。要考虑月球上的水、空气、食物、温度等,还要考虑月球上的失重等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NGA8JV/U
到月球上旅行还需要制定一个旅行计划,要充分考虑到月球上需要观察的事物、想研究的问题和需要带的工具等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开展旅行活动。 !/1aot^(
板书设计: Idq&0<I
20 地球的近邻----月球 j
3<|X
一天中不同时刻月球东升西落 W u4` 3
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是从西向东运动的。 cba
月相的变化: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一周 a4zq`n|3U
娥眉月 新月 娥眉月 下弦月 残月 满月 凸月 上弦月 娥眉月 b4l=Bg"
课后反思: (k{rn3,
^lF'KW$
s7x&x;-
<=]wh|D
o\n9(ao
~/R,oQ1!g}
O'<5PwhG
x,f=J4yco
第21课 蔚蓝色的宝库 i|- 6
科学探究目标: PS" ,
1. 能将搜集到的资料设计成生动、易懂的方式进行展示。 r2KfZ>tWg"
2. 能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海洋中蕴藏着的资源。 g{t)I0xm
3. 能将发现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Z0Tpz2m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m)5,ut/
1. 能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保证较全面地搜集资料。 jRk"
#:
2. 能感受到海洋资源的丰富与美丽。 `v]|x,l+C
环境目标: (?9 @nS
1. 能在阅读资料中意识到有些海洋资源正在遭到破坏。 Ts+S>$
一、 感受美丽的海洋: m7GM1[?r
猜字谜引入。“家住大海,走向岸来. 太阳一晒,身体变白.”学生猜出后,又出示另一个谜语“肚中藏宝,浩瀚无边,入口苦涩,性情多变”待学生猜出是海洋后,和学生一起走进《蔚蓝色的宝库》并板书。 m|:O:<
师:你到过海边吗? TLBIM
生:三、五名说一说,在海边见到的情况, 2ZZ%BV!s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海洋,出示视频材料。和学生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海面、海浪、海水、以及海底的美景。过一会我们看谁的发现多? j. @CB`
生:我欣赏了海洋的美丽和神奇,我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海边去看一看。 q 9cN2|:
师:希望你早日实现看海的愿望。 aFCma2
生:看到了平静的海面、看到了海上日出、看到了日落、看到了汹涌的海水,我感到海洋太美, #
FAy
]7/O
师:你的眼睛很亮,发现了这么多 /S}4J"
生:丰富的海洋生物如(珊瑚、海星、海葵等),我感到海洋的生物种类太多,有很多需要我们了解的新物种,等待我们去探访。 W @X/Z8.(
师:你的表述很有条理,你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希望你长大了立志于海洋生物研究。 ~1_v;LhH5+
师:通过刚才看图片,我们对海洋有了个很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海洋是美丽、壮观的、还有它的富饶。 b7]MpL
活动二 丰富的海洋资源 0j=xWC
师:那么海洋到底有哪些自然资源呢?我想这也是你们急于了解的,现在我们就先把自己的收集的有关资源的资料快速的阅读并整理、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理分类、并记录。过一会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分类更合理,记录更详细。 5Op|="W.
生:自己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in:gX8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分类,并个别指导。 7W)*IJ
师:刚才我看你们做的很投入,分类分得也很认真、记录得也仔细。现在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分类结果呢? Ukf4Q\@w
生:我们小组是按照它是否有生命来分的,我找到了海洋生物资源,如海洋的各种鱼类各种植物,还有矿产资源。我们要介绍的是滨海砂矿易于开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约96%的金红石、80%的独居石、75%的锡石、30%的钛铁矿都产自滨海砂矿。另外,还有磷钙土、金、铂、金刚石等。 ]c67zyX=%
师:这个小组是按照有无生命来划分的,哪个小组有不同的分发呢? {S+ $C
生:我们小组是按照是否可再生分的,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小组重点给大家介绍海洋能源它是可再生能源。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海洋中蕴藏的发电能力达到766亿千瓦。技术上有可能利用的为64亿千瓦,约为目前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倍。海洋能源的开发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hkifd4#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呢? ,'7 X|z/_>
生:我们是按照开发历史的长短划分的,有传统的资源和新能源和潜在能源三种。我们想给大家介绍的是藻类,数量70%都是由海洋藻类的释放的,数量惊人。有许多的新能源 scXY~l]I*
师:你们的分类标准很独特。 2Hh5gD|>
师:真是了不起,真是巨大呀。 .(RX;.lw
师:通过我们的交流分类,我们知道了海洋资源真不愧为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看到学生收集了这样多的资料,课下我们一起把有价值的好的资料收集起来 Cb`2" mpWS
师:有那么多的资源要知道它是如何开发利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关注的问题,请同学课下继续搜集有关的资料为下节做好准备。 Thlqe?
SFj:|S=v6j
1E1oy(\V
本课的设计意图: ,Pq@{i#
《蔚蓝色的宝库》是冀教版的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21课,在学生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方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和美丽。本单元包括“蔚蓝色的宝库”、“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 X
&s@S5=r]
本课的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本课以课下收集资料、课上分小组交流、分析、分类,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Z
r 9t|_
活动一“认识美丽的海洋”首先通过实地考察或搜集图片的方式让不同地域的孩子都能有一个感受海洋的途径,然后,通过用语言描述交流自己对海洋的认识,共同欣赏、感受海洋的美丽,并初步认识到海洋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 5,i0QT"
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丰富的海洋资源”先引导学生围绕“海洋中蕴藏着哪些资源”为主题查找资料。接着,组织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以学生共同掌握的较充足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尝试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关注海洋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foiGZ3g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a#U2y"
教学难点:是对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HO'"/tB@D
'@jP$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