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预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GLY,<O>D5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El`G<esX
单元教材分析: D{]w+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7
_E&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g3n>}\xG>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E#w2'(t
单元教学要求: I-s$U T[p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Md:*[]<~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0NsPo
单元教学重、难点: )$Fw<;4
1、小括号的使用。 -}qay@cDt
2、综合算式的应用。 '&/Y}]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8QFRX'i
教学内容: I<lkociUCG
课本第4页例1 #r&yH^-
教学目标: =aT8=ihP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yaj1nq!*"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w2"]%WS %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gO~>*q &
教学重点: ohXbA9&(x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aLevml2:T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j~2t^Qz
教学准备: t I+]x]m+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YPw'cZZ&
教学过程: : B/u>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tG,xG&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YcaLc_pUx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f3))x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w;T%b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eqFMf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w RTzpG4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NLWj5K)1P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RV5;EM)~[
3、小组交流讨论。 P>6
wr\9i[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LrfyH"#!: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QZ-6aq\sgp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DT)7koA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xI=[=;L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5kg3OO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o~AUo{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h8SK8sK<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l&Fx<
W
板书:(1)22+13-6 (2)22-6+13 iV%tn{fc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n=FSn6c
7、小结。 Yi"jj;!^S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D/zp_9B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vw
q Y;7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5|[\Se#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 F&{I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z 2V_nkI
四、课堂总结 @h\u}Ee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w^nCsv
五、课堂作业 Y'LIk Q\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_Ai\XS
Am
教学内容:
DCtrTX
课本第5页例2 /Big^
^u
教学目标: Z"<tEOs/En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EEp,Z`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xn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ab5z&7Re6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fDs9=3#
教学重点: 8-R;
&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S
4M.j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sF%c
教学准备: I%G6V
a@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l$BUX
教学过程: n|iO)L\9aB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RS`q+g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g*#.yC1/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V-iY2YiR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bXOB(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uod&'g{N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p~h-9Vi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O7RW*V:G@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lLI
q!!\
3、小组交流讨论。 PM%Gsy]q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e05{C:kS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V`"A|Y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Wm:Ilq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X8b
= z9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Xn3Ph!\Z5e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P{[22dQ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
^)bf|1'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A[H^E
板书:(1)54-8-22 (2)54-(8+22)
4jl-?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i~6qOlLD-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oos7x6
8、小结。 *<_8]C0>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VS \~t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e>0*hF[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T! >]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wg=ge]E5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beYaQz/@W
四、课堂总结 %<8lL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