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
-
- 注册时间2003-12-31
- 最后登录2025-04-27
- 在线时间700小时
-
- 发帖1731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5
- 金钱88512080
- 威望88
- 贡献值2007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7319
- 金钱
- 88512080
- 威望
- 88
- 贡献值
- 20070
|
中医穴位及相关知识大全(fiash动画教程) "i&9RA
!1 点击连接查看最大化fiash 2_TFc2d 印堂穴 27MwZz 寻找方法: o* e'D7 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i"mQ 主治疾病: DeI3(o7 印堂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B/Ltb^a 迎香穴 |gU)6}V@ 寻找方法: &g]s@S|%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Ao\Im(? 主治疾病: ,lVQ-qw5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wM}AWmH 水沟穴 VF
KFO9 定位方法: J|([( 取穴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5yjG\~ 主治病症: szD9z{9"y 水沟穴的主治病症为: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 a'O-0]g, 睛明穴 X2{Aa T*M 取穴方法: ,o}CBB! k 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Lz!H@)-mr 主治疾病: h+Y>\Cxg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7c8`D;A-K o
^ 08< fh`}~ aQ 攒竹穴 ^-F#"i|Cn 寻找方法: 6NQ`IC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d< J:{ 主治疾病: 1v*N]}`HU 攒竹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lHE \Z` 点击连接查看最大化fiash Z6&bUZF$bE 百会穴 |W}D_2 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0 c]] 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kV4L4yE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_>3#dk 风池穴 =h.`
ey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YrsS-9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鼻衄、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Z..&H5i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3,J{! 完骨穴 +jO#?J 位置: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与风府穴平。 (0Jr<16si$ 主治:常用于头痛、颈项强痛、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痛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Q@4=fb 点击连接查看最大化fiash >)k[085t
EAE#AB-A 太阳穴 9%riB/vkrF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QtM|e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5x=>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M~)iiKw~MY 下关穴 z>b^Ui0 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tg<bVA)E'J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ZA}!Rzo 颊车穴 Vddod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h7[n 主治:适用于下牙痛、牙关紧闭、腮腺炎、口眼歪斜等病症。 IR32O,) 翳风穴 Swgvj(y;!A 位置:在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 m8INgzVTC 主治:常用于耳聋、耳鸣、牙痛、颞颌关节病、面神经麻痹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0^6}
s1d_ 耳门穴 <SdOb#2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髁状突后缘凹陷中。 ygd*zy9 主治:耳部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J`mq 点击连接查看最大化fiash Z%
]LZ/O8 膻中穴 IDdu2HNu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四肋间隙。 N:EljzvP} 主治: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i_nUyH%b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FMrVE 中脘穴 ]deO\mB 位置: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详见上述图解。 OaY]}4tI$ 主治: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胃炎、便秘腹泻、呕吐、肠鸣、心慌失眠等病症。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人体穴位之一。 HUbXJsSP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 5!jt^i]O 天枢穴 &SPIu, 位置:肚脐旁开2寸处。 G]dHYxG 主治:调理脾胃,理气和中。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鸣腹泻、腹痛腹胀、大便不畅、肠炎、水肿、月经不调等病症,对减肥有一定作用。 X?] Mzcu 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有时可向下发散。 v7v> q?8#D a(uQGyr[k1 气海穴 X>Z83qV5d! 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1.5寸处。 :u2tu60&MJ `W7;- 主治:升阳补气,益肾固精。适用于气虚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病症。为补气要穴,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 g@]1H41 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 \aN5:Yy 关元穴 ClufP6' 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nO;ox*Bk+8 主治:温肾减阳,回阳固脱,增补元气,通调冲任。适用于虚症、神疲乏力、元气不足、性功能低下、腹泻肠鸣、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及慢性病的恢复,有强壮作用。 -L2?T
ap
$?9u;+jIR 点击连接查看最大化fiash )=5
*iWe 大椎穴 V'9OGn2v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kjr q;j: 主治: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7.X)h`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 Z*(OcQ- 肩井穴 @JOsG-VW~ 位置: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muW>;T 主治:开窍通经,理气活络,振奋阳气。适用于元气不足、头颈强痛、肩背疼痛、麻木、上臂抬举困难、高血压、感冒、风湿病、颈椎病等病症。 @f
-rS{ 感觉:局部揉拿有酸麻胀感,并向头部及下背部发散。 \2Kl]G(w%y 天宗穴 c~6ywuq+M` 位置:肩胛骨冈下窝的中点凹陷处。 #XNUR
j 主治:颈项、肩背及上肢的疼痛、麻木,肩背风湿症,外感风寒等病症。 McN'J.Sxp 命门穴 hJX;/~L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 % QaWg2Y= 主治:补肾壮阳,培元固本,强壮腰脊。适用于肾虚腰脊疼痛、精亏脑鸣、阳痿、闭经、尿频、腹泻、肢冷、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补阳的作用。 $G
Vf;M2*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
@;[. #hK 腰阳关穴 MW0CqMi]T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 YL[y3&K 主治:常用于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部疼痛、下肢痿痹的治疗与保健。 N8!e(YK_ 点击连接查看最大化fiash lg@q}
]1 Rb
<{o8 ]ij:>O@{$ 肺俞穴 Mi`t
$hmP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_HAr0R8BY 主治:宣肺理气,平喘止咳。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肺病有一定的作用。 y;hco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m9g\8tE 心俞穴 ~\zIb/
#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D~T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