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_Y^<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一) ".eD&oX{
一、填空题 2mbZ6'p {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其础。 _d&FB~= 2. 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 b$+.}&M 3. 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n9Z|
69W6> 4.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ZO+c-!%[( 5.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 [dL4u^]{ 6.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V[m{. 二、单项选择 2hl'mRW (A )1._____ 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6"7N| A. 语言能力 B.语言技能 C.学习能力 }Z-]m ( B)2.______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s3W )hU) A. 学习能力 B. 思维品质 C.思维能力 .S17O } ( C )3.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______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PAxPZf_ A. 以人为本 B. 立德树人 C.人类命运共同体 g#
;w)- Zj ( A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___ 个学段,各个学段目标设有相应的级别。 E3y" A. 三 B. 四 C. 五 pUWj,&t ( C)4.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________三大范畴。 1+PLj[;jJ: A. 学校 B.世界 C.自然 x5k6yHn ( C )5._______类型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访、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歌曲、歌谣、韵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示、网页、广告等。 =9e()j A. 语言知识 B. 主题 C. 语篇 {
D1. 三、多项选择 HKCM
KHR ( ABCD )1.语言知识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语用知识,是发展语言 BM#cosV7%h 技能的重要基础。 E/9 U0 A.语音 B. 词汇 C. 语法 D.语篇 ^PfFW ( ABCD )2.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包括了解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_____________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jAmAT/ 1 A. 听、说 B. 读 C.看 D.写 !L+*.k: ( ABCD )3._________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_________-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______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_________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Kgi%Nd A. 语言能力 B. 文化意识 C. 思维品质 D. 学习能力 qIa|sV\w0 ( ABCD )4.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使_______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lN)U8 A. 逻辑思维 B.辩证思维 C. 创新思维 D. 思维 Aq}]{gfQ1 ( ABC )5.提高学习能力是指能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保持_____,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试;学会______,______;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 impzqQlZ, A. 学习兴趣 B.自主探究 C. 合作互助 1GVJ3VXt 四、简答题 ,YJ\
$?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oW(p (> 1.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 H3}{]&a 2.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 TGGeTtk= 3.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合组织课程内容
(CS"s+y1 4.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HjV3PFg
5.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MNUp(: 6.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Iu^#+n (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FvN*@lG 1.发展语言能力 2.培育文化意识 3.提升思维品质 4.提高学习能力 R}a,.C s"<k)Xi MVK='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二)含答案 Z16G 一.填空题 f7}/ {}g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aQBzEX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个学段各学段有相应级别,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 二) 级。 _=XzQZT!L 3、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jm'(t=Ze 4、语言技能具体包括听、 说 、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其中(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 (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 a1B_w#?8 5、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 、词汇 、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FJgr=9> 6、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 5zX;/n~ 7、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英语的终点目标是(二 )级,二级目标在词汇方面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 505)个单词,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应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词汇。 'H<?K 8、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什么)” ,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 , 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 IY?[ 0
S 10.英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 (Kd;l&8 二、判断题。 J{Ei+@^/9 1.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 (√ ) kN>%y&cK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 xWD=",0+ 3.老师说:Draw a circle.学生画一个circle,这就属于课程标准里面谈到的用语言来做事情。( √ ) 1 e1$x@\\ 4.教学设计的好,教学就一定能成功。( × ) [S9T@Q 5.根据图片和标题推测语篇的主题、语境及主要信息,是语言技能一级内容要求( √ ) 0F6^[osqtl 6.子主题内容“交通法规、安全意识”属于“人与社会”范畴( √ ) ~xpU<Pd* 7.词汇是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 ) R$4&>VBu 8.玩、演的目的是听、说英语和记忆英语材料,最好在玩、演之后再读,以判断玩、演之中使用英语的正误,增加用、记英语的效果。( √ ) ~mx me6"v 10.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 :O)\v!Z 三、单项选择。 *<#jr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 C )双重性质。 11}X2j~Ww
