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05阅读
  • 0回复

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xh
 
发帖
146
金钱
24991
威望
1
贡献值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1-27
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



  本文重点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学与教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原则、基本模型以及实施策略,目的是为了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发挥网络的优势,为促使小学科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索新路。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探究 构建 策略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教育的基础设施,在整个教育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网络技术引起的教育变革,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堂教学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的模式,扭转了教师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传授知识的场所”和“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的现状,真正实现了个别化学习、交互式学习和远程教育的综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原有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发挥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讨适应小学科学新课程自身特点的探究教学模式,加快网络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种教学思想要转化成教育实践,必须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来实施,这些方式带有这种教学思想的明显特征,人们就把这些方式叫做“模式”。那么教学模式就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来源于深刻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总结。“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如下的理论依据而形成的:



  1.发现学习论



  发现学习论有两个重要观念。第一,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答案之前,依据自己的知觉和经验,对问题情境先作一番直觉思维。在直觉思维时,一旦发现解决线索,此直觉思维就变成了发现学习的前奏。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从结构中学到的原理原则,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情境中求知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从事独立研究,以求取更高层次的知识。第二,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样具有反馈价值。学生一旦发现错误而自行改正之后,其所产生的反馈作用,远比外在奖励更有价值。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3.全面发展教育论



  全面发展教育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它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意思:首先是体力与脑力的协调发展,其次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最后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宗旨,构建呼唤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程改革强调多学科的整合,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的整合,即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我们所讨论的整合是指狭义上的整合,这种整合思想是把各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以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将科学学习任务融入网络环境中,把多种资源、多门学科、各种信息通过网络整合在一起,使之相互协调,相互渗透。



  二、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教学模式,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着眼点,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现代教学理论,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创新”的认知过程,使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究、创造”。为此,构建这种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1、网络化原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电子邮件、信息发布、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建立网上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实验、网上题库、网上测试等,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计算机网络功能与科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育教学服务。



  2、互动性原则: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网络互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具体讲,第一,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化;第二,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人机交互,人与人的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转化;第三,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掌握知识的全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习”向“我学会”转化,实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



  3、自主性原则:给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知识检测练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再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随时调控教学过程,检测学习效果。



  4、层次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在网络探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这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这也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其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循序渐进,随着材料的积累和把握,不断提高探究深度和认知水平,这也反映了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探究的有序性。



  5、合作性原则: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探究模式教学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还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空间,利用群体的智慧,探究研讨,脑力激荡,实现优势互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多维度联系。



  6、创造性原则: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教学中,更能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创设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相结合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依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普遍规律,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分析问题到创造性地阶段性解决问题,进而产生新的问题,使科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该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而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多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的,两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任务)的解决过程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因此,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同时也可实现多种信息资源和科学探究主体的有效整合。



从以上模式中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使师生都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具体的学科中选取探究课题,然后围绕该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完成知识的构建。该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模式的意义建构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以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