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中华文化5000年
fk!9` p' 版本:全三册[PDF]
f~7V< v 发行时间:1998年02月
<v=s:^;C0 地区:大陆
Jhfw$ DF 语言:普通话
"C?H:8W 简介:
.A0fI";Q
qae|?z 【基本信息】 P3nBxw" 书名: 【中华文化5000年(全三册)】
?!O4ia3nFk 作者: 丁万明 主编
@8$z2 出版社: 九洲图书出版社
i.\ e/9]f 出版时间: 1998.02
v]Aop<KLX ISBN: 7-80114-250-0/G·112
v7\rW{~Jd& 版次: 1版
wD4[UU? 印次: 1次
| AiMx2 开本: 32开
SM8_C!h: 字数: 2350千字(全三册)
>P]gjYN 页数: 2034页(全三册)
6OoOkNWF 定价: 580.00 RMB(全三册)
6b9J3~d\E 清晰度: 一般
Vf<q-3q 完整性: 无缺页
1}Y3|QxF 便利度: 简易书签
pC #LQ 说明: 此套书为全三册整体打包在一个PDF文档内
*f_A:`: 【简介】 O<E8,MCA[a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观照我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传统,是人们世纪末情结的一种必然反映,也是从根本上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不二法门。因为不懂得“历史的中国”便不能真正懂得“今天的中国”,也难以对发展“今天的中国”作出正确的决择;同样,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就无法理解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无法把握历史与现实联系的纽带。然而随着白话文的发展和西学东渐的影响,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对自已的文化传统越来越淡漠。不要说普通人,即使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又有多少理解?读过几本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a&UzIFdB 客观地讲,这不是青年人的错。从古文到白话的跃进韧裂了我们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力,对西方文化的过分张扬冲击了我们备受误解的文明,把传统文化政治化的否定削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历史归属感。事实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接受能力,以及传统文化本身的过分博大艰深,这三大因素正是制约当代国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原因。
x
P/q[7>#Q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普及传统文化的工作,一是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把尽可能客观真实的史实告诉国人;二是要考虑到当代国人的接受能力,把博大艰深的传统文化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三是要考虑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和阅读水平,来用尽可能科学合理的体例和编写方式,写出博而不繁,简而精当的普及读物。
N9*:]a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本书的体例编排上,吸收了传统历史写作体裁的长处,从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战争典范、文化典籍、历史典故和典章制度六个方面来阐述历史。历史是一部复杂的大书,要了解一个时代,就应了解那个时代的著名人物;就应了解对那个时代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就应了解改变那个时代历史进程的战争典范;就应了解代表那个时代文化成就的文化典籍。除以上四大部分之外,为了更好地表现我们丰宫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特意把那些产生于特定时代,但如今仍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故收人书中,以期激发我们以史为鉴。此外,为了加强广大读者对待定历史间题和历史背景的理解,我们还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典章制度,对其做了简要介绍。
(4Nj3x
o 为了贯彻“博而不繁,简而精当”的编写原则,我们在本书的选材标准与取舍上下了很大功夫。站在世纪之交审视中华文明史,我们的选材皆为事关国家兴衰、身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鉴,“有资于治道”,有利于修身齐家,有益于激发民族自豪感,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在人物篇内我们以其历史地位和口碑声誉为标准,共选定了包括帝王将相、文人名士、思想巨匠、科技巨星等方面的110位人物。在事件篇内,我们选择了对历代乃至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的110个事件,特别注贡选择了对中国文化史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从诸子百家到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史的脉络清晰可见,旨在突出本书的文化意蕴。在战争篇内,本书出了在军事史上有重要地位的重大战争和堪称战争艺术的典范战例。在典籍篇内,我们选择了那些能代表那个时代主要文化成就的文化典籍,加以导读式的介绍。
$HtGB] 限于篇幅和认识的局限,我们的选择挂一漏万,聊以一家之言自慰耳。
q^?a|l 文化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是无法用朝代的更迭将其割裂开来的。为此,我们把文化流设为这本书的附录,包括风俗文化、器物文化、人文文化和学术文化四个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对每一种文化形态的源流、艺术成就和深层内涵的揭示,加强我们对中国社会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加强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
_3< P(w{ 作为一本普及传统文化的书岌,我们力图使本书既体现一定的学术性,又注意趣味性,我们尽力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希望能对普及传统文化起到一定作用,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P*F)g~ 【目录】 g>k?03; 夏商周时代—中华人民的开发史 0a
bQY 先秦时期概述
1b86@f 著名人物 dFA1nn6{ 黄帝 中华始祖 华夏先宗
zWH)\>X59 周公 制礼做乐定天下 周公吐哺美名传
1z4_QZZ.NG 管仲 尊王攘夹相霸主 富国强兵合诸侯
"eqzn KT%u 范蠡 经世纬国分君辱 高喻远瞩去留功
'GT^araz 老子 三生万物大造化 道法自然第一人
!0vLSF= 孔丘 千古文章一圣人 万世师表百代宗
43]y]/do 孙武 东方兵学圣祖 百世兵家仙师
SN]g4}K- 墨翟 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239SyC-, 吕不韦 富而谋国一代奇人力 推一统两任相郊
(\!?>T[En 韩非 抱法处势则治 背法去势则乱
k61mRO 扁鹊 始创四诊法 坚持六不治
53gLz_
ee 屈原 忧国忧民 九死未悔 浪漫《离骚》 百代争辉
jU* D 鲁班 木匠祖师 百艺先躯
>\w]i*% 李冰 开成都两江 辟沫水之害
r/HTkXs I 重大事件 'nBP% 大禹治水 承父志造福人类 立雄心解民倒悬
ZO/u3&gU 商汤灭夏 网开三面商汤修德 荒淫暴虐夏桀灭亡
?$T ^L"~ 武王克商 商纣多行不义 武王取而代之
9 M%Gnz 周室分封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食土之毛 谁非君臣
x^1d9Z 百家争鸣 奠定华夏文化基础 开启中国思想源流
"j8)l4} 稷下之学 集游说之士 来去自由 谈治乱之事 不受乾涉
O"Nr$bS(Y 商鞅变法 变法改革 励新图强 家给人足 后来居上
^g5E&0a`g 合纵连横 鼓噪游说 口舌如簧 冷战热战 文武并用
m C`*#[ 秦灭六国 战国七雄争兵好战 秦国变法天下归秦
MtaGv#mJ 战争典范 g(;OUkj$Zp 涿鹿之战 中华始祖脚 南北融汇创华夏
+:4>4= 长勺之战 曹列论战 鞭辟入里 以弱胜强 千古典范
GZ,MC?W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后发制人 运筹帷幄 成就霸业
^X}r ^ 马陵之战 孙子兵法显神威 减灶诱敌齐克魏
^L)TfI_n 长平之战 主帅不智将士苦 一将功成万骨枯
@!u{>!~0 火牛阵 火牛奇阵古今无 反败为胜少赢多
+L`}(yLJ)9 文化典籍 |w54!f6w_ 《周易》 东方智慧圣火 华夏文化源头
B+mxM/U[c 《老子》 道家开山之作 中华文化之根
E #B$.K 《论语》 修齐之道 安邦之本
`:*2TLxIk 《孙子兵法》 百代谈兵之祖 千年军事圣典
&(A#F[ =0 《墨子》 万事莫贵于义 兼相爱交相利
$#p5BQQ| 《孟子》 道德文章之典范 忧国爱民之先贤
T^(W _S 《庄子》 古典文化的精华 超凡脱俗的奇文
I`H&b&
.` 《管子》 天下之大知 度兴在逆顺
ydo9 P5E 《荀子》 理性曙光耀千秋 儒法合流集大成
1[8^JVC>6 《韩非子》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汇严峻治国之权术
u!5q)>Wt( 《诗经》 赋比兴写景状物叙事 文史哲启智怡情明理
IZ7o6Etti 历史典故 ()bQmNqmO= 卧薪尝胆
kLF`6ZXtd 围魏救赵
B^r?N-Z A 完璧归赵
iw3\`,5
负荆请罪
Q;w[o 毛遂自荐
4=/jh:h 二桃杀三士
1n +Uv* 退避三舍
q,O_y<uw 问鼎轻重
8.n#@% 典章制度 peBHZJ``RX 禅让制
BDvkY 分封制
,]7ouH$H} 宗法制
\fiy[W/k 昭穆制
_,)_(R ,h 军功爵制
kN
Ll|in@ 附录:中华文化源流
6QCVi 风俗文化
cWZITT{A 饮食 最晓民以食为 先总把色形味俱全
&K[sb% 茶 清泉烹蟹眼 小盏翠涛凉
n:OXv}pv 酒 总道忘忧有杜康 酒雀欢处更难忘
k6&~)7 -f 服饰 斗争衣衫巧样缝 深浅配来纤手绽
6XF Ufi+ 居家 门前相对青峰 小屋后流来白水斜
-X!<$<\y; 节日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xc 1d[dCdp 生肖 噎鸡生岁十有二 图腾休关运与命
-^2p@^ 名胜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b,SX
x 鬼神 鬼神乃自人心起 驱鬼弄神还为人
{$hWz ( 围棋 式观十九行 胜读廿五史
QK[^G6TI 扇子 揖让月在手 动摇风满怀
$f0u 风筝 清风如可托 终共白云飞
{VW\EOPV~
器物文化
2HmK['( 文房四宝 纸砚意境高 笔墨情趣深
ch]Qz[d 宫殿 金光万道滚虹 瑞气千条喷紫雾
)'T].kWW 寺庙 一部佛国史 百座艺术官
F:T(-, 塔 凝固的梵音 世俗的诗意
w01[oU$x= 石窟 石为佛之体 人为佛之本
-Pp{aFe 青铜器 钟鼎尊彝 巧夺天工
pxgf%P<7 玉润 黄金有价玉无价 坚韧温润不去身
or3OLBf* Q 石玩 花虽解语犹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Dg.~"h5mT 陶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L?+N:
G
兵器 刀枪剑软 尚武之道
Os'E7;:1h 钱币 天圆地方其命维长
Lv['/!DJ| 人文文化
t!Cz;ajNi 书法 蕴含中华文化风采 屹立世界艺术之林
d{JI]
! 汉字 华夏文明之光 神州文化载体
<<u]WsW{C 姓名文化 上可数典认祖 下能寄托厚望
Lw,}wM
5X 诗歌 抒情言志皆有感 吟花诵月总关情
&uRT/+18W3 词曲 前仆后继两诗碑 各领风骚数百年
@9|
jY1 小说 风骚之霸主 文学之上乘
o#\L4P(J 戏剧 梨园千载耀环宇 优孟衣冠属中华
jH9PD
8D\ 古典音乐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deS* 舞蹈 歌以咏言 舞以尽意
pI-Qq%Nwt 绘画 水墨丹青画空灵 点线泼染着意趣
v4s4D1} 藏书 源远流长文明之舟 博大精深文化宝库
#%k_V+o3 学术文化
nUpj+F# 理学 存天理 灭人欲
Rf8Obk< 文艺批评 总结文学创作 引导读者欣赏
9)v]j
k 甲骨学 龙骨明标先民文字 龟甲暗藏中华文明
,$:u^;V( 农学 安国定邦之要 富民强兵之首
81x/bx@L% 理财文化 足天下之用 莫先乎于封
aOGoJCt
C 教育学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Ft11?D
B 佛学 佛缘禅机 心与神游
S/) ),~`4 礼学 事无礼不成 国无礼不宁
n'^`;-
心理学 探索思想的轨迹 映现心灵的镜子
,.p
36ZLP 法学 治国君民 法制为先
@[9 黄老学 师法自然 无为而治
Mb2a;s 经学 百学之宗 文化渊源
IF6$@Q 玄学 镭墨之迹见鄙 道家之言遂盛
oQ
r.cKD ? 秦汉时代—大汉气象 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