A.工具性 B. 人文性 C. 工具性和人文性 (EGsw o 2.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C )特点。 v-J*PB.0p A.整体性 B.客观性 C. 持续性 _9wX8fh3D 3.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有多种,如(C )、作业评价,单元评价,以及期末评价。。 [WnX'R R A.形成性评价B.过程性评价C.课堂评价 YA O,
rh 4.设置分级课程目标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英语课程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C)。 sH(4.36+ A. 间接性 B. 灵活性 C. 进阶性 tzJdUZJ 5.义务教育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 B )级要求。 4<)%Esyb A.一 B.二 C.三 z;@;jQ7 6.小学英语教材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国际理解意识、跨文化意识与能力,以及(C )。 KlDW'R$ A.学习能力 B.自我管理能力 C.文明互鉴共赏能力 D.创新能力 T>e!DOW; 四.简答题。 bv$_t)Xh 1.简述核心素养内涵 R:P'QM 答: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Wc ]BQn 2.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核心素养 6uW?xB9 答: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fGHYs 3.思维品质学段目标一级内容中观察与辨析部分的表现是怎样描述的? oE[wOq+ 答:能通过对图片、具体现象和事物的观察获取信息,了解不同事物的特点,辅助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能注意到不同的人看待问题是有差异的;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周围的人与事。 :
t-a;Q; 4.实施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哪些具体原则? R<@s]xX_ 答:第一,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和辛酸与那个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第四,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第五,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E8zga ) s3kHNDdC b26#0;i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三)含答案 M.))UKSF 3r!6Z5P7{' E1usxF) (一)填空题: I?LJXo \O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G
<
Z)y# 2.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F0W4B 3.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2iNw>z1 4.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思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q4KQ&.! 5.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 '8K5=|!J 6.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hJ\IE?+ 7.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 O-y/K2MC* (二)判断题 kg?[
(√)1.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新。 :0x,%V74_! (√)2.英语课程以分级体系为依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定起始年级和学习内容要求,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9T3" _MmJ (√)3.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单元形式呈现。 5drc8_fZ (√)4.英语学习活动观: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 x.CUJ^_. (√)5.英语课程学习理念: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7rFfN3 (√)6.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QE*O~Yj 5wYYYo= (三)简答题- $$ou qLu
简要叙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理念。 Xptb4] M3ihtY 答:(1)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 NFw7g&1;Kp (2)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 Osncl5PD) (3)以主题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sT/t1Rp EITA[Ba B` (4)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mOVo'2 (5)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QW/TJ=7r 8+Sa$R (6)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qjNX-| 2.简述英语课程中如何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 9o5W\.A7[D e f8_w6i 答: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教师培训。 ]=\vl>W @zo}#.g 3.简述英语课程如何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 u U Xj |&OW_*l 答: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实际,充分考虑学习条件、学习时限和学生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按照英语能力发展进阶,建立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分级体系,由低到高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课程以分级体系为依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定起始年级和学习内容要求,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idW=
ap;?[B~Ga 4.简述英语课程如何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HYm
| 4Gz5Ju 答: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f*}]`S 5.简要叙述英语学习活动观。 `2N&{( ^*JpdmVhu 答: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vM
)2F !lQGoXQ'4 6.简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9D@
$Y54 8axz`2 ` 答: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注重引导教师科学运用评价手段与结果,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反思教学行为和效果,教学相长。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V@krw"vW 7.英语及其作用是什么? f}{ lRk {p3VHd#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W *?mc2;/ 8.英语课程有什么特征? 5@l[!Jl0k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y.,S}7l: +6paM 9.英语课程具有哪些育人功能?
MO}J 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国家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fXfBDB [MLJs-* I#lvaoeN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四)含答案 lS1-e0,h1 OSP#FjH 一、填空题 bz5",8Mn 1.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S%+,:kq 2.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p_FrN{ 3.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2+';Xk\ 4.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u@> 5.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英语语言 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6.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 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 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7.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 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8.学习能力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 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vwy10PlqL 9.学段目标是对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成就的预设或期待,是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个学段,各学段目标设有相应的级别,即一级建议为3〜4年级学段应 达到的目标,二级建议为5〜6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三级建议为 7〜9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7C~qAI6Eg 10.能根据图片或关键词,归纳语篇的重要信息;能就语篇信息或观点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能根据标题、图片、语篇信息或个人经验等进行预测是思维品质学段目标一级中的表现。 ttQX3rmF01 二、简答题 5WhR| (一)简述核心素养内涵 : (IPrQ 答: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_<Hx1l~ (二)简述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 "s[Y$!# 答: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zx)^!dEMM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Ve/"9?Y_ 答:(1)发展语言能力。能够在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异同,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 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2)培育文化意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 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3)提升思维品质。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 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 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4)提高学习能力。能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 试;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 2hB';Dv (二)语言能力二级目标中表达与交流的表现是什么? tF:'Y ~3 p 答: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表演小故事或短剧,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在书面表达中,能围绕图片内容或模仿范文,写出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Q
I!c= :u H<tk/\C OPm?kr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五)含答案 Xx
l>,QUA VrG4wLpLs - dFdll3bC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aJh=4j~.
>)5=6{x 2.英语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文化知识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语言技能为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式方法。 Eu%19s;u {8L)Fw #$\cRLPg 3.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其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索”等主题群。 >Hh8K<@NL a2:Tu /cmnX'z 4.语篇分不同的类型。语篇类型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歌曲、歌谣、韵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示、网页、广告等。语篇类型也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等形式,还可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语篇类型体现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 oECM1'=Bf Znl&.,c) -I, _{3.S 5.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AR$JUnX wLa^pI4p ^ 9C$#A +~C 6.语音知识 [,GXA)j 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英语的语音包括元音、辅音、重音、意群、语调与节奏等。说话者通过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和观点,反映态度、意图、情感等。 F[aow$",+} 7.词汇知识 ?(8z O" 词汇指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起联系的,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包括了解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re.%$D@ TmN}TMhZ 84PD`A 8.语法知识 >v4k_JX GPqF> 英语语法知识包括词法知识和句法知识。词法关注词的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体)等;句法关注句子结构,如句子的种类、成分、语序等。词法和句法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doR'E=Z4h $Cu/!GA4.> to0tH^pD 9.语篇知识 xP@VK!sc DNgQ.lV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运用语篇知识将语言组织为意义连贯的篇章。语篇知识是有关语篇如何构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篇达到交际目的的知识。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语言使用者理解听到、看到或读到的语篇,以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S 6sSdo'
H>AzxhX[n ;bt@wgY 10.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语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提升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eYL7G-3 )G(6=l* `_2#t1`u 11.文化知识 gto@o\&= 文化知识既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以及相关发明与创造等物质文化的知识,也包括哲学、科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的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J
CIm*6~ Fa(
}:Ug //--r5Q 12.语言技能 &77]h%B> 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写是表达性技能。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jKv=D+ oz}p]l7 N0s)Nao4 13.学习策略 (vIrXF5Dnj )k&pp^q\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其中,元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技术加工语言信息,提高学习效率;交际策略有助于学生发起、维持交际,提高交际效果;情感管理策略有助于学生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C9-9cdW
H mB(*)PwZ B0c} 5V 14.简述一级(3~4年级)的教学提示 [7Nn%eZC
第一,营造积极的课堂生态,构建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V:42\b7x 第二,突出听说,重视模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WIL?[;w 第三,创设丰富的语境,在理解和表达活动中帮助学生习得词汇和语法知识。 @LY 5]og 第四,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 R|Ft@]
YQR*?/?a RJs_ S 15. 一级教学中如何开展词汇教学? (PYUfiOf 针对词汇教学,采用“音”“形”“义”和“用”相结合的方法,在语境中引导学生感知单词的发音;借助图片、实物等教具,以及表情、手势和动作等帮助学生认读并理解词汇含义。在语境中反复再现词汇,帮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词汇表达意义,避免脱离语境的机械记忆与操练。针对语法教学,应遵循形式、意义和使用统一的原则,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形式与意义的联系,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进行交流和表达。 FV/xp}nz i_GE9A=h
w'=#7$N V mQ7M4j* Vvx(7p-GQ )Jx!VJ^Y IidZ-Il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六)含答案 Q}jbk9gM5 ^v3+w"2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