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c c/nzB
1.1~1.2 我们常用的工具与打开盖子的工具 1/K1e$r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C
&y
2I
2、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zS h9`F
3、知道对工具的爱护和工具使用中的安全。 w\{#nrhYU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rmr :G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Mn~XN4F_
教学用具: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工具、启瓶器等。 +wQ}ZP&
教学时间:一课时 .tQ(q=#
教学过程: 4t3>`x
7
一、 导入新课: ]q4(%Q
出示一没开盖的汽水瓶问:老师想请同学们尝尝这汽水的味道,但瓶盖好紧用手拧不开,谁能帮老师打开? 5fYWuc9}z
生:用牙齿。 NytodVZ'
3
生:用启瓶器。 LXPO@2QF
…… u]i%<Yy89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不错,如果我们使用工具那会更方便。在生活上有很多的地方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与打开盖子的工具” (板书课题) 2 )3oX
二、探究过程: ?e,:x ]\L
1、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wqPoW
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好记录。 Hi*|f!,H?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B]Ec
2、我们是怎样使作这些工具的? gQJLqs"F
学生自由描述再当众表述 |f
!J-H)
3、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 3i'
01z
分组记录:(表一) ]'w5s dP
工具名称 使用方法 可心以完成的工作 H4j1yD(d
nHRk2l|
G?61P[j7
N
Z,} v3
二、试用工具 A}&YK,$5ED
1、 试一试,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起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 ,KU%"{6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并解决问题,再分组表述及演示) pS}IU{#;
要求:用不同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jzBW'8
发现了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xq=!1>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cVDXLj$
1、 打开油漆桶 \u))1zRd
2、 打开一瓶饮料 2)T;N`tNw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l-S0Gn/'X
力点 重点
lnLy"f"zV
支点 ^ meU&
3、 通过观察着重让学让认识这几个点并形成印像。 [IAk9B.\
四、课堂小结。 Fw
t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w{So(AF
1.3 杠杆的研究 NJV kn~<
教学目标:1、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dQ9W40g1
2、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P
#`M8k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z%iPk'^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 *X ;ch55\
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 8eYEi
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 } # L_R
教学过程: ,v#n\LD`
一、 导入新课: K<`W>2"
杠杆能在生活中产生这样大的作用,为什么杠杆能省力?它工作的秘密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秘密。 )Q>Ao.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c_?^:xs:d
1、 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2+d+Zuh
2、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8ltV`
三、杠杆能省力吗? m^3j|'mG
1、 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9yWf*s<
(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QC.M
2、 如何将使用杠杆尺。 " a,4E{7
(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 !$>
b}w'
3、 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P6) vqO#Z
4、 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 Oh>hyY)}
(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 q-uzu !
5、 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PAtv#)h
省力杠杆 <>Dw8?O
不省力杠杆 >5"e<mwD7d
四、思考问题: +"bi]^
\z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 o?Cc
五、课堂小结 2N]8@a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板书设计:
\i@R5v=zL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