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
		
注册时间2003-12-31最后登录2025-10-30在线时间701小时
		
发帖17331搜Ta的帖子精华5金钱88512805威望88贡献值2007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发帖17331
 金钱88512805
 威望88
 贡献值20070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册教学计划 a"4X7
D+  yo_zc<   IV1O/lGp  教材简析  oJ5n*[qUI
 PY4">~6\i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界。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1M)88&
 i\
7JQZ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oCpQDab@
 4+>~Ui_#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G?*rg4
 ?gAwMP(>  本册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j?tE#
 DI-&P3iGx  教材特点  vfT
@;`
 &<&eKq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KGj70|~
 3`3my=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jH Yf42Q
 EN^L.q9#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_W Hi<,-
 &!:mL],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如第一组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xzx~H>M
 :zIB3nT^  全册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并力求使每次写的字有一定的规律。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再现的字,便于学生感悟,便于学生感悟,也便于教师指导。  /3Y"F"`M.
 !6taOT
>v  (三) 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WuWOC6^
 k;Qm%B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全册书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S
{XO3
 0"\js:-$  课后练习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如,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与扩展,词句练习),重视语文基本功(如,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也重视课内外结合,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Cm1~ExJ
 NU.4_cixb  (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rx#GrV*y
 l:~	>P[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SdI>
 +sZY0(|K8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B&!>& Rbx
 /viBJ`-O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非常亲切、自然。在部分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灵活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引导实践。如在《春雨的色彩》之后启发提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后引导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去植树吧!”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Xa'b@*o&
 UBnHtsM  2.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yJ;	;&
 HD$r<bl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和学习伙伴一起去发现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汉字。又如“语文园地四”,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不同偏旁的字有不同的意思;还引导学生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启发学生了解多音字的特点。  Lrt~Q:z2u
 _w	<6o<@  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8
l&%
 K.? S,qg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CC`#2j
 Wb^g{F!W  各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连,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创造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未来的桥”。在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还可以从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这样的题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PM:u~D$Jd
 M@. 2b.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既联系课文,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利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bV)h\:oC
 "5sUE!)f  (五) 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dqt}:^L*0g
 .zW.IM}Z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C91'dM
 ?ZKIs9E[m  在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oB!-JX9
 rUB67ok*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程度上的提高与发展。  ZOJ7^g
 up?S	(.*B  教学目的  `9f7H
 Y$hLsM\%  1、学会100个字,认识40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O1u![9K|w
 .'1]2/ad  2、通过课文教学,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积累词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S?;5LacZ
 %yVP@M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gHvkr?Cg
 D0gz
((  教学重点  >o"0QD
 51s 3hX$  1、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逐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培养初步的识字能力。  Zqg
AgN@
 FePWr7Ze  2、认识550个常用字,认清字型,会口头组词。  $L]E<
gWrP
 7c'OIY].,  3、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y8di-d3_
 &xFs0Ri(  教学难点  *U,W4>(B
 .X4UDZQg  1、提高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w^ 8^0i-
 "?
5@j/
e`  2、能说完整的话,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地想法和认识。  F
n*+uk
 <oTNo>U/k  教改措施  w4uY/!~k
 a/q8v P  1、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LtDGu})1
 rY=dNK]d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开口,做课堂的小主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nn+X%m9g
 _ba.oIc  3、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 A$J?-   LaIH3!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