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在世界中
第1课 地球人类的家园
教学目标 }a9G,@:k
1、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了解地球为我们生活在它上面的居民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mR8@kob<
2、获取知识的思路过程:师生共同观看图片并交流自己对于我们的家园——地球的了解和大家的感想,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达到“同化”和“顺应”的目的。 L@zhbWY
3、知识掌握及应用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思路:充分运用图片的直观性,化抽象为形象,为同学提供认识和发现平台,通过观察和交流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zA.0S
m
4、情感: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和实践和热爱人类家园的意识。 QX<x2U
教学重点: L1DH9wiQi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和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bX:h"6{=R
教学难点: R?9x!@BV
地球的形状及其大小。 Z_S{$D
教学过程: PXJ7Ek*/
1、 导入新课 pWv1XTs@t:
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那么我们了解地球吗?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共同了解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Q- m &
板书:第一课 人类的家园--地球 ]{\M,txo8
2、 新课部分 v*dw'i
出示[情景1] b8YdONdy
问:这是卫星从高空拍摄下来的地球的照片。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我们脚下的颗星球,"天圆地方"的说法曾经一度很流行。这是为什么呢? pz)>y&_o
(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看不到地球这样的照片,得不出地球整体的样子的印象) <m1v+cnqo
问:那么,后来人们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个球体呢?请同学读书p2的'读一读'。 NW 2`)e'
(人们在月食发生的时候看到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环球航行;) %OO}0OW
问:现在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看完后你试试看能不能给同学们描述 一下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5ZQPICF
出示[图片2]、[图片3] )78T+7Kq
(地球很大;地球的周长约四万千米;我们人要是每天走50千米要走两年才能环绕地球一周;要是手拉手的话得用四千万个同学拉起手来。) 1 ^= QIX
板书:地球很大 周长约四万千米 "&4r!2A
问:同学们谁告诉大家,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呢 ? ysp`(n=
(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圆形或地球是个圆球。) x{<l8vL=-c
先不要让同学下结论,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现在我们通过多媒体看一看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Vr( Z;YO
出示[图片4] ]PoWL;E'
问:观看图片后,大家能否通过讨论,然后给地球的形状下个科学的定义呢? fG$LqzyqlK
(地球不是一个平面的圆形;地球不是个像球一样圆的圆球;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gMt
U
同学们分析的不错,原来小小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呀。好的,老师现在就把你们的观察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EEL3~H{(
板书: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qnj'*]ysBC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大小与形状,现在让我们领略一下我们家园的风光。 4G&dB
H
出示[图片5] 8,!Oup
问: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什么必须的资源? qz (x
(这里是平原,我们的粮食大多出自平原。) vxI9|i
板书:平原 P#XV_2
(这里是山地,有高原牧场。更重要的是山地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森林资源) NY^0$h
板书:山地 i-5,*0e6m
(河湖、大海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水产品。) ,R<9yEWm
板书:河湖 大海 IVxZ.5:L$
(同时还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交通和灌溉的方便。) 1TGRIe)
(阳光、雨露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 *0eU_*A^zO
板书:阳光 雨露 ty pbwfM]
问: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需要。同学想一想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呢? >X05f#c"v/
(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雨露,离不开河湖和大海,也离不开平原高山等,所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等多方面的东西,所以我们离不开地地球,这里是人类的家园。) pe+h8
板书: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GbL1<P$V
3、识的记忆与应用: 2@GizT*mA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rP]B-)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我们人类离不开地球。) Km%L1Cd]
教师: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 MsP6C)dz
板书设计: wB \`3u4
第一课 人类的家园--地球 }$L63;/H
}(ORh2Ri
地球很大 周长约四万千米 &s(&B>M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uXh:
/KO
平原 山地 河湖 大海 阳光 雨露 3Ioe#*5\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uAy/S
+?m.uY(
第2课 地球和地球仪 GjHR.
p?-
教学重点:地球仪上的有关知识及查找七大洲四大洋。 zp1ym}9M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等。 \P?X`]NwnO
设计思想: T+$H[&j
本课的教学设计试图充分发挥图片和实物的感性认知功能,让枯燥的概念借助图片和实物变成生动的形象,让同学们通过观看、思考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更多的知识。 tZKw(<am
教学手段: fZ7AGP
以图片和实物为辅助教学工具,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然后共同得出结论达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目的。 zN|k*}j1J
教学过程: Cg]),S
1、导入新课: !+^'Ej)z
问:谁能告诉大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Y`bTf@EP>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最大周长约为4千千米。) sAL
]N][Y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是太大了,无法观察,研究起来也很不方便,人们就想了个好的办法,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的用途可多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课。 'O
ziP
板书:第二课 地球与地球仪 d`B<\Y#{Us
1、 新课部分 p T 8?z
出示地球仪 x}?<9(nE c
问: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吗? Wx{E\ l
(地球;地球仪。) y3s+.5;
板书: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RE%f'y
问: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地球仪和地球有什么不同吗? KBN% TqH|
出示[实物1] 9T24dofkJ
(地球仪上面有架子、有一个铁轴、表面有许多网似的东西;是斜着放的) sEdz`F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东西都是人们在制作地球仪时加上去的,其中有的是起支撑作用的,但更多的是为了人们使用或查找方便而设的。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球仪上面的知识吧。 )XK\[tL
教师要注意,无论是转动还是摆放地球仪都需要正确的方法:地轴上端要指向北极星的方向,转时一定人向自己的怀中旋转。 $P0q!
