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预览 : jQ%1lQ#R)
C,W_0=!e
第一册数学
Zy;jp*Q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QJx!'Y,p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体验,我觉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与传统课程中学科体系强调的系统与规范,强调的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地方让我感到困惑! hZL!%sL7
1.《第几》 lnyq%T[^
《第几》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个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意义。教这一内容,学生一定要明白一些方位名称,如“前、后、左、右”,可是 “前、后、左、右”的学习却编排在一年级的下册第一单元,这样的编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 8~R.iqLoX
建议:一年级的学生对《位置》这一单元的内容并不陌生,为了知识的连贯性及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学习经验,能否将《位置》这一单元放在一年级上册? "#7Q}d!x
2.《认识物体和图形》 f77W{T4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这节内容可用2课时教学,实际上2课时的教学,学生完全不能区别对应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好几个回合下来,学生还是把“长方形和长方体”相混,“正方形和正方体”分不清,生活中的“球和圆”还可以分得清,课本上的“球和圆”就好像长的一样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放在一起教学,是否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 %aK[Yvo6
建议:一年级的学生直观性较强,对照实物可能分辨的出各种图形,可是一旦没有实物了,只出示图形,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差多了。很多教师在上这一内容时,不知用了几倍的2课时时间才让学生真正的分清它们。能否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分开教学呢?这样,学生也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啊! @<pd@Mpf]
3.《认识钟表》 W,Q>3y*
在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中,教材对于时分的间隔符的写法让我感到困惑:教材第91面的间隔符写在时分的中间,而第92面间隔符写在时分的下面,第93面的间隔符又写在时分的中间,第94—95面的间隔符又写在时分的下面了;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的《认识时间》的间隔符则全部写在时分的下面,但是《教师教学用书》上全部将间隔符写在时分的中间。对于间隔符的书写,到底怎样写才规范呢? A^X\
建议:对于间隔符的写法,正确的写法应是在时分的下面一点点。但是我们的教师比较尊重教材和教学用书,所以一直对此还疑疑惑惑。那么能否将教材上的间隔符书写规范,并且与教学用书上的间隔符的写法统一呢? R3lZ|rxv:
教材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m
oLQ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nUmlP=mS
第一单元: wzd(=*N
教学目标: MZ-;'w&Z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UWIV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R=E4Sh
重点: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h'=)dFw7
难点:教会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 { >izfG,\
第二单元: a6./;OC
教学目标: 50-7L,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Dbj?l;'1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Z?f eUxp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VV/T)qEe7>
重点: 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S!@+%
难点: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e.DN,rhqI
第三单元: {S9gOg
教学目标 : ,
otXjz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1R~$m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0Y0o_
3、 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6y#R-B
教学重点: $poIWJM c
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J!#"m-]
教学难点 : c|9g=DjK
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2ns,q0I
A
第四单元: ?;`GCE
单元教学目标 : *k,3@_5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k# Ho7rS&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_[-MyU s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B/NZ/
-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XA;PWl5!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E2w-b^,5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u;rmqo1
第五单元: E.NfVeq
知识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类思想,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9(S=0<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8gE p5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分类的思想及有条有理地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z74,n7-
重 点: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
-m e;ayk
难 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 YXE
,
第六单元: SUMfebW5
教学目标:
0R\.G1f%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IO8 @u;&
2、使学生掌握6—10 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的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KX*j$5U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F#<:ZByjJ@
重点:比较6—10各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GiuE\J9i
难点: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EWGX |QA
第七单元: Khi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