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M9rt~4
s<}d)L(
K6C@YY(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tgd<2h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D #<)q)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_{d0Nm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wd=TX/
]<9KX}
B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TB!z:n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YIb=rR[ $
教法与教具: yXuc<m
教学过程: 4P1<Zi+<
....................................................见附件 `pB]_"b
Rn"Raq7Cn*
第二节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n9:8BKf
教学目的: 7RH1,k
1、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特别是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QI2{!l
2、了解电脑的分类及其特点。 Pz=x$aY
3、简单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结构。 sBsf{%I[{
4、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浓厚兴趣。 Zx%ib8|j
教学重点: $i:wS=
w'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软硬件结构 tH7@oV;
教学难点: 7Nw}
}
电脑的软硬件结构 %
fv;C
教学方法: ]\ fXy?2
讲解加演示 “双主”教学法 ~M>EB6
教学过程: =\t%
U5
第一课时 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F4Jc7k2
一、引入: !uoQLiH+
电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模式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素质中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等基本技术一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9>@@W#TK~
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 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A,P_|
二、电脑的发展历史: Z9TUaMhF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校物理学家穆奇里和工程师爱开尔特等一批研究人员,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它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每小时消耗电150度,每秒运算5000多次,占地167平方米,重量达30多吨。真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 eM3-S=R?<g
2、电脑的发展历程: 88K=jo))b
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了。随着数字科技的革新,计算机差不多每10年就更新换代一次。 X {["
4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wMiXi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CG`s@5y>5
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xO?SjH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M9_G
1947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发明的晶体管,比电子管功耗少、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低、工作可靠性好。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 ,KM-DCwcG
m!Iax]D{
1957年,美国研制成功了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 {~Q9jg(A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采用晶体管,内存储器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盘,输入和输出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价格大幅度下降。在程序设计方面,研制出了一些通用的算法和语言,操作系统的雏形开始形成。 RB\0o,mw4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Aewp$Bj
60年代初期,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引发了电路设计革命。随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以每3-4年提高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增长。 qIO<\Yl
1962年1月,IBM公司采用双极型集成电路,生产了IBM360系列计算机。、 zOkIPv52~
第三代计算机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使用范围更广,尤其是一些小型计算机在程序设计技术方面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系统: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应用程序,总称为软件。 $r>\y (W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l
phELPh
1971年发布的 INTEL4004,是微处理器(CPU)的开端,也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一大成果。INTEL4004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一块芯片上,虽然字长只有4位、且功能很弱,但它是第四代计算机在微型机方面的先锋。 *{ =5AW}o
1972-1973年,8位微处理器相继问世,最先出现的是INTEL8008。尽管它的性能还不完善,仅展示了无限的生命力,驱使众多厂家技人竞争,微处理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后来出现了INTEL8080、MOTOROLA6800。 *@E Itj `
1978年以后,16位微处理器相继出现,微型计算机达到一个新的高峰。INTEL公司不断推进着微处理器的革新。紧随8086之后,又研制成功了80286。80386、80486、奔腾(PEN-TIUM)、奔腾二代(PENTIUMⅡ)、奔腾三代(PENIUMⅢ)、奔腾四代(PENIUMIV)。 5tSR2gG#K,
个人电脑(PC)不断更新换代,日益风靡世界(图3-1、图3-2)。第四代计算机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使计算机向着微型化和巨型化两个方向发展。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即都由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W(C\lSE0
第五代 智能计算机 C(ay7
1981年,日本东京召开了一次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研讨会,随后制定出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的长期计划.第五代计算机的系统设计中考虑了编制知识库管理软件和推理机,机器本身能根据存储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同时,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人们能用语音,图像,视频等更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 t *8k3"
智能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具备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样思维,并且运算速度极快,其硬件系统支持高度并行和快速推理,其软件系统能够处理知识信息。神经网络计算机(也称神经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的重要代表。 w<m)T
第六代:生物计算机 ^KKU@ab9
半导体硅晶片的电路密集,散热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大大影响了计算机性能的进一步发挥与突破。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能容纳巨量信息,其存储量相当于半导体芯片的数百万倍。一个蛋白质分子就是一个存储体,而且阻抗低、能耗少、发热量极小。 xh7[{n[;
基于此,利用蛋白质分子制造出基因芯片,研制生物计算机(也称分子计算机、基因计算机),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生物计算机比硅晶片计算机在速度、性能上有质的飞跃,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六代计算机”。 4 ^=qc99
[(hB%x_"
P
57{
n@hf{hA[a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L\:f#b~W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及软件业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计算机正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YTQom!O
(1)巨型化:高速度、大容量、功能强 ~miRnW*x
(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 ?gq',FFDq
第二课时 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 500qg({2]
1、计算机的分类: T:/68b*H\: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太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类的界线一直在不停地调整。但从理解计算机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可以按用途和规模进行划分。 3Zr'Mn
计算机按照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分类,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3?}W0dZ$d
计算机按照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分类,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种。我们日常使用的微机就是通用计算机;专门与某些设备配套使用的计算机就是专用计算机。 FMuakCic5
2、计算机的特点: sRM3G]nUr
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它具有记忆功能、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程序控制能力。 d )}@0Q
(1)运算速度快(2)运算精度高(3)通用性强(4)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 @V9qbr=Z
(5)程序控制能力 <@Lw '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P,/J$v^~
自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并广泛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巨大的影响。 B\/"$"
(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3)实时控制(过程控制) 4\#!Gv-
(4)计算机辅助工程(5)计算机通信(6)人工智能 EB/.M+~a
总之,计算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人造卫星到日常生活,从科学计算到儿单玩具都有计算机的踪影。人们只有提高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才能使计算机充分发挥作用。 !uC`7a
第三节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z_Nw%V4kr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他们的关系如图: U%I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