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yFIB/ln: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sHk,#EsKH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v<*ga7'S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ICJp-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 )9nBZ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F(fum;zH
qjK'sge/
课程标准 h";0i:
%0>DjzYt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cN0ciCT'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J:x\F
9@nDXZPY&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S%h[e[[fST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j k%MP6
小学阶段 .{cka]9WJz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c.-/e u^|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SJYy,F],V"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Axwj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i.eu$~F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9t
3mU: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UStNUNCq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jTo-xP{lC
E]^wsS>=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zx2Tkk
课时安排: }U)g<Kzh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P
/BWFN1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MwoU>+XB
三、教学评价 QB<9Be@e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Iku(<*Ya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pb$[*_@$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y7K&@Y
四、课程教学内容 6x1!!X+)+
小学 nqG9$!k^t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Vc%g a|E
)2@_V %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T
gpf0(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D1&%N{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h0YI
PB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8hx4s(1!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a?LrSk`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 ag|#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ohK_~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7Z-'@m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Od4&=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GILB,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