出示[图片和实物2] =ZIT!B?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轴:地轴指向斜上方,这可不是随意而设的,而是有着科学含义的,它指向的是北极星的方向。也就是说,这里是地球的最北方(地轴的上端)。 f=R+]XPzz
问:让同学们想一想,这里是最北端,那和它相反一端呢? gaY&2
(与北方相反的方向是南方。) >dt*^}*
自转的地球当然没有这么个实物的轴,但是却也总有一个自转的中心,这个中心就位于地球仪的这根铁棍的位置,因此我们假想这里有个轴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地轴。 Ms(xQ[#+
板书:地球旋转的轴--地轴 +C{-s
轴的北端和南端。 这里称为北极,相反的一端为南极 &9#m]Mz
板书:地轴的北端叫北极,相反的一端为南极 L4g%o9G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地球仪上的线网是做什么的。 'YNdrvz
出示[图片和实物] WxGD*%
问:这些连接南北两极的纵线叫经线,它们起什么作用呢?我们大家共同来观察。 X&qx4DL
(找到经线我们就可以辨清南北方向了。)(经线批示南北方向) 5h#h>0F
板书:经线(纵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它们指示南北方向 ]zSFX
=~(S
出示[情景4] ^}d]O(
这些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的是东西方向。 Z,38eQpM
板书:纬线(横线)--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的是东西方向 E
s5:S#
点击情景4中间的纬线:这条红色的线就我们所说的地球的周长其实它就是最大的纬线圈。我们又叫它赤道。 y3dk4s77
板书:最大的纬线圈: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7)=k}4
赤道以北我们称为北半球,以南称为南半球。 ?
W'p&(;
地球仪虽然好,但也有缺陷。因此,我们用得最多的是地图。 YS9RfK/
出示[图片] k k3^m1
问:我们观察地图: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大片的蓝色代表着什么?黄色和白色的又代表什么呢? zzQWHg]/
(蓝色代表海洋,黄色和白色的代表陆地。) i
U$~H
问:你在地图中,找一找共有哪些洲和哪些大洋呀? S 13cQ?4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 、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G:1'}RC :
同学们查找这样的问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才不容易出现失误。我的顺序是:亚、非、北、南、极、欧、大。(从大到小) }p7iv:P=3
也可以让同学按自己方便的顺序记。也可让同学们相互交流方法。比如:四大洋的记法。 y~
=H`PAE
板书:亚、非、北、南、极、欧、大(从大到小) ~-BF7f6C
板书: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Yv;s3>r
2、 知识的动用与回忆 "n!yK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课,现在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地球仪上经纬线地轴、两极等知识和同学说说。 (8JU!lin
同学说后,查找七大洲、四大洋顺序自定,鼓励创新的方法。 5G*cAlU
板书设计: c[dzO.~
第二课 地球与地球仪 ]yU"J:/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9dpB>+
地球旋转的轴--地轴 地轴的北端叫北极 相反的另一端为南极 L8QWEFB|
经线(纵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它们指示南北方向 "#j}F u_!
纬线(横线)--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的是东西方向
B )r-,M
赤道--最大的纬线圈(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DYD<?._I
七大洲:亚、非、北、南、极、欧、大(从大到小) .w9LJ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Lb!@M
第3课 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环境 $RaN@& Wm
教学目标 pIJXP$v3
1、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地球上有热量差异明显的五带,这时由于太阳的光线照射角度不同造成的。让同学知道五带的分界线和简单的气候特点。 4]y)YNQ(
2、获取知识的思路过程:师生共同观看图片和实物分析和了解太阳的直射、斜射以及由此形成的气候特征鲜明的地球五带。 O<gfZ>
3、知识掌握及应用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思路:充分图片和实物的直观性,化抽象为形象,为同学提供交流和发现的平台,通过观察和交流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jhNFaBrS
4、情感、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0CrsZt X
教学重点 g>@JGzMLP
地球仪上的有关知识及查找七大洲四大洋。 6Xlzdt
教学难点 nVb@sI{{k
认识和理解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等。 9)q3cjP{<
教学过程 K9lgDk"i
1、 导入新课: 'YNaLZ20
现在我们来复习关于地球仪的知识,因为以后我们是要经常用到这些知识的。 I &t~o
教师可以出示《地球与地球仪》一课的图片和实物,同学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图进行复习。 yGZsNd {a&
常言说得好万物生长*太阳。的确,太阳对于地球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中地球所接受阳光的照射是不同的。因此地球上种地区就出现了不同的生活环境。现在我们借助多媒体来了解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环境吧。 S(Yd.Sp
板书:第三课 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环境 \c=I!<9
2、 新课部分 {*ak>Wud
出示[图片和实物 ] \*x
B<mq
同学们进行观察并从图中人物的衣着变化来推断这三个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Jz9wo`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三个小朋友所在的地区气候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具体地看看这三个小朋友具体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区。 y>^^.
