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51阅读
  • 0回复

[教案及计划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海豚
 

发帖
14069
金钱
438412
威望
0
贡献值
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8-23
部分预览 +z>*m`}F  
67 7p9{:  
第一册数学 > :!faW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lr+Kwve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体验,我觉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与传统课程中学科体系强调的系统与规范,强调的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地方让我感到困惑! yeE_1C .  
1.《第几》 Q7"KgqpQ3  
《第几》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个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意义。教这一内容,学生一定要明白一些方位名称,如“前、后、左、右”,可是 “前、后、左、右”的学习却编排在一年级的下册第一单元,这样的编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 Lt@4F   
建议:一年级的学生对《位置》这一单元的内容并不陌生,为了知识的连贯性及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学习经验,能否将《位置》这一单元放在一年级上册? #c+N}eX{  
2.《认识物体和图形》 /-^gK^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这节内容可用2课时教学,实际上2课时的教学,学生完全不能区别对应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好几个回合下来,学生还是把“长方形和长方体”相混,“正方形和正方体”分不清,生活中的“球和圆”还可以分得清,课本上的“球和圆”就好像长的一样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放在一起教学,是否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 @]H&(bw  
建议:一年级的学生直观性较强,对照实物可能分辨的出各种图形,可是一旦没有实物了,只出示图形,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差多了。很多教师在上这一内容时,不知用了几倍的2课时时间才让学生真正的分清它们。能否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分开教学呢?这样,学生也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啊! @r+ErFI  
3.《认识钟表》 P6i4Dr  
在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中,教材对于时分的间隔符的写法让我感到困惑:教材第91面的间隔符写在时分的中间,而第92面间隔符写在时分的下面,第93面的间隔符又写在时分的中间,第94—95面的间隔符又写在时分的下面了;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的《认识时间》的间隔符则全部写在时分的下面,但是《教师教学用书》上全部将间隔符写在时分的中间。对于间隔符的书写,到底怎样写才规范呢? gLl?e8[F  
建议:对于间隔符的写法,正确的写法应是在时分的下面一点点。但是我们的教师比较尊重教材和教学用书,所以一直对此还疑疑惑惑。那么能否将教材上的间隔符书写规范,并且与教学用书上的间隔符的写法统一呢? $w[@L7'(  
教材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NvJu)gI%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wy&VClT  
第一单元: : 60PO  
教学目标: K&BlWXT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p|(910OEQ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vJ1~SRV  
重点: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7R7g $  
难点:教会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 Te$/[ `<U  
第二单元: ?Sn$AS I  
教学目标: ;L(W'+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O4 \GL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P:(,l,}F8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Eqp?cKrji  
重点: 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Q+ rEjw+  
难点: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f@\ k_  
第三单元: (z ;=3S  
教学目标 : }= s@y"["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L(}gNv5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y"e'Gg2  
3、 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A\9|sRZ5  
教学重点: ETSBd[  
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m`nv4i#o  
教学难点 : w gATfyg r  
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K+ufcct  
第四单元: Y<w2_+(  
单元教学目标 : U lj2 Py}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o/ ?R]h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d";+8S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YXrTm[P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a3HT1!M)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zhHQJcQ.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Z(/jQ=ozQ  
第五单元: vB/MnEKR  
知识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类思想,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egx(N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ll[U-v{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分类的思想及有条有理地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KDRIy@[e  
重 点: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ThJLaNS  
难 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f]T#q@|lE  
第六单元: aODOc J N  
教学目标: |;OM,U2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qZKU=HM  
2、使学生掌握6—10 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的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rTh+F*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6D{|!i|r4  
重点:比较6—10各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k{ E7eL  
难点: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TeHL=\L-^  
第七单元: lG%oqxJ+ L  
教学目标: :#d$[:r#  
1、使学生能够正确数出数量11—20 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 {lF1+];@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的读、写11—20各数。 {s=QwZdR  
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 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5a`$yaQ  
难点:使学生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 j,EE`g&  
第八单元: )"t=sFxaB  
教学目标: bC?t4-W  
知识技能目标: [7|}h/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op+~@*!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7" Dw4}T  
过程性目标: FT`y3 ~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r^WO$u|@i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X|"5/h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r6Pi ZgR  
情感目标: *|_u~v:)|5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9e=F  
教学重点: 1swh7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J#c=  
教学难点: ;Qk*h'}f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p7zHP  
第九单元 :Gy .P  
素质教育目标: @iC!Q>D  
  (一)知识教学点:掌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si3i#l&.b_  
  (二)能力训练点 qi7dcn@d  
  (1)会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_V-@95fK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RL.%o?<&?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渗透新知识是建立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的,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信心。 [A*vl9=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Gxm+5q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达到熟练地计算。 #vLDNR  
第十单元: rIW`(IG_  
教学目标: akJ{-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mQ VduG  
重点难点: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OaU} 9&  
`!!A;G7Qg  
《数一数》 h^x7[qe  
教学目标 cl:*Q{(Cjk  
AGK+~EjL@  
  1.使学生学会读、写任意两位数和100. $ AG.<  
L_)?5IOJ$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tmG- 'b  
( 5_oH  
教学重点 2[j|:Ng7  
wpx,~`&  
  任意两位数的读、写法. x9-K}s]%  
G\jr^d\  
教学难点 5XFhjVmEL  
k(%RX _]C  
  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 4sNM#]%|  
d 'x;]#S  
教具学具准备 -s :JD J*  
Br \/7F  
  计数器、小棒、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J1pxZ^  
*DDfdn  
教学步骤 YJ rK oK}  
_or$^.='  
(一)铺垫孕伏 ,A[HYc|uy  
PcDPRX!@  
1.数小棒.由1根到10根,然后再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说明一个十. {'>X6:  
-W+dsZ Sv8  
2.十个一是一个( ). g6 7*Bs  
'Nfg% )-N  
  二十三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 1LFZx  
^Ud`2 OW;2  
  五十里面有( )个十.一百里面有( )个十. ; h/Y9uYn  
(二)探究新知 f 4!^0%l  
1.教学例4. #'$CC<*vy  
  (1)启发学生1根1根数小棒,数到10根是多少? iDHmS6_c  
  使学生明确:数到10根是1捆小棒,也就是一个十。 b*P \a  
  (2)教师说明:计数器上,从右边数,第一位叫个位,有几根小棒,就在计数器个位上拨几个珠表示几. BN#^ /a-  
  (3)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十根就在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器下写上10,读“十”.计数器十位上有几个珠,就是几十个. mI0| lp 1$  
  使学生明确:1捆小棒,用一个珠表示,是一个十. -J? df  
  (4)指导学生操作. &W.tjqmw  
  有一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怎样读? 1(On. Y=   
  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明确:在十位上拨1个珠,读作“十”. My)}oN7\z  
  (5)指导学生摆2捆、3捆……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怎样读? u"C`S<c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汇报时,投影出示20、30、40……引导学生齐读. aL#b8dCy'  
《数一数》教学反思: B: {bmvy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v oC< /}E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mMW"(~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数一数,算一算中去体验、感悟乘法的意义,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pII-dSC%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hDmVv;M:  
6+6+6+6+6=30 `DWzp5Ax  
5+5+5+5=20 P d*}0a~  
3+3+3+3+3+3+3+3+3+3+3+3+3+3+3=45 v,g,c`BjK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3b%y+?-{\u  
《比多少》 $5il] D`  
目标预设: }"q1B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N_/&xHw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4I{|M,+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Eq'{uV: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AoBsEnd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和相对性。 e^Jy-?E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8&`s wu&  
教学互动流程: i$%;z~#wW  
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63:ZDQ  
1.数的组成。 xvpS%MS  
Oe2Tmv l  
a.3个十和6个一是(  )。 6 D!,vu  
;]<$p[m  
b.7个十是(  )。 jZm1.{[>  
=_ -@1 1a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5%tIAbGW  
CgEeO,N]j  
2.比较数的大小。 7p u*/W~  
C_'Ug  
39○36 69○96 50○50+7 {&K#~[)  
Fp@eb8Pl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P"ht  
m;Sw`nw?  
指名个别学生回答 OaU$ [Z'8  
&?zJ|7rh@|  
独立练习,全班订正 xwK<f6H!y  
8V~w3ssz  
说出比较的方法 w9.r`_-  
此环节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为新知的铺垫,从而顺畅的揭示出课题。 Zu~ #d)l3N  
二、游戏倒入,引出新知 eZP"M 6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_NqEhf:8  
,YH^j c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PPE:@!u<  
1s!hl{n<~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C(W?)6?  
1j0yON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S5}6  
nX?fj<oR|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 [@>Kd`!'  
Q&n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bnoK  
7 NJ1cQ-}t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NSM-p.I9  
NUx%zY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 x#Hq74H,  
学生猜数: eeB^c/k(P  
%)q5hB  
我猜大约有70、 36、100、21根…… ChmPO|2F  
学生第二次猜数: O\lt!p3F  
o?hya.;h4  
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9>%f99n  
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i~l0XjQbs  
<VgnrqF6: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oN)K2&M0  
:X2B+}6_&  
学生同桌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cB?HMLbG>  
\7("bB=  
采用“猜猜看”的游戏引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教学的 q] ,&$d^@  
在学生初次估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顺理成章的告诉学生估计的技巧。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指导了学生的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多种能力,建立较强的数感。 *K m%V l  
在学法指导的同时,还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合理解释给予肯定,允许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lu; b!  
0v' ,+-  
三、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XgB-}^: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f4X?\eGT  
pw&l.t6 .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bU_9GGG|  
HjV83S;  
师:对,说的很好。那10根与15根呢? ~}wPiu,  
n*bbmG1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SV8rZWJ  
M}M.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9\Yj`,i5  
- n11L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 G%rK{h  
附件: 一年级上数学.rar (53 K) 下载次数:12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爱潜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