出示[图片和实物 ] 0s#72}n
(他们分别生活在热带、温带和寒带。) ,5}U
H
由于温带和寒带都有南北两个相对应的地区所以有地球五带之称。 |\5^ub,m
板书:地球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0lfK}
a
同学活动:记忆地球五带的位置。可以自己画个简单的地球五带图进行填写练习。 tMIYVHGy
问:现在我们共同来研究这种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Iu! B
Y
(是由于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造成的。)
ggr
我们来看到底是怎么不同。 FK|O^->B
出示[图片和实物] `2s!%/
问:同学们说一说阳光直射与斜射有什么不同? Hcq.Lq;2:
(阳光直射的地方由于受热多成为热带,斜射的地方受热少就成为寒带,介于它们之间的是温带。) O !L`0
=%c
板书:五带是由于阳光的直射和斜射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 VM"cpC_8
我们知道了地球有五带也知道了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Z5^WHwg
问:大家说一说地球各带的气候应该有什么特点呢? [
V
CC+_
(热带长夏无冬,气候炎热。寒带冰天雪地,终年严寒。温带四季分明,既不太热也不很冷。) 3FEJ
9ZyG
问:现在,同学根据我们所学习知识判断一下,是不是只要一脚从热带跨进温带气候就立即发生变化了呢? b'H'QY
(不是,是有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因为在回归线附近气候是差不多的只是越远离回归线热带的特征就越少了。) RpHl
q
对同学们的分析进行赞扬。 }'X=&3m
现在我们在地图上看一看七大洲分别地处于什么气候带。 h
vd}l8
出示[图片和实物] Ykbg5Z
同学查找后,开展师生交流。 gV_/t+jI
(非洲和南美洲大部分在热带。) I5$P9UE+^9
那里的天气终年炎热,没有寒冷的冬季,是世界上最热的地区。 g*|j+<:7
板书:热带--非洲和南美洲大部 0J)s2&H
(南极洲在南寒带,气候寒冷无常年居民。) H"Pb)t
(我们那里终年冰天雪地,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 OG,P"sv
板书:南寒带--南极洲(气候寒冷无常年居民) h~MV=7
lE
(亚洲、欧洲、北美洲大部分在温带。) d"$8-_K
我国就在温带,这里的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既没有热带的炎热,也不象寒带那么寒冷。地球上大部分居民都是生活在温带。 [|u^:&az
板书:温带--亚洲、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liV Y]
现在,同学们在地图上查找看一看四大洋分别地处于什么气候带,然后用简短的话表达出来。 092t6
D}
同学们查找四大洋。 )
nfoDG#O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大部分处于热带和温带,只有北冰洋处于北寒带所以是个冰的海洋。) AKNx~!%2
板书:热带和温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大部 Q=\
Oa(I
北 寒 带 --北冰洋(冰的海洋。) &J[a.:..
教师:同学们今天又学到了许多本领,现在大家交流今天你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YdY-Jg Xm
3、知识的运用 )&DAbB!O
讨论一下在我们温带太阳早晨和中午照在身上为什么感觉不同,是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吗?(运用你今天学的知识) E-MPFL
~xH&"1
板书设计: kmuksT\)a
第三课 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环境
PJnC
地球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N:FG
五带是由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 (}"D x3K
热 带--非洲和南美洲大部
$EMOz=)I#
南寒带--南极洲(气候寒冷无常年居民) cH]tZ$E`
温 带--亚洲、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F /b`[
X>%nzY]m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大部--热带和温带 3P>gDQP
北冰洋(冰的海洋) ---- 北寒带 q!c(~UVw
第4课 东方大国中国
教学目标 d1/emwH
1、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和人口的情况。让学生知道我国有辽阔的国土和海疆。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邻国和一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D)_
C@*q
2、获取知识的思路过程:同学学习过前面的一些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本课要让同学在运用这些知识的同时,依*图片和实物的演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祖国的基本知识。 +Qs]8*^?;
3、情感、能力:在让同学了解祖国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JPgr/
8
教学重点: Otn,UoeeB
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国土面积和人口以及我国辽阔的国土和海疆。 ?I.9?cQXZ
教学难点: 4DXbeQs:
掌握我国疆域和海域的基本情况及查找地图。 o3ZN0j69|
设计思想: 'Pz%c}hJ
本课教学设计是充分发挥图片和实物的感性认知功能,让同学通过从全球宏观的角度来了解中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及运用所知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_Fb}zPU!
教学过程: JFq
wC=-
1、导入新课 #XV=,81w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世界东方的大国--中国。 Er~ 17$b
出示[图片和实物] 8WP>u8&
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居住着约六十多亿的人口,其中我们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我们就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指闪烁的中国图形)她的名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今天我们就从全球的角度开始了解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国。 $o6/dEKQ
板书: 第四课 世界东方的大国-中国 &}ZmT>q`$
2、新课部分 